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未來將出現“七大經濟區”

裝修集 人氣:9.39K

溫家寶總理曾經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使我們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風險。

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進程中的確存在着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又是“十二五”期間政府的工作重點,這也是關係到各行各業下一步如何轉型,如何制定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指南針”。

中國陶瓷行業存在的問題

行業發展越快,隨之而來的問題自然會更多。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突飛猛進,帶動了國內的陶瓷行業的快速發展。按照國民經濟分類標準,陶瓷製品製造行業包括衛生陶瓷製品製造,特種陶瓷製品製造,日用陶瓷製品製造,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製品製造等4大子行業。據相關數據顯示,2005-2009年,陶瓷行業從總體上來看,行業規模在逐漸增加,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1528家增加到2009年的2183家;資產總額也不斷在增加,由2005年的584.27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797.30億元,2008年和2009年資產增長率維持在13%以上,負債總額增長有所放緩,增長率比2008年回落了6.09個百分點。2009年1-11月,陶瓷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41.33億元,同比增長17.60%。2009年1-11月的工業總產值增速比2008年1-11月下降了7.72個百分點。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期間,中國陶瓷行業面臨着需求下降,出口大幅度減少,庫存大量增加,生產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嚴峻局面。2009年以來,我國陶瓷行業的生產經營逐漸轉好,工業總產值也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長。

從目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國家對行業的宏觀管理失控,在微觀管理方面出現“真空”現象,使行業陷入混亂而不能自拔。國家在實行政企分開後,行業發展缺少有效的計劃、調節、監督和組織管理,沒有及時制訂一套有效的行業准入和監督管理標準,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風搞產業,使區域與區域之間出現無序競爭。目前,我國有近20個地方政府正在大力發展陶瓷產業,由於缺乏科學的產業規劃,再加上產業配套不完善,國內各地均存在產業重複建設,大量浪費國家的各種資源,污染環境,並導致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等現象。如果國家不能及時出臺相關宏觀調控政策,產業無序競爭局面將會愈演愈烈。

二、中國陶瓷行業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中國陶瓷行業是一個以民營經濟爲主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大多數企業都屬於中小型企業,規模總體偏小,從而導致市場經營秩序混亂。據調查,到目前爲止,行業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企業不到100家;超過10億元的企業不到20家;超過30億元的企業不到5家;超過50億元的企業僅有新明珠一家。由於企業規模小,從而導致出現企業信用差、高層次技術人才少、管理手段落後、融資能力差、產品質量差、服務水平低、價格管理不規範、技術創新能力差、生產設備落後、環保投入不到位、納稅行爲不規範、商業賄賂氾濫、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浪費、用工不規範、銷售渠道難以下沉、大衆品牌少、缺乏國際競爭力、國家法律法規難以得到有效執行等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行業整合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期。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改善,行業惡性競爭的局面將會日益加劇,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會更加惡劣。

三、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差,產品和勞動力的附加值低。迄今爲止,我國的陶瓷企業大多數產品風格都是仿照意大利、韓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大多數企業都是以從事粗放式加工製造爲主,自主研發能力差。據國家統計局2009年公佈的數字顯示,2008年我國擁有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約42.6萬家,從業人員約8848萬人,工業總產值50.7萬億元,利潤總額約3.1萬億元,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6.1%,人均年產值只有4.7萬元,人均年工資約1.6萬元。其中,輕工企業約17.9萬家,從業人員約3600萬人,工業總產值約14.5萬億元,利潤總額約0.85萬億元,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5.8%,人均年產值只有4.02萬元,人均年工資約1.5萬元。比如:一個陶瓷馬桶的價值,中國人賣給美國人約70美元,但美國人賣給美國人就達1500美元之多。據專家統計,中國陶瓷行業製造業工人的工資平均每小時爲65美分,美國工人的工資平均每小時爲16美元,前者爲後者的4%左右。可見差距是如此之大。如果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國家必須要加大扶持技術創新的力度,鼓勵廣大陶瓷企業積極創新,同時還必須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否則,創新只能是一句空話。

