黃瓜拌蟶子的做法 黃瓜拌蟶子的營養價值 黃瓜拌蟶子的價格

裝修集 人氣:1.93W
黃瓜拌蟶子的做法 黃瓜拌蟶子的營養價值 黃瓜拌蟶子的價格

黃瓜拌蟶子

目錄
1、黃瓜拌蟶子怎麼樣
2、黃瓜拌蟶子的簡介
3、黃瓜拌蟶子的營養價值
4、黃瓜拌蟶子的做法
5、黃瓜拌蟶子的價格

1黃瓜拌蟶子怎麼樣

黃瓜拌蟶子是涼拌黃瓜的變本,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醫藥作用。

1.將蟶子入沸水中焯熟;

2.剝去蟶子皮備用;

3.將黃瓜切絲備用;

4.搗好蒜泥,加入醋調製;

5.將蒜泥、鹽等調味料倒入黃瓜蟶子中調拌均勻即可。

蟶子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羣,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從蟶田起捕的蟶子,洗淨後,放養於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腹中的泥沙吐淨,然後用薄刀片輕輕剖開蟶子背面連接處,倒在沸水中,稍為停留,加入葱末,即可撈起食用。

2黃瓜拌蟶子的簡介

學名縊蟶,別名“小人仙”屬軟體動物,是雙殼綱簾蛤目貝類動物,生活在海洋之中,為常見的海鮮食材。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到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寧波沿海一帶多灘塗,對養殖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眾海特產,寧海長街一帶,面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塗質以泥沙為主,因而它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據清《寧海縣誌》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大竹蟶貝殼長,達14釐米,一般殼長為殼高的4~5倍。亮口緣與腹緣平行,只在腹緣中部稍向內凹。殼頂位於殼的最前端,殼前緣截形,後端圓。兩殼合抱呈竹筒狀,前後兩端開口。殼表光滑,被黃褐色殼皮,有時有淡紅色彩帶。生長線明顯,沿後緣及腹緣方向排列。殼內面白色或稍帶紫色,可見淡紅色彩帶。鉸合部小,兩殼各具主齒一枚。長竹蛙與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區別是貝殼極延長,殼長為殼高的6~7倍,殼薄,兩殼相等。

3黃瓜拌蟶子的營養價值

肉味道鮮美,起其營養價值豐富,經測定,每100克鮮蟶肉中,含蛋白質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鈣133毫克,糖3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熱量200千焦。蟶子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一定的醫藥作用。蟶肉甘、鹹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其蟶子殼還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

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滋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具有補虛的功能。每100g蟶子中含有7.2g蛋白質,由此可見,其含量是相當高的。跟其它大部分小海鮮一樣,蟶子也不太適合腸胃太寒的人,但是非常適合體質濕熱水腫的人羣長期食用。

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老年人、孕婦良好的保健食品之一,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醫學工作者們還發現,蟶子對因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後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100克蟶子肉的熱量為40 大卡,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而且熱量也很低,因此非常適宜減肥期間食用。

蟶子肉中,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它們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膽固醇的藥物谷固醇更強。人們在食用蟶子食物後,常有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這對解除一些煩惱症狀無疑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4黃瓜拌蟶子的做法

黃瓜拌的做法之材料:

主料:蟶子500克,黃瓜200克

輔料:蒜泥,食鹽,醋各適量

黃瓜拌蟶子的做法之步驟:

1.將蟶子入沸水中焯熟;

2.剝去蟶子皮備用;

3.將黃瓜切絲備用;

4.搗好蒜泥,加入醋調製;

5.將蒜泥、鹽等調味料倒入黃瓜蟶子中調拌均勻即可。

黃瓜拌蟶子的做法之訣竅:

涼拌海鮮菜就不要放醬油了,本身很鮮美了。

1.蟶子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羣,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2.從蟶田起捕的蟶子,洗淨後,放養於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腹中的泥沙吐淨,然後用薄刀片輕輕剖開蟶子背面連接處,倒在沸水中,稍為停留,加入葱末,即可撈起食用

5黃瓜拌蟶子的價格

黃瓜拌蟶子的做法 黃瓜拌蟶子的營養價值 黃瓜拌蟶子的價格 第2張

去年三四月份,從南方引進的蟶苗,在膠州灣內經過一年的生長,到了收穫時候。昨天,記者跟隨膠州九龍街道辦事處的漁民一道出海,體驗挖捕蟶子的全過程。令養殖户高興的是,今年的蟶子價格穩中略漲,每斤批發價格在12元左右,每畝灘塗的養殖效益超萬元。目前,島城的蟶子養殖面積維持在4萬畝,預計收穫期將持續到“十一”前後。

清晨6時許,記者來到膠州東營碼頭,只見眾多漁船整齊地停靠在碼頭內,在碼頭南側的一艘養殖船上,10多名漁民坐在船頭的甲板上。記者隨後登上漁船,船老大立即解開纜繩,駛向蟶子養殖區域。在航行途中,養殖大户姚峯與記者攀談起來。

“隨着温度的升高,膠州灣內的餌料豐富起來,蟶子又到了肥美的好時候,也到了挖捕的最佳時機。”據姚峯介紹,眼下要挖捕的蟶子品種是縊蟶,是去年3月份從福建引進,因蟶子殼頂至腹緣近中央處,有一道傾斜的內縊溝,故因此得名。去年這些蟶子從福建運來時,一斤蟶苗大約三四千粒,而經過長個育肥後,40個蟶子就可以達到一斤。

6時45分許,漁船到達養殖區域拋錨,男的在船頭甲板開始打起撲克,女的坐在船尾拉家常,他們在等候潮水退卻。一直等到10時,灘塗才逐漸顯露出來,因為離漲潮只有四五個小時,期間漁民們根本沒空休息。大家匆匆吃點帶來的食物,便換上皮衣皮褲。隨後漁民們爬下漁船,拿起盆、網兜和鐵鏟等工具一字排開,開始挖捕蟶子。 “挖蟶子是個體力活,幾個小時下來累得腰痠背痛,現在年輕人都沒有乾的。 ”漁民宋先生説,蟶子一般藏在一尺深的洞穴裏,挖捕前先用鐵鏟鏟開半尺深淤泥,蟶子洞口顯露無疑,這時用手伸進淤泥,可以輕鬆將蟶子摸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