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種植技術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裝修集 人氣:3W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種植技術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山姜

目錄
1、山姜怎麼吃
2、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3、山姜的種植技術
4、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5、山姜是什麼

1山姜怎麼吃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種植技術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第2張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通常2-5片;近無柄至具長達2cm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mm,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25-40cm,寬4-7cm,兩端漸尖,先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cm,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mm;花萼棒狀,長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cm,外被絨毛,後方的1枚兜狀;側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mm;脣瓣卵形,寬約6mm,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cm;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cm,被短柔毛,熟時檢紅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mm,徑約3mm,有樟腦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內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調酒搽;或煎水洗。

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本草拾遺》:去惡氣,溫中。治中惡霍亂,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風溼四肢麻木,煎服;中風頑痺,煎湯洗。

《峨嵋藥植》:治無名腫毒。

《貴陽民間藥草》:根莖和葉:溫肺,散寒,止咳。

《四川中藥志》:根莖:治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不調。

2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種植技術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第3張

《綱目》雲:“山姜,生南方。葉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薑。”又引蘇頌雲“山姜花、莖葉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花生葉間,作穗如麥粒,嫩紅色。”果實供藥用,為芳香性健胃藥,治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噫氣,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報道以該品代砂仁用。根莖性溫,味辛,能理氣止痛,袪溼,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溼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

山姜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調酒搽;或煎水洗。

山姜的選方

1、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2、《本草拾遺》:去惡氣,溫中。治中惡霍亂,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3、《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風溼四肢麻木,煎服;中風頑痺,煎湯洗。

4、《峨嵋藥植》:治無名腫毒。

5、《貴陽民間藥草》:根莖和葉:溫肺,散寒,止咳。

6、《四川中藥志》:根莖:治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不調。

3山姜的種植技術

山姜喜溫暖溼潤環境,選擇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作為圃地,定植前將圃地進行深翻25~30釐米,清楚雜草及草根,然後耙細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山姜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黨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襪套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釐米,種子間距1釐米保持沙子溼潤。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釐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釐米×50釐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3]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釐米×50釐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

山姜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

4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 山姜的種植技術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第4張

山姜又叫和山姜、九姜連、姜葉淫羊藿、九龍盤、姜七、高良薑、雞爪蓮。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莖。有溫中散寒、祛風活血的功效。果實供藥用,為芳香性健胃藥,治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噫氣,慢性下痢。根莖性溫,味辛,能理氣止痛,袪溼,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溼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溫中;散寒;祛風;活血。

主治:主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風溼痺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勞傷吐血。

山姜的作用:

1、山姜治久咳:九姜連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淨,蒸熱,晒乾)6g,白芷6g,追風傘6g。泡酒500g,每服30g。(選方出《貴陽民間藥草》)

2、山姜治勞傷吐血:九姜連(童便泡七日,取出陰乾用)9g,一口血9g,山高梁9g。泡酒250g,每服30g。

3、《全國中草藥彙編》:“山姜祛風通絡,理氣止痛。主治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4、《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山姜除風溼,解瘡毒。治風溼筋骨痛,治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不調及無名腫毒。”

5、《貴陽民間藥草》:“山姜根莖及葉:溫肺,散寒,止咳。”

6、山姜治虛弱咳嗽:② 九姜連粉末30g,核桃仁30g。加蜂糖60g,混勻蒸熱,製成龍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① 九姜連9g,大鵝兒腸9g。燉肉吃。

5山姜是什麼

山姜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近無柄,葉舌2裂,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狀,花冠裂片長圓形,白色而具紅色脈紋,果球形或橢圓形,種子多角形,有樟腦味,花果期4~12月。

山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其葉大色綠,四季常綠,成型的植株叢蓬鬆徑可達80釐米,其花、果實鮮紅,果期長大4~5個月,十分豔麗,又是一種很好的觀花、觀果植物。山姜性散射光,亦耐半陰,具有較為廣泛的園林應用,可陸地種植也可盆栽觀賞;可群栽,也可配置與樹蔭下、路旁、開花地被間、山石周圍等。

《綱目》雲:“山姜,生南方。葉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薑。”又引蘇頌雲“山姜花、莖葉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花生葉間,作穗如麥粒,嫩紅色。”果實供藥用,為芳香性健胃藥,治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噫氣,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報道以該品代砂仁用。根莖性溫,味辛,能理氣止痛,袪溼,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溼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