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緩崇洋步伐,傢俱打假

裝修集 人氣:3.25W

  

傢俱打假 放緩崇洋步伐

傢俱行情

近日,由達芬奇事件而掀起的打假風,曝光了不少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洋品牌”,同時也引發了行業內的大反思,無論國外品牌還是本土品牌,他們最擔心的是消費者對傢俱行業失去信心。

信心漸失 洋品牌遭遇冷市場

在達芬奇事件過去近一個月後,記者又一次走訪了幾家聚集眾多進口傢俱品牌的家居賣場,發現客流量仍不容樂觀。

正在正陽名家家居藝術廣場選購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和老公過來就是先隨便看看,瞭解一下價位,有些外國產地的傢俱的確貴得嚇人,我們應該不會購買,因為覺得沒有那個必要。”在同一賣場選購的趙先生就是否會購買進口傢俱給出了這樣的答覆:“我房子都已經裝修好了,現在就等著買傢俱了,所以最近對傢俱特別關注。達芬奇被曝光以後,的確讓我對進口傢俱失去了信心,其實,我之前已經選好了幾款進口傢俱,但經過一番詢問後,我選擇了放棄購買,因為就連銷售人員都說不清楚產地以及傢俱到底好在何處。不得已,我現在要重新挑選。”再被問及會對哪些品牌更加留意時,趙先生表示,會對國內品牌的傢俱多關注一些。

與趙先生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還有吳先生一家四口。週末在中聯國際家居挑選傢俱的吳先生告訴記者:“兒子的婚期是十一月份,本來七月份就看中了一個國外品牌,一整套傢俱的費用近十萬元,但因為進口傢俱被曝光後,我們心裡總覺得不放心,怕花了那麼多錢,卻並沒有買到貨真價實的東西,所以今天我們老兩口帶著兒子和兒媳重新選選看。”

理性消費 本土品牌獲認同

記者在大明宮建材家居城發現,一些標註產自法國、德國、美國等地的外來品牌不在少數,尤其不乏一些高階傢俱品牌。從店面面積及分佈上看,幾乎對純本土品牌傢俱有壓倒性的勝利。而對於現在市場上,消費者多將注意力轉移到本土傢俱品牌這一現象,很多本土企業負責人表示非常欣慰。

金金博士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傢俱行業這種崇洋心理一直都非常嚴重,面對同類型的,同材質的產品,消費者更願意選擇所謂的‘進口產品’,我曾專門去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答案讓我覺得很可笑,很多消費者認為,一是外國人做的東西比中國人做的東西質量好,二是因為貴所以說明東西好。現在很多假洋牌被曝光後,很多消費者選購傢俱更理性了,我們最近的銷量一直都很不錯,要說到曝光後的影響,也只是有好的方面的影響”。

不少本土傢俱企業表示,絕大部分所謂的進口品牌都是冒牌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想在國內買到高性價比的原裝進口品牌很難。一方面,商家的銷售技巧和產品的包裝方式讓消費者無從辨別;另一方面,除了產品周遊列國後冒充洋品牌的現象外,還有很多品牌乾脆在本土偽造進口報關單及原產地證明,或是利用手中已經取得的代理權,將已經拿到的證件進行大量複製,欺騙消費者。從事傢俱行業這麼久,進口傢俱真假辨別一般難不倒我們,但對於普通消費者,確實一道難題。歐洲高階傢俱大多原產地就在歐洲,而很多美國木製傢俱,都是在亞洲甚至是中國生產。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傢俱時,一定要注意價簽上經銷商一欄內容,經銷商信譽口碑與代理進口傢俱真假往往有一定聯絡。”

加強自律 行業規範重任在肩

記者在針對進口傢俱的採訪中發現,目前國內行業協會與進口傢俱的交流遠不如與國產傢俱頻繁。雖然行業協會並沒有權力對進口傢俱進行檢查與管理,但配合國家管理部門的監管行為也有所保留。可見,進出口方式混亂、身份五花八門以及無相應部門密切監管等問題,無疑是導致該傢俱品類錯漏百出的主因。另外,由於進口傢俱所佔的市場份額小,屬於小眾產品,所以在業內也一直處於“爹孃不疼”的境地。

據瞭解,真正的進口傢俱每批產品都會有海關報單,每一集裝箱為單位,集裝箱外會附上箱內產品的名稱、編號、重量等相關資訊,按理來說,這在很大程度上能防止假洋品牌進入市場,然而,行業內出現的傢俱先出口再進口的手段卻似乎讓海關報單喪失了權威性。同時,原產地證明及海關報單作假現象在業內也成了毫不避諱的一種現象,這給了不法商販不少可乘之機。而對此,市消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行業對進口傢俱的詳細檢驗標準還不完善,我們會加強監管,但主要還是得靠企業自律。”

其實,傢俱行業假洋牌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整個家居行業內該現象都極為普遍,有關部門及協會一直都積極扭轉這一不良現象。中國傢俱協會理事長朱長嶺曾表示:“進口傢俱在國內大多是代理商操作,他們的有些行為確實不十分正規,這就需要協會進行主動溝通,對於頻繁更換代理品牌的商家也重點監督,希望協會的監管能大力配合各地相關主管部門,對進口傢俱進行查房,為消費者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