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的更多可能性,青山周平

裝修集 人氣:3.1W

日籍設計師青山周平長着一張偶像派的臉,卻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派。因爲在《夢想改造家》裏逆天改造衚衕老房成爲焦點人物,可他在意的並不僅限於改善某個家庭的生活,而是對城市居住空間的思考。2017年,青山周平受邀參加設計上海ideat理想家的演講,他分享了設計理念,正在研究的項目,爲當下城市理想的居住環境帶來了更多的思考。以下是採訪實錄。

【設計師簡介】

青山周平:探索家的更多可能性

青山周平(Aoyama/Shuhei)

主要職務:

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 創始合夥人、主持建築師

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

個人經歷:

1980年出生於日本廣島縣

2003年畢業於大阪大學

2005年獲得東京大學碩士學位,現於清華大學建築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2005-2012年間工作於SAKO建築設計工社,在“塘沽遠洋國際小學校”項目中任主設計師

2008年曾獲得日本商業空間協會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2 年應邀成爲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

2014年於北京創立了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

2016年被評爲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年度中國室內設計十大新銳人物、40 UNDER 40中國設計傑出青年(2016-2017)

主要作品:

南鑼鼓巷大雜院住宅改造(獲得2016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銀獎)

燈市口L形之家(獲得2016年金堂獎年度最佳住宅公寓設計 )

失物招領傢俱體驗店

house vision理想家 400盒子的社區城市

原麥山丘(西單店、望京店、富力城店、華貿店)

關注更多請點擊:設計師俱樂部@青山周平主頁

以下爲採訪實錄

【記者】您今天在2017設計上海的論壇演講中提及,之前爲“CHINA HOUSE VISION 2025”項目而設計的模型作品“400盒子”在今年會落地,能否透露這個項目的具體細節?

【青山周平】這是在福建泉州的一個項目,原本是一個住宅樓的一二三層,一層是一個商業空間,二三層是辦公空間。然後他們就想做我們400盒子這樣的概念,主要是作爲出租公寓使用,大概是長租和短租結合在一起吧,有點像酒店,有的人可能會一兩天兩三天地用;一部分人可能就租一個月兩個月或者半年。

【記者】這個項目具體什麼時候完工?

【青山周平】 我們現在在做方案,順利的話也大概是今年年底吧。

【記者】昨天在設計上海的活動裏,自如CEO熊林透露,您今年也有與自如的合作,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項目呢?

【青山周平】自如現在也在做酒店民宿這塊,他們拿到了北京一個比較大的院子,希望把這個院子改造成膠囊酒店,像一個兩層的盒子。這個完全是短租的,適合那些從外地來北京的年輕人。但這跟普通的酒店不一樣,普通的酒店強調私密性,房間和房間是分開的,遊客間不會有交流。但因爲是針對年輕人的,我們希望有所突破,所以在房間外面會有很多公共的空間,讓他們一邊看院子,一邊跟遊客一起交流。這也是我做的第一個膠囊酒店的設計,大概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完成。

【記者】能不能透露一下這個項目關於設計方面的想法?

【青山周平】就是把房間最小化,公共空間最大化,讓更多人在房間外面活動。

【記者】除了年輕人的共享社區外,您還對什麼樣的共享社區有興趣?

【青山周平】其實日本現在也有很多共享社區,大部分都是爲單身的年輕人提供的,但一部分是給家庭的。其實不一定是單親的,兩位父母和孩子也還是可以選擇共享社區。那在我孩童時期我就覺得,跟朋友的家人去共享一些住宅的話,其實感覺很好的。但提供給年輕人的共享社區的建築特點跟提供給家庭的共享社區的建築特點,還是不一樣的。不過我覺得共享社區這個概念本來就可以提供給不同的家庭使用。但我現在覺得我目前還是先關注年輕人的共享社區吧,因爲這個也還沒有做完。

【記者】您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會是共享社區這塊嗎?

【青山周平】其實我們有各種各樣的項目,不會專門做小戶型,不會專門做改造,也不想專門做共享社區。因爲建築家跟藝術家是不一樣的,藝術家可能是自己做自己的作品,建築師是有客人找到我們,客人想做什麼我們就設計什麼。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什麼規劃的。比如說400盒子這個概念,其實不是我自己提出的,是因爲當時有一個展覽,需要我們考慮未來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思考這個概念之後就成型的一個項目。很多項目做完之後,就會發現有一種理念的發展或者一些概念的延伸,所以更多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記者】看到您在2017設計上海與理想家合作的項目“Re-Design Shanghai

”是說’用過去表達上海’,那爲什麼想到上海會聯繫到過去?

