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對自然的復歸,莫伯治

裝修集 人氣:1.44W

莫伯治:尋找對自然的復歸

莫伯治

大師簡介

莫伯治,1914年生於廣東省東莞縣。1936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工學院土木建築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嶺南園林建築設計傑出代表,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曾任廣州市規劃局總工程師,《建築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廣州市規劃局技術總顧問,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和總建築師。

莫氏論學

在我的建築創作過程中,往往涉及一個重要的思維領域,就是遵從客觀因素的科學分析,如基地環境的處理(包括地勢、地址、氣象、建築環境),現代功能的滿足,新材料性質的體現,新技術發展的運用等等。透過這些分析,從建築的體型、空間、構造以至構圖的處理,與上述客觀因素固有的內在本質之間,達到形神相通,表裏如一。這或者可以理解為在一定時期內,對事物內涵表達的實現。

另外,還會涉及一個較為廣泛而複雜的思維領域,這就是建築美學的表現。這種審美觀,不僅僅是建築師個人的自我表現,而是建築師在創作過程中,着意發掘存在於人們帶有一定程度認同的意義,透過其個人風格和熟練技巧,闡釋成多式多樣的具體的建築藝術語言,塑造出為人們所欣賞的作品。

尋找對自然的復歸

大自然是人們生存活動的背景,人們喜愛和眷戀大自然,這是人類的本能。山水草木,自然景觀,不僅能滿足人們衞生健康的功能需要,當人們結存到自然景觀時,會悠然產生一種"復歸"的感覺。

在建築設計中,將山池樹石有機地組織、融合於建築空間,並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這樣做可以使建築空間的層次更加深遠,序列的變化更富於韻律,增強四維空間的感覺;另外,建築與景觀組合在一起,透過傳統的文化意識(如詩情畫意),誘導人們對大自然意境的聯想和對空間的感情移入,賦予建築空間以生命力。

建築是歷史的傳承和發展

現代文化是歷史文化的發展與延續。因此,現代建築藝術,同樣不能割斷與建築歷史文化的銜接與聯繫。在一定概括性的層次上,我們可以探索古今建築藝術處理手法的共性,從而得到溝通的途徑。這種溝通,既包括對歷史、傳統、地方文化特點的溝通,也包括對世界古典建築文化的借鑑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