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裝修集 人氣:2.78W

廣州共生形態設計集團在2015年廣州設計週上的展位被設計成了一個互動性的藝術裝置,裝置由幾個向心的盒子相連接,觀眾從被設定的入口進入後,可以看到不同的投影畫面被分別投射在玻璃屏幕和地上,若干電子屏幕被設置在空間的盡端,觀眾可以隔着玻璃看到外面的世界,除了原路返回卻不能走出這個身處的空間。漸變夾膠玻璃的材料讓人產生迷幻虛無的感覺,這就好像正瀰漫在中國城市中的霾,它讓人們彼此看不清對方。

設計單位:廣州共生形態設計集團

設計總監:彭徵

設計團隊:彭徵、謝澤坤

項目地點:廣東廣州

設計面積:130平方米

 主要材料: 漸變夾膠玻璃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除了生態學意義上的霾,裝置還希望表達現代人與虛擬世界的一種關係,那就是另一種看不見的“霾”。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2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3張

一種被電子商務和虛擬社交包圍的“霾”,人們沉溺其中,而忽略了身邊的日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日漸疏離,人們每天都無時不刻地看着電子屏幕,生活在一個被他們視為真實的幻想世界裏,樂此不疲。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4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5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6張

這體現了現代社會給人造成精神世界的某種孤獨感和迷失,設計師希望喚起人們對這種狀態的認知。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7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8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9張

展會的第三天,觀眾開始用舉辦方提供的畫筆在玻璃上塗鴉和繪畫,表達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10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11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12張

有趣的是,關於“霾“的主題未經透露,參與的觀眾卻自發地形成了一次關於這個主題的藝術行為,這是藝術裝置對觀眾集體潛意識的一次觸發。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13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14張

霾丨共生形態館藝術裝置作品賞析 第15張

  

(作者:彭徵)

  空氣中懸浮着霾的味道,

  靈魂在半空中漂浮游蕩,

  這迷離的都市,

  創造一種讓你有無限慾望要去窺視的空,

  他要給你一切的可能性,

  調動你的激情,

  幻想虛無,

  讓你陷入他迷人的圈套,

  心甘情願,

  不知歸途。

  我們習慣於凝望手機,

  而忽略身邊的日常;

  我們習慣於在電子商務和虛擬社交間跳躍穿行,

  為了逃避城市的“網”,

  我們再造了一個“網”;

  我們習慣於在進食前用手機“消毒”,

  然後去朋友圈尋找僅存的“自由”和“存在感”;

  我們習慣於在自拍神器和美圖軟件中去尋找那個自己,

  我們把電子屏幕擺在眼前,

  卻看不到前方的路;

  我們活在一個被我們視為真實的幻想世界裏,

  儘管它不可逆轉,

  我們仍樂此不疲……

  這種孤獨,

  這種迷失,

  這種我們對生在其中的無能為力,

  正如同,

  這場不期而至的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