【青山周平】首先理想家找我們做空間設計的時候就有一個展覽的想法,他們的想法就是把上海十幾家老字號的logo重新設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和生活方式。那我們就是根據他們的這個理念做了一個空間設計。因爲上海這座城市一直是我們生活的載體,無論是生活、文化還是那些老字號的品牌,都存在與這座城市,都是關鍵字。我希望透過一種可以代表上海過去城市的材料--紅磚和青磚,做成上海現代城市的風貌。所以其實是上海老城市和新城市的一個結合。

【記者】對未來上海建築的發展或者城市的發展有什麼期待嗎?

【青山周平】 我還是很喜歡上海法租界的感覺,就是那種老上海的建築與城市空間,以及上海最時尚最年輕的建築結合在一起,是非常有特色的。所以我希望這種法租界的空間可以越來越多。

【記者】你在論壇中分享的極小空間大多數是與自然環境相關,那如果是放到密集的都市環境,是否也可以給我們帶來舒適感?

【青山周平】 因爲現在房價越來越貴,所以我們城市的房子也越來越小。尤其像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我們可以生活的空間也越來越小。那這個小空間需要我們好好利用和好好設計,小空間有小空間的價值,我們需要好好挖掘,不然我們的生活品質會下降。這其實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我自己的小空間要怎麼做好,這是我探索的方向;另一個概念,就是我們不一定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的房子,像健身房就可以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間,跟大家共享。這是城市正在發生的一個變化,就是城市中會越來越多像家的空間,把很多生活空間的功能放到城市的公共空間裏去,跟別人一起共享。

【記者】你們公司的名字是B.L.U.E,譯成中文是‘北京城市環境研究所’,那您覺得建築設計是怎麼影響環境的?

【青山周平】這其實是兩個意思,一個是我們設計的很多靈感其實來源於城市環境,比如說大城市裏那些衚衕的生活狀態,這些變化都是我們做設計時的靈感來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我們希望做設計可以影響生活環境和城市環境。(記者:城市環境是指人文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會有,城市環境的意思就是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記者】您在日本、中國、歐美都有接受過教育,那這三個地方對你設計方面有什麼影響嗎?

【青山周平】其實日本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爲畢竟我在日本接受教育和生活的時間是最長的。日本的建築教育偏概念,因爲在日本實際性的項目已經越來越少,比如說他們會有一個關於博物館的課題。那在中國,可能更多的是關注怎麼設計博物館,比如說規劃、結構、功能佈局等。因爲中國的學生畢業以後,一般馬上都要接手實際的設計項目,所以在學校的教育偏實際一點。那在日本很少一畢業就可以接觸實際的項目,所以日本的教育會偏概念。像博物館的課題,他們可能就是在說博物館的狀態是什麼,博物館的社會意義是什麼。那歐洲的學校更注重前期的調研,有時候整個設計課題的一半甚至超過一半是前期的調研,然後後面的一部分時間是實際的設計。就是他們前期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比如說這塊地周圍的環境,它的歷史等等,研究的時間很長。這個比例跟中國的學校也不一樣。中國的學校可能是開始的一兩週做調研,然後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都是設計的時間。

【記者】您爲什麼會選擇到中國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青山周平】其實當時有很多不是中國設計師設計當發生在中國的一些很有趣的建築項目,也就是說大家都開始意識到中國在設計方面開始有所變化,所以我就想到這邊看一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那來了半年的時間都是在休息,休息的時間也比較自由,然後就用這半年的時間去探索,最後就決定留下來了。

【記者】您對中國年輕設計師的發展有什麼建議嗎?

【青山周平】其實像剛剛所說的,我的很多設計靈感都來源自我身邊,像我在馬路邊會觀察城市的細節,在家裏面會看到城市的細節。如果我不關注這些東西,就會稍縱即逝;那一旦你關心這個細節,你就會想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所以,平時可能需要多從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周邊找到一些靈感。

【記者】您參加過北京設計周,現在又來到了設計上海,接下來您還會參加深圳設計周的活動,怎麼看待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城市的一些差異呢?

【青山周平】我覺得深圳還是一個很開放的地方,有很多新的想法是可以及時體現的。因爲它離中央很遠,離香港很近,人口也很密集,也有很多年輕人,儘管沒有很深厚的歷史傳統,但這是一個新的地方,會有很多新的理念,也很開放自由。

上海是一個商業氣息很濃厚的地方。我剛到北京的時候,覺得上海跟北京沒有太多的區別,那這10年,上海越來越時尚,那北京就跟之前差不多。

北京是一個,有時候很難做事情的地方,因爲它比較嚴格,如果想做新的東西是比較麻煩的。但同時它也有很多可能發生的事情,像媒體、文化還有高科技、高校都集聚在北京,那還是會發生碰撞,有新的東西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