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為不存在面積買單,裝修有最低消費

裝修集 人氣:1.58W

1.19平方米的窗户,卻按2平方米的“潛規則”收費,市民王女士最近碰到件霸道事。10月以來,隨着二手房市場的復甦,許多家庭進入裝修期。窗户、門、窗台……裝修中的許多環節預設“最低消費”,消費者常為不存在的面積買單。

不足2平方米

按2平方米算

市民王女士最近正在給剛入手的二手房重新裝修,在建材市場找了家門窗公司,定做斷橋鋁窗户。按照最初的商定,門窗公司以660元/平方米的單價,按照實測面積收費,輔料另算。而王女士家的三處窗户,經過上門測量後被告知有11平方米,主料費用共計7260元。

簽完合同、支付了一半的費用後,她接到裝修隊工頭的電話,讓她詢問一下窗户的尺寸。結果,一問就問出了毛病,三處窗户的總面積只有9.4平方米,比付費面積少了1.6平方米。

“單扇窗户不足2平方米時,全按2平方米計算。”對方告訴她,這是門窗行業的通行規則。所以,李女士家的三處、5扇窗户中,四個不足2平方米的單扇,全都計入到了2平方米。

“我家最小的一扇窗户才1.19平方米,瞬間就多出了0.81平方米,三處窗户就多算了1056元。”令李女士感到不解的是,商家口中的“通行規則”,既沒有出現在買賣合同中,也沒有事先告知她,理由是沒來得及説,“若不是我無意中發現,悄悄被多算了錢卻還矇在鼓裏。”

最低按1.5平方米算

同樣的“最低消費”,幾天後又發生在了定做門的過程中。李女士在建材市場定做了兩扇斷橋鋁的門,上門測量時,測量師傅分別報了兩組長和高的數字,並按照平方米的面積收費。這一次,李女士提前計算好了兩扇門的實際面積,結果到店裏簽訂合同時,卻被告知:“單扇面積不足1.5平方米的門,均按照1.5平方米計算。”銷售人員直言,這就是行業“潛規則”。

“我的兩扇門,一扇約1.46平方米,一扇約1.39平方米,都不超過1.5平方米。”李女士告訴記者,就連銷售人員都承認,在小户型的老式二手房中,絕大多數的廚房門和衞生間門,都不可能超過1.5平方米。“簡單地説,就是多補少不退,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設“最低消費”

商家很少言明

記者調查發現,李女士遇到的情況,在家裝建材市場並不是個案。窗户、門、窗台等裝修中的許多環節,都存在着預設的“最低消費”。和餐廳的“最低消費額”不同,在消費者詢價、交定金時,廠家都不會主動挑明最低消費,更不會以告示方式張貼在外。

記者以裝修人的身份,諮詢了某建材市場的四家窗户製作廠家。在第一次詢價時,對方都只給記者報出了每平方米的單價,並承諾絕無額外收費。第二次,當記者堅持要將收費完全按實測面積寫在合同上時,對方才吞吞吐吐地表示有一個最低面積標準。

而在窗台定做市場,同樣有一個“行業規則”:每平方米的報價按照窗台厚度為20釐米計算。當超過20釐米時,消費者需要額外付費。可當不足20釐米時,卻不會減少單價。

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