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建築會對人們微笑,王澍

裝修集 人氣:7.21K

王澍:好的建築會對人們微笑

昨天下午,本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回到了他攻讀博士學位的母校,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與昔日的老師們座談。正值同濟105週年校慶,同濟校友王澍奪得了國際建築界的最高獎,也是校慶的一個亮點。

可王澎卻有些遺憾:“原本有個計劃,把我的工作室關閉3個月,陪着孩子複習功課,自己也能修身養性,不承想竟然得獎了,反而更忙了。”

建築師首先得是個文人

王澍的工作室取名“業餘”,和老師們交流,他自稱:“我很笨。有些建築師很聰明,能一邊搞商業味很濃的設計,也能創作自己想表達的作品。我不行。如果做慣了商業設計,便不會回到自己的理念中,所以,我即使得了獎,也不做商業設計。”

“建築師,首先得是個文人。”這是王澍喜歡說的一句話,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深深扎進自己的建築中。他設計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裏,有農田、有農舍,能在古老的屋檐下聽下雨的聲音,在當今中國建築界,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

就因爲這個,在獲獎前,他並非建築業的主流;即使在他學習過的母校,按傳統標準,也算不得一個好學生。

博士論文一寫就是3年

在東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王澍甚至最後沒拿到畢業證;在同濟建築與城規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也面對許多人的質疑:他的博士論文一寫就是3年,導師盧濟威甚至看不懂他寫些什麼,前後修改達5萬多字。在同濟,他爲本科生上課,讓學生以一幅九宮圖設計建築,結果學生們發現,自己設計的房子廁所、臥室均一般大小,而且不分方向,可自由置換。對此,教師們一片反對之聲,認爲他教出來的本科生,建築設計考試一定會不及格。可盧濟威教授卻站出來爲他說話,微笑道:“這個設計有新意,只是基地若是放在水中就更好,在水中就不必去分方向,四面都是水景。”

同濟建築系主流仍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建築觀念,與王澍的理念格格不入,他回憶說,2000年-2005年,自己在同濟讀了5年博士,其實到博士生二年級的時候,便不去上那些西方建築專業課了,每天,打球、散步,做自己喜歡的事,但老師們對他很寬容,時時對他報以微笑,王澍說:“後來我發現,一座好的建築也會對人們微笑。”

舊磚廢棄牆勾勒拼貼畫

那麼,同濟5年,對王澎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他曾說:你在同濟,就發現陷在一堆聰明人中間,老師學生都聰明,談學術做方案,就有很多構思點子,並沒有哪一個思想方向你必須遵循不可,同濟建築系就是一塊這樣自由的地方。

座談會上,同濟的一位建築系教授坦言:“在我們眼中,你王澎未必是個好學生,可就是這樣的學生,有自己思想的學生,能夠獲得國際大獎,這是我們高等教育的現狀。”同濟副校長伍江是位建築規劃專家,他認爲,中國近30年間,城市快速發展,興建了無數的現代建築,可是卻出不了一位建築大師,值得反思。直至今年,因爲王澍的非主流,因爲王澍建築作品的“中國元素”,才誕生了一位國際級設計師。伍江說:“王澍的事例證明,作爲設計師,先要心中有文化,才能設計出國際認可的鉅作。”

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新型建築材料,用舊磚、廢棄牆勾勒出一幅幅充滿寫意的“拼貼畫”,未來歲月,王澍仍將設計這樣的“對人微笑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