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雨”丨爲城中村居民打造心靈休憩地,徐坦

裝修集 人氣:6.47K

2017年12月15日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於深圳市南頭古城正式開幕,展覽將持續三個月。在“城市共生”的主題之下,展覽從內容結構上分爲三個板塊:“世界丨南方”、“ 都市丨村莊”和“藝術造城”。本站直擊展會現場,以下是對“村雨項目”團隊的徐坦老師的實訪報道。


藝術家 徐坦

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村雨”嗎?爲什麼要命名爲“村雨”,其含義是什麼?進展如何?

【徐坦】“村雨”項目作爲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藝術丨造城”板塊的參展項目,由我和其他幾位藝術家共同發起(注:具體工作成員名單見文末介紹),“村雨工作站”聯合策劃,在以木、竹、松樹皮、藤條爲基本結構搭建的戶外棚子空間裏,開展系列研究工作,觀測居住和工作在珠三角某些城市社區及郊區村落的藝術羣體,並期待能看到不同的反響和回饋,而這個空間也可以看作不同人們的休息空間。

之所以命名爲“村雨”,其實是取自“春風化雨”,南方語言普遍地把“村”和“春”說得很接近,而我們的項目是基於城中村發展的,“村雨”隨之而成。除了這次深港雙年展的版塊外,我們還在廣州海珠區的曉園新村、深圳觀瀾鰲湖老村做了這樣的裝置。


“村雨”項目

“村雨”搭建的戶外棚子空間多以使用木、竹、松樹皮、藤條等天然低成本的物料,是基於什麼考慮?

【徐坦】整個項目是基於在地文化的利用和發展。在珠三角地區,村民們多數都是用竹子、鬆皮、竹子等天然物料來搭建房子的。這個結構的特點是屋頂除了隔水層之外,還會有一層鬆皮,我猜想主要用於防潮防蟲。我們爲此專門下鄉調查農村建築建設結構,對最具特色的棚子做了研究,最大程度參考當地的設計元素來完成我們的項目。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城中村這個特殊的存在備受爭論。一方面爲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暫時、低生活成本的居住地;對於城市來說則是髒亂、壓抑的集散地。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矛盾?

【徐坦】城中村現象的發生是必然的。城市發展迅速,外來務工人員爲城市工作,而城中村恰好可以提供一個較低成本的落腳地給他們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希望能給他們在狹小、擁擠的環境提供多一些可以休憩、悠閒的地方。

以“藝術”介入城市建設時,城市共生有哪些關鍵的元素?

【徐坦】主要在於每個藝術家着重的版塊。城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是最重要的,當建築和社區裏面的人真正發生關係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點很多,需要挖掘城中村居民容易被忽略、關照不到的訴求,抵抗因眼前的效益對公民權利的破壞。

您對今年深港雙年展有什麼期許?

【徐坦】今年雙年展十分重視社會的真實。相較往年幾屆,這次的社會話語是最強烈的。我認爲當下不斷強調藝術的社會實踐的趨勢是很好的,希望能夠透過這個展覽對此類社會問題作出一系列研究。正如我們的“村雨”一樣,也是一個研究項目,我們會去找很多社會性的實踐、文化藝術的工作者來跟我們一起參與到這件事裏。透過研究,從中可以得到很多好的方法跟結論,同時影響人對周邊環境的認知和情感,引起對城中村或是說對弱勢羣體的關心。

更多關於“村雨”>>>

 “村雨工作站”團隊:徐坦、盧川、樑健華、鄧春儒、喻旭東、鍾志超、劉洋、馬延東、劉聲、韓飛、鄭宏彬、孫犁、佩琳•譚

 參與機構:西三電影製片廠、鰲湖藝術村、上陽臺

點擊檢視更多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展會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