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標之外的建築驚喜

裝修集 人氣:8.67K

那些地標之外的建築驚喜
  

大張旗鼓造市宣傳的所謂“地標建築”又或是“大型綜合商業項目”即便是出自設計大師之手,也難免讓人感到有些變味。作為喜歡建築的人,終究還是會期待能夠像身處巴塞羅那或倫敦那樣,不經意間就能發現一棟好建築。或者像SANNA設計的勞力士中心、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VITRAHAUS那樣隱藏於市郊,給人以驚喜。

正如在上海,當大家都在將注意力放在浦東高樓和扎哈設計的虹橋SOHO的時候,另一個普里茲克獎獲得者的首箇中國項目卻在上海松江悄然落成了。

那些地標之外的建築驚喜 第2張

  Morphosis的湖邊“巨龍”

“在中國,你可以做到在美國做不到的東西——充滿了衝擊力、不妥協和出位的概念。”

由 Thom Mayne建築師主持,位於洛杉磯的 Morphosis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在中國的第一件設計案是巨人集團醫藥園。

Morphosis的作品總是充滿建築結構上的衝突、崎嶇的懸臂結構和其他令人匪夷所思的構想。而這座醫藥園在這方面走得更遠。Thom Mayne説:“在中國,你可以做到在美國做不到的東西——充滿了衝擊力、不妥協和出位的概念。”

這座醫藥園位於上海西郊的3.2公頃土地上。這是一個單結構的“園區”—— 一座錯綜複雜的2.4萬平方米的建築,一條長長的彎曲的辦公樓結構跨越了四車道的公路,連接了所謂的東西兩個園區,兩端懸臂結構各長 33米和38米。在路的兩端,這座建築波動起伏,與現有的運河和新造的人工湖一起構成了高度雕塑感的景觀。

為了在建築和場地之間形成連續體,Morphosis大幅度改造了地形,引進了建築師所謂的“擴張地平面”(augmented ground plane)或“提升景觀”(lifted landscape)。在此之下,東區建造了一座圖書館、一座會堂、展覽空間和餐廳;西區建造了員工運動設施,如泳池等,而地平面構成了雙層的波浪形種植植物的屋頂。投射到湖面的西端還提供了飯店:一座酒吧、一座餐廳和17座玻璃地板的客房,用作來訪的合作伙伴住宿之用。室內室外交叉設有廣場、小路和甲板以及通向水面的路徑。

從幾何學上講,這座建築的鋼架、懸臂和混凝土鋼結構以及低矮的形制顯得非常特殊。作為一個混合體,這座建築在設計過程中成功地應對了各種變化,例如客户要求強調其計算機模擬的輔助設施而不是醫藥設施。

高度靈活性的建築提高了工作環境和能效。寬大的樓梯通向二樓主要的流通通道,鼓勵員工走路而不是坐電梯。充足的光照從天窗投射進來,跨越了狹長的樓層,減少了對電燈的需求。綠色屋頂降低了太陽能吸收和製冷的成本,而立面的水泥纖維板和雙層燒結玻璃幕牆都構成了隔熱層和遮擋物。

有着巨大懸臂結構和水泥纖維板外牆的新建築已經有了一個外號:“巨龍”。

那些地標之外的建築驚喜 第3張
  

眾星雲集南京CIPEA

“在很大程度上,當地政府決策者和私營投資商正在着力將這裏打造成為一座當代建築與藝術的中心,以此將遊客從霓虹閃爍的上海街頭吸引過來。”

《紐約時報》的Justin Bergman 不久前在文章中寫道:“舉目四望,最為雄心勃勃的項目就是‘中國南京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CIPEA’了。”

該項目位於離主城區12英里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佛手湖畔,目前還在建設當中。項目由江蘇四方文化集團公司出資,包括美國建築師Steven Holl設計的未來主義風格的當代美術館,日本建築師磯崎新設計的“會議中心”、中國建築師劉家琨設計的“藝術酒店”和意大利建築師索特薩斯堪設計的“温泉城堡”以及20座別墅,由英國的David Adjaye在內的多位建築師設計。

當年他們按照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現場抽籤的方式獲得自己的參展地塊。建築師們以“重建平衡-Balance-rebuilding”為主題,通過他們極富個性與風格化的建築語言表達了對“平衡”的理解與詮釋,意欲尋找建築與環境、人與自然、科技與人文之間的和諧平衡。

這座園區計劃在今年10月以後對外開放,不過目前Steven Holl設計的四方美術館等幾個公共項目已經可以供人蔘觀。

南京四方美術館的館長朱彤相信,這個項目將會使南京在世界藝術版圖上佔據一席之地。“很多人認為當代藝術的中心是北京上海,”朱先生説,“但是我們想告訴全世界,南京在當代藝術領域將會是全國頂尖。”

那些地標之外的建築驚喜 第4張
  

Chipperfield的“玉文化”考古博物館

參觀者稀少雖未必是博物館方所樂見的,但對於抱以參觀建築本身這個目的而來的人卻是一件好事:空曠的環境恰好襯托出建築安靜的氛圍。

David Chipperfield 事務所於早前完成了中國杭州的良渚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將用來展覽良渚文化的考古學發現,這一個時期也被稱為“玉文化”時期(公元前3000年)。博物館是杭州近郊的良渚文化村的一個部分。

良渚文化博物館雖然落成已有一段時間,但由於所處位置遠離杭州市區,參觀者一直都較為稀少。雖然這未必是博物館方樂於見到的,但對於抱以參觀建築本身這個目的而來的人卻是一件好事:空曠的環境恰好襯托出建築安靜的氛圍。

博物館位於湖上,以橋和公園連接。周圍植物繁茂,景觀優美。遊客在公園中會逐步感受到建築雕塑感的體量。

建築表皮是灰黃色石灰石(Iranian travertine stone),寬度都是18米,而高度各不相同。建築的所有公共區域採用堅實和古老概念的材料:木和石灰石。

博物館由4個平行的體量構成,每一個體量內都有一個內院,內院作為展廳之間的連接,並起到休息的作用。所以每個館之間是連接的,不過,遊客可以有不同的參觀流線。博物館的南面有一個島,通過橋與主館連接。通過一個院子到達入口大廳,中心是接待桌,天井採光是這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