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更真實的愛人,2018

裝修集 人氣:2.34W

文/璞瓊

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18,看見更真實的愛人

好的親密關係,是經歷衝突後仍能“看見”彼此的心意。

2018,看見更真實的愛人 第2張

背景故事

看到這個標題,你有沒有納悶:什麼是更真實的彼此?難道現在看到的TA是虛僞的?請允許我賣個關子,先說個我自己的故事。

聖誕旅行歸來,信箱裏躺着網費年度賬單,因爲已過截止期,必須去營業網點補繳。查詢後發現,家附近3公里內沒有營業廳,倒是先生公司不遠處就有一個。雖然知道他年末忙得腳不沾地,吃個午餐都是見縫插針,但同樣不得閒的我還是狠心決定把這件麻煩事交託給他,在一旁奮力回覆郵件的他頭也不擡地應承說:“放我包裏吧,不一定有空去辦。”我轉頭偷笑的同時,又一次想起剛結婚時,我倆沒少爲他這類“似是而非”的回答鬧得不愉快。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最終幾乎每次他都把事辦妥了,白白地不開心一場。

幾次彆扭後,我們就這個問題談了彼此的想法。我呢,自認是比較能爲對方着想的性格,平日裏行事大多清晰明確,所以不得已之下開了口,總會希望他能清楚明白地告訴我“行”或“不行”。而他呢,面對我提出的要求,即使有難度也總會盡力而爲,但是不喜歡隨意打包票,萬一辦不成,空歡喜一場,用他的話說“辦成了再讓你開心也不遲”。

2018,看見更真實的愛人 第3張

心理分析

一次真誠深入的溝通,讓我看到:不同處事方式下,我們內在需要的不一致。我要的是確定感,而他需要的是安全感。這就是我想說的“看見”——不只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看。

“家不是爭論對錯的地方,婚姻本該是最溫暖的關係”,聽過這個道理的人千千萬,可依然過不好生活的卻不在少數。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裏積重難返的問題,都是如我們這樣的生活小事累積發酵的。

關係,是相互的,是彼此能量自由流動的過程。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除了需要“被看見”,也需要“去看見”。只有前者,沒有後者,關係是不存在的。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相互理解,彼此感受“被看見”,這段關係就通了,這段關係也纔有了更真實的意義。當我們對彼此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更容易找到一個雙贏的選擇,不是嗎?

2018,看見更真實的愛人 第4張

家居支招

有實證研究數據表明,許多情侶和愛人認爲“如果你愛我,你就要和我一樣”,甚至有高達80%-90%的夫妻想要努力改變對方,從性格到生活,從穿衣到裝修……但往往是雙方僵持不下直到分崩離析,或其中一方因爲害怕或想要逃避衝突,就不再發表意見,結果都是內心世界漸行漸遠。

我們就以衝突不斷的家居佈置爲例,來爲你支上幾招:

1. 家的問題上,男女總有着基礎認知的不同。例如,男人的理性讓他們更傾向於整齊有序、棱角分明的設計,而女人的感性則賦予一個家超越一套房子的意義,摻入更多情感因素,細微到一塊沙發蓋布、一個小擺設都承載着她對生活的夢想。

2. 當你發現另一半和自己喜歡的、想要的、認定的不一樣時,不要急着下判斷,更不要急着去爭辯、否定和指責。例如,當只有一個陽臺,你想種花,TA想健身,試着想辦法穿插融合或犧牲家中另一個你們都不十分在意的小區域。

3. 保持一顆好奇心,透過觀察、溝通和感受,去尋找和看見TA言語及行爲背後的深層原因。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創傷”,其中“被忽視”的創傷,最直接關係到我們對自己存在感的需求。多去“看見”TA的需求,或許你會有意外收穫,比如,沒準當TA感到自己被充分尊重和呵護,陽臺是健身還是種花,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2018,看見更真實的愛人 第5張

希望每一個親密關係中的你和TA,都可以“看見”彼此,用傾聽代替評判,用擁抱代替爭吵,用陪伴代替疏離。

TAGS: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