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倫敦被內澇所困,6國首都下水道大揭祕

裝修集 人氣:2.34W

近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雨,這次的暴雨讓北京變成了一座水城,整個北京城損失慘重。城市下水道的建設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6國首都下水道大揭祕 北京倫敦被內澇所困

6大國家下水道大揭祕

  下水道是建築物排除污水和雨水的管道,是城市、廠區或村莊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地下通道。作爲城市設施的重要一環,下水道與排水系統從2500年前(即古羅馬時期)就開始服務於人類,直至18世紀末在巴黎出現了現代下水道系統的雛形,至今巴黎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統。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6個國家的首都下水道建設。他們分別是中國的北京、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京、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德國的柏林。

北京:照搬西方下水道和路面建設,“水土不服”問題多。

6國首都下水道大揭祕 北京倫敦被內澇所困 第2張

北京

  現在的北京城是以元大都爲基礎,同時經過明、清、民國和新中國等時期的建造逐漸形成的。其下水道系統是在元時就已經形成,且非常完善。朱棣遷都北平後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同時修繕了下水道系統。至清朝後期,由於國力微弱,因此城市市政系統建設也逐漸滯後,產生了龍鬚溝這樣的臭溝。

6國首都下水道大揭祕 北京倫敦被內澇所困 第3張

明朝遺留下水道

  城市地下管線的建設思路,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下水道大致可以分爲兩種:一是俄羅斯道,地處高寒,降雨量少,城市下水道口徑小,埋藏淺;其二是西歐道,如倫敦、巴黎年均降雨量在600至1000毫米之間,下水道寬闊可跑車。

新中國成立以後,作爲國民經濟計劃的具體化和延續,中國在1953年至1957年之間將“蘇聯模式”引入城市規劃,國內各城市在這一時期開始採用一整套以蘇聯爲標準的定額指標,高寒地區的城市設計標準,直接套用在地域遼闊的中國城市上,爲以後的內澇埋下了伏筆。現在的北京城中,一般老城區是沿用古代的排水系統,或是古代與現代的合用,新城區的多爲新建。

北京市近10年來,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一倍,大面積地鋪裝了硬質路面,這種城市建設思維最早源於西方,但是上世紀中葉開始,西方國家開始進行反思,認爲硬化的地面是“死亡性地面”,會影響地面的生態系統和樹木的生長。

6國首都下水道大揭祕 北京倫敦被內澇所困 第4張

北京暴雨積水現象

隨着北京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積的增加,使得城市暴雨積水現象時有發生。而且狹窄的排水管道里還存有大量的沉積物。據統計,北京近8成的雨水排水管道內有沉積物,約一半的雨水排水管道內沉積物的厚度佔管道直徑的10%至50%,個別管道內沉積物厚度甚至佔到管道直徑的65%以上,直接影響了城市排水系統功能的發揮。

 小編點評:北京下水道主要問題舊下水道遺留問題比較多,“蘇聯模式”的下水道建設並不適用於中國,因爲中俄之間地理位置和氣候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同時城市化快速的擴張,新的下水道建設跟不上速度,大面積地鋪裝硬質路面,使得積水情況更加嚴重。一句話概括北京應該學習西方的下水道建設,但是不能複製,應該結合本土的實際情況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