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林會館,張永和作品

裝修集 人氣:2.34W

經過了四輪的設計,這個在北京昌平一個柿子林中的專案終於聚焦在看與被看這一對關係上:由於建築周圍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於是房間或房間組被作為取景器來設計。取景器-房間共有九個,面向不同的方向與景觀;看的需要促使其三維形狀內收外放,作為景框的大口是落地窗,兩側承重實牆呈八字關係,屋頂傾斜構成單坡。換而言之,坡屋面首先是為限定取景器而出現的。取景器-房間之間,有時是中間,則是保留下來的柿子樹。建築與景觀又相互融合了,建立起與基地之間的另一重關係。

其實,建築同時總又是被看的物件。建築設計也是造景。將九個的取景器-房間傾斜程度不同的屋頂整體看待,建築頂部便出現了一個起伏的相對複雜的拓撲介面;也許可以認為是一個人造的地景,與基地周圍的山巒呼應;也許又可以作為以當代的建築語言翻譯傳統中國建築坡頂形式的一次嘗試。以往中國建築的研究中,更偏重於單體屋頂形式的傳承。而典型的中國建築則普遍是以群體存在的。一個院落四周建築的屋頂大小變化本身便包含了拓撲關係。在柿子林,取景器是決定屋頂形式的先決,而對中國傳統建築群體屋頂的觀察提供了最終的參考。

柿子林別墅/會館採用與取景器空間完全吻合的、不平行石夾混凝土承重牆與混凝土反樑結合的結構體系。因此結構是建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石料為就地取材的花崗岩。長期以來,鑑於前輩建築師在中國建築的形式與形象方面做了大量的深入的工作,非常建築則將對傳統的探索轉向空間和建造等問題,對形式與形象一直沒有形成切入點。群體屋頂拓撲目前是我們形式工作的突破口,向建立中國建築的當代性與地域性全面推進。

地點:北京昌平十三陵萬娘墳

甲方:今典集團

設計主持人:張永和、王暉

顧問:徐民生(結構顧問)

參與建築師:王欣、敬湧、鍾鵬、於露、戴長靖等

合作設計:北京意社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

基地面積:200 10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01.6-2003.6

竣工時間:2004.5

主要材料:石夾混凝土承重牆,外露混凝土天花,混凝土瓦屋面,水磨石地面,氧化鋼板貼面

張永和作品:柿子林會館

張永和作品:柿子林會館
張永和作品:柿子林會館 第2張

張永和作品:柿子林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