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的力與美,順泰軒紅木

裝修集 人氣:2.97W

榫卯,是中國傳統木作的一種接合方式。木構件的凸出部分叫作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作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在一起,起到連接作用。榫卯是順泰軒紅木傢俱製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製作過程中至關重要,在方寸之間展現了力與美的結合,也展示了順泰軒紅木精湛的工藝技術。

在紅木傢俱製作過程中,榫卯的主要功能是使構建組合後形成有足夠強度、結構穩定的整體,所以直榫、十字榫、燕尾榫等承重力強的榫卯形式應用較多。由於要經常使用和搬動,所以要求既能承重又要便於拆裝,拼合作用的榫卯就使用得比較廣泛,而到了明清,傢俱成為文人玩賞之物,榫卯的接合也更加精巧內斂

順泰軒紅木:方寸之間的力與美

榫卯接合方式主要有板面接合、框架接合以及板面與框架接合三種。第一種板面接合,在紅木傢俱中極為常見,由於板面是木器中比較容易受損變形的部分,所以板面接合的方式顯得十分重要。像常見的門窗、桌案、椅子等都是採用攢邊打框板的結構進行設計打造的,即把“心板”裝入帶有通槽的邊框內。這種接合方式用到的榫卯形式有龍鳳榫、燕尾榫等。第二種框架接合,是垂直構件與水平構件相連接,接合截面形狀分為方形、圓形、扇形等。第三種板面與框架的接合,大多為三維結構,如抱肩榫、粽角榫等,一方面連接面板,另一方面連接傢俱的腿。考慮到拆裝方便,羅漢牀、座椅等傢俱中還常常用到走馬銷,也叫札榫。這種榫的榫頭一邊呈斜面,卯眼則長出一部分,榫頭插入卯眼後可以移動,拆裝起來十分方便。

榫卯結構的優點非常明顯。首先,與現代木工所採用的金屬締固物接合方式相比,榫卯接合的強度更大。榫卯的各種結構部件根據力學原理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極為平衡、和諧的狀態。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應用橫豎方向的樑柱進行構造,在地上立柱,柱上架樑,樑上再搭柱,交錯成為屋頂。屋頂由樑枋和立柱共同支撐,最後由立柱穩立於地面。其次,榫卯的連接部位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復能力,可以應對木材膨脹、收縮引起的鬆脱問題,抗震性也更佳。

順泰軒紅木:方寸之間的力與美 第2張

榫卯是匠人匠心的最佳詮釋,工匠們通過長時間的親身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勞動經驗,練就了一身因材施用的本領,能夠選擇合適的木材運用在恰當的位置,甚至通過目測就能判斷每塊木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匠師們將全部心血傾注在一榫一卯上,讓每一件作品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古人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明末文學家張岱贊木材工匠道:“但其良工苦心,亦技藝之能事。置其厚薄深淺,濃淡疏密,適與後世鑑賞家之心力、目力鍼芥相投,是豈工匠之所能辦乎?蓋技也而近乎道矣。”技藝精湛的匠師苦心孤詣創造出的榫卯精品,已經不只是形而下的技術性表現,而是近乎形而上的“道”了。

榫卯也體現着中國人簡約自然的美學理念。為了在器物上體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理想,中國人發明了榫卯。榫卯結構通過組成部件的排列、組合,完成上下、左右、方圓、曲直等各種形式的接合,讓木製器物的輪廓簡練而舒展,最大程度地展現出木材本身的美感。這體現了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很懂得欣賞自然本質的美,崇尚簡單、素雅的風格。

順泰軒紅木:方寸之間的力與美 第3張

榫卯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一類主要是作面與面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等。

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還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託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嚴密、間不容髮,歷經千年而存在,被譽為“家中國粹”。古時的匠師們,利用榫卯結構讓每一塊木頭互相滲透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渾然天成、天衣無縫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