四、人才結構不合理。中國是一個工業製造和農業大國,我們需要更多的產業技術人才。據有關部門統計,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爲115萬,待業人數約爲34萬,佔總人數的30%;2008年有550萬,待業人數約爲330多萬,佔總人數的60%;2009年與2008年的畢業人數和待業人數基本保持平衡。這說明,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企業用工難。近兩年來,中國陶瓷行業的產業工人嚴重短缺,企業招工也越來越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各高校無序擴招,所設專業不合理,教育質量差,而且“政、產、銷、學、研”五者嚴重脫節。如果中國的教育體制不能改革,今後中國人才的供需矛盾將會更加突出。

五、資源嚴重浪費,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平均以9.5%的發展速度增長,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令人擔憂的隱患。一方面,發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據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向媒體透露,中國創造1萬美元價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國的近6倍,或許更令人尷尬的結果是,比印度還多3倍。另一方面,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目前,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這個數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城市化進程伴隨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每年,中國都不斷地加強自己作爲一個經濟神話王國的形象。但是,奇蹟將很快結束,因爲環境跟不上發展的步伐。1/3的中國土地上都遭遇過酸雨的襲擊,7大河中一半的水資源是完全沒用的,而另有1/4的中國人沒有純淨的飲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氣。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環保的方式處理。據媒體報道,世界上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就佔了5個。空氣污染也早已成爲困擾中國城市的主要問題。由於空氣和水已經被污染,中國的GDP爲此損失了8-15%。那還沒有包括健康問題的損失,人們爲此付出的代價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其病因與環境污染有關,肺癌已成了中國人的頭號殺手。

陶瓷行業是污染大、資源消耗高的行業,報廢垃圾處理和從業人員職業病治理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兩大難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和地方政府過去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夠,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不強。如果要解決製造企業的污染問題,首先是要打破各種地方保護主義,讓企業爲自己的不良行爲付出沉重的代價。從國家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爲最好的辦法是對各地的環保部門實施垂直管理,使其擺脫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行政管制和工作干擾。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中國未來將出現“七大經濟區”

從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來看,中國陶瓷行業也將會形成七大板塊的產業格局。一是以佛山總部基地爲產業軸心的“珠三角”板塊,它包括周邊的三水、開平、順德區等產業區(注:如果當地政府不能及時作出產業規劃,專業市場不能迅速集中,佛山陶瓷產業的競爭力將會被弱化);二是以晉江爲產業軸心的福建海西板塊,它包括周邊的潮州、德化以及臺灣省等產業區;三是以淄博爲產業軸心的齊魯板塊,它包括周邊的臨沂等產業區;四是以江西景德鎮爲產業軸心的華東板塊,它包括周邊的高安、上高、萍鄉等產業區;五是以四川夾江爲產業軸心的西部板塊;六是以河南長葛或河北唐山爲軸心的中原板塊;七是以法庫爲軸心的東北板塊。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這些產業軸心的形成除有國家戰略推動的因素外,更重要的還是各地政府能否及時抓住產業轉型的機會,儘快轉變發展觀念,做到科學規劃、有效整合。

隨着國家戰略的調整和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商家的成本意識將會不斷增強。可以預見,在未來的10年內,各地區的產業軸心一旦形成(大型批發市場),當地的製造業及各項產業配套又能及時跟上,佛山將可能要受到商流分割的威脅。因爲,各地的商家進貨不可能會捨近求遠,在同等價格或更低價格的前提下,他們必然會選擇進貨距離不超過5小時的專業批發市場。因此,佛山要想保住目前在建陶的行業地位,唯一的出路是儘快改善市場的經營環境,把總部基地真正做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快尋求與各產業軸心區的地方政府進行合作,使佛山的陶瓷產業做到有序轉移,科學輸出品牌資源,迅速佔領行業制高點。

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對於廣大陶瓷企業投資者來說,在選擇投資地時,一定要結合各地的產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政府打造區域品牌的有利時機,及時搶佔產業制高點,藉助各種優惠政策,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的回報。這也是廣大投資者立足於不敗之地的一種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