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同羣體的需要,全設計概念

裝修集 人氣:1.09W

  

全設計概念 社會不同羣體的需要

“全設計”手錶

丹尼爾.奈爾(Daniele Nale)設計的“全設計”手錶,加大的按扭、醒目的顏色,為弱視和手指功能障礙的人士提供方便。

好幾年前,新疆克拉瑪依市有個電影院發生火災,燒死好多孩子。有報導説:不少孩子都擠在大門口,因為門是朝裏開的,所以孩子越擠,門就越打不開,最後都在那裏遇難。當時我就開始注意美國公共場所的門,發現這個國家全部公共場所的大門都是朝外開的,並且開門的把手不是旋鈕型的,全部是一條寬寬的長條把,不用手,一推就開。我進一步去看他們的法規,原來根據國家的公共設施設計法規,所有公共場所的門必須是朝外開,必須是推開的長條型把手。這個設計的概念其實沒有什麼複雜的地方,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法規來制定和執行,不知道救了多少在緊急時候要衝去門去的人的性命。逐漸注意這類設計,發現了提倡為所有不同能力的人的設計,即所謂“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概念,這個概念一方面關注了社會中的老年人、殘疾人使用的方便和安全,也關注到這裏提到的公共場所的總體安全設計。這是一個設計概念上、思想上、實踐上很重大的進步。

中國在設計概念上發展得很快,好多在西方國家剛剛推出、還在試驗中的概念,在國內已經成了普遍性的説法了。比如 “全設計”這個術語,已經在很多人的口頭上流行起來,國內一些設計學校的老師也經常開口閉口説學生“你們要注意全設計”、“全設計要加強”云云。然而“全設計”到底指的什麼,倒是不多見解釋的。我自己在幾年前介紹過“全設計”的情況,當時並沒有深化。奧運會期間,看見北京好多公共設施都標註着達到了國際“全設計”的標準,知道國內進步很快,還是很高興的。最近有人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説:“你的博客寫得多是歷史的東西,年輕人希望知道多一點點進行中的設計。比如‘全設計’,你提出來了,就不講講嗎?”前兩天,我在網上看見有個網站裏説我是中國最早引入“全設計”概念的人,嚇我一跳。是不是第一個,我其實並無所謂,可是讓你擔上了這個責任,那你如果讓“全設計”繼續這麼混混沌沌的下去,恐怕會讓人覺得就是你自己弄出個術語來忽悠人。這個原因就讓我不得不寫點關於“全設計”的東西了。我是有過“教訓”的:大概八年前,我大概也是最早在國內介紹了“新城市主義”(neo urbanism),結果給人罵我亂編概念,幸虧是罵了幾年之後,現在終於都知道的確是有這麼一個重要的城市規劃運動了,於是也沒人罵了,還有人搶着説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如果當時我説得清楚一點點,介紹得深入一點點,不就可以免了這個“忽悠人”的大帽子了嗎?

現在談全設計,有一個很容易出現的誤區——就是以為這是指給殘疾人的設計。不錯,全設計是包括了針對殘疾人士的設計,但同時全設計也是針對所有的人的設計。就是要設計更加容易使用、更加容易明瞭使用方法。

全設計在英語中有兩個叫法,一個比較多用的是“Universal design”,意思是“普遍的設計”。該術語在設計理論中出現的時間不長,幾年而已。是從“無障礙”( barrier-free)、“可接觸到的設計”( accessible design)、“協助型技術”( assistive technology)發展出來的。顧名思義,就是從協助殘疾人的設計延伸出來的一套方法和思路。簡單地舉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公共建築入口都沒有殘廢人車輛的通道,現在設計上要求做這個通道了,就是“無障礙”進入設計,就是殘障人士“可以接觸到的設計”,使用就是“協助型的技術”,這個殘障人士的通道就是“全設計”的內容了。我剛剛到美國的時候,少部分公共場所有這種無障礙設計,好像公共講堂有殘廢人輪椅的位置和出口,門的把手都設計成向外推的橫槓,但還是有許多地方殘障人士是無法去到的。後來通過立法規定,所有的人行道都必須設有供殘障人士輪椅通過的斜坡,馬路的紅綠燈也部分有了聲音顯示,公共室內也越來越多按照無障礙的要求設計了通道,空間,比如公共廁所裏面肯定是有殘障人士的洗手間和位置的,在公共交通、民航等方面,殘疾人士的流通和使用也成了必須的設計元素了。我在美國的學校有兩個校區,兩個校區之間有公共汽車聯繫,公共汽車一個入口是殘疾人的輪椅升降的平台,而下車進入學院建築的大門入口就增建了殘疾人專用的曲折形狀的坡道。其實,我們學院裏用輪椅的人大概就只有一、兩個。但是,按照強制性的“全設計”法規,這些設備就非安裝不可。而整個城市、整個國家也都遵照法規做了無障礙設計,因此殘疾人士出入就方便多了。

所謂“全設計”還不僅僅指讓殘廢人輪椅進出自如的設計,如果認為僅僅是為殘疾人的設計,就偏離了“全設計”的原旨了。我們説“全設計”包括了相當廣泛的一系列方法(a broad-spectrum solution)來幫助每一個人,從設計角度來説,我覺得更加重要的是“全設計”突出強調產品設計外形和功能的密切關係,也就是讓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地知道這個設計是做什麼的。比如容器的把手,要讓各種不同的人都能夠取用方便,容易掌控,一眼就知道應該握住哪裏。我們現在有些公共場所提供的塑料杯,既沒有把手,材料又很單薄,裝了水以後,拿在手裏軟塌塌的,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成年人用起來都不方便,更不必説兒童或手有殘疾的人士了,這就不符合全設計的要求了。公共使用的工具、用品、器皿等等都要符合公眾的總體要求,如果有一部分的公眾使用起來有困難,就算不上“全設計”的了。

從前,因為醫療條件不好、社會福利條件不好,殘疾人、智障者都活不長,所以大家也沒有足夠的重視。現在條件越來越好,各種有生理和心理障礙的人都能夠和健康人一起生活下去,社會、市場的需求大了,因此“全設計”才在最近這些年給提到越來越高的地位來了。有些產業、事業開始大規模的引入“全設計”概念,特別是公共交通行業,是在這方面走得比較領先的。但是也還有不少行業,還做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