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的守望者,曾秋榮

裝修集 人氣:3.09W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曾秋榮

在見到曾秋榮之後,我瞬間明白了那些乾淨、簡潔、樸素的設計作品爲何會出自他手。這樣一位深深植根於傳統文化並對自然飽含敬重的設計師,他的設計世界也一定與他身上緩緩流淌的文人氣息別無二致。此次的交流中曾先生從自己的實際項目出發,進行詳細解讀和講述,另外還空餘了許多時間來交流,讓這樣的拜訪顯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和互動性。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曾先生對一位觀摩團設計師關於西北風沙阻礙設計創意的獨特理解:他認爲風沙也是自然的一種,人們可以因地制宜去做一些設計,如此巧妙的回答讓人沒有理由不相信面前的這位設計師對一切自然風貌的喜愛和遊刃有餘的利用。交流是從今年廣州設計周華地組的展區開始的,在身臨其境之後,我們有了更加深刻與直觀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2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3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4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5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觀點】

去年的展廳面積不大,我們透過連廊圍繞茶室來展開一個體驗,營造自然的感覺在每個角落。這個展館是圍合的,但是透過開孔我們可以將它做的更有透明感,這種透明感我認爲是現代建築裏一個很重要的特性——開放性,這些孔就提供這樣的一個機會:在外面或內部透過這些孔看人的活動,還是比較好玩的。其實真正來講,這樣做的原因和設計的語言表達有關係,我還是希望用空間語言來表達室內建築,給人在空間中的體驗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僅僅使用裝飾語言。

今年的展館延續了去年的思路,用當今的建築語言來演繹傳統的人文精神,我希望從中能喚起大衆對傳統、對自然的一種情懷,讓生活能真正迴歸自然,迴歸本真。與其他場館的開放、熱鬧相比較,我們的展館外形封閉、樸實、低調,但內部卻非常開放、自然。希望藉此喚起院落記憶,給當今人們的生活帶來思考。這種外部圍合,內有天地的空間原型,多少體現了我們民族內斂的性格特質。現在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方面也非常開放,但這種情感內核我認爲還是沒有變的。

展館庭院處設定了一棵老石榴樹,這棵樹應該生長了好多年,現在依然生機勃勃,上面還有好幾個石榴果子,這棵樹給庭院、給整個展館帶來了生氣和能量。我很喜歡。此外,展館中還有好幾個露天小庭,庭中的植物、山石、水體、魚都是真的。我不喜歡用假的東西來替代,就是希望庭院能體現一種樸素的思想。樸素的本質還是真,真跟美我覺得是對應在一起的,‘設計以美,建築以真’,從東、西方哲學來看,都認同真實的東西它才具有美感。“素以爲華,樸方見地”,華地組的名字也體現了這樣一種思考。

【記者說】

曾先生常常利用中國傳統的建築手法來改變一些空間的格局,庭院、玄關、遊廊、透光、鵝卵石、水體、樹木……既有傳統人文建築身影的意料之中,也有自然風貌靈活運用的意料之外,他總是盡力凝聚一些中國哲學智慧的空間元素,將自然融入建築、融入生活,營造一個簡樸、自省,充滿內聚能量的空間。如同他作品表現出的那份樸素,在設計上曾先生摒棄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在“空”故納萬境的簡約中凸顯出豐富的想象之“有”,追求動靜結合,內外相融,塑造“中國式”含蓄蘊藉、沖淡清遠的空間意趣,這既是他展廳的本質元素也是他在設計中秉持的風格原則。

其實談話的時間很短暫,僅僅一個半小時,拋去其中大部分的問答時間,我並有什麼單獨的機會與曾先生做進一步的交流,可正因如此,我才能從旁觀察這個總讓我有幾分“苦行憎”般超然錯覺的設計師。他的嘴角總是掛着一絲微笑,滿是真誠的眼睛靜靜的看着你,似乎一下子就能望進人的內心……在記錄寫篇文字時,我措辭半天總覺得“曾先生”這個稱謂最合適,甚至在整理錄音的過程中,自己是伴着粵語電臺的歌曲完成的。完全不同的感受,曾先生說話的節奏不急不緩、聲音沉沉的敲打着耳膜、帶着粵語口音的腔調意外的和諧,腦中頓時浮現出雲門舞集中的驚鴻一瞥,舞者肆意又節制的姿態與這一切碰撞相融,終化成一種濃郁又奇妙的感覺縈繞心頭,久久不散。

“素以爲華,樸方見地”被寫在我現在的個人說明中,原本只是單純的迷戀字詞的質樸與清新,後來慢慢從中看到一些內在的東西,似乎每個字都有所指,又什麼都未言明,從曾先生那裏帶走的設計圖冊也被我翻了又翻,裏面那些生僻卻極美的用詞,在我心中反覆揣摩咀嚼,默默歎服這樣的細膩用心,未來將在設計中演繹出怎樣的一番綽約風姿。至此,這個關於自然、細膩、庭院、傳統文化的故事結束了,但關於曾先生內心的那些守護與堅持將不會落幕。

訪談實錄】

以下是寧夏觀摩團設計師(簡稱:N)對曾秋榮(簡稱:Z)的一些提問和疑惑,現將其整理如下:

N : 看到很多您的設計都是把頂部的樓板拆了,讓光透進來,我們也很想做這種,但是有很多顧慮,天氣、風沙的問題,我們能不能學習您的這種方法?

Z: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做,要看項目的具體情況及業主的需求。庭院設定是爲人與自然的接觸創造可能。其實天氣壞一點,有些風沙進入,也沒什麼關係,風沙與雨雪一樣,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嗎?北方的樹不同於南方,一到季節就落葉變枯,但枯了就枯了,很真實,這不也是一種美嗎?

N:在您的設計中似乎很多都是很樸素的白,它是您一種變相的概念還是在實際運用中真的會使用?

Z:確實是這樣,開始我沒有留意,在後面梳理作品的時候確實發現很多空間裏白的佔了很大,首先這樣的使用是的我們和業主都比較滿意的空間,白我們不要小看,白跟黑一樣是很有感覺的顏色,好像沒色但其實是融合了很多很多的可能性在其中,也是無意吧,但最終的結果(笑,場外:很贊),也是留空、樸素吧,就跟這種有關係。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6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7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8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曾秋榮:庭院中的守望者 第9張

曾秋榮設計作品

N:您擅長的素白樸實的表現手法在碰到珠寶商這樣比較跳躍或是色彩豔麗的項目時您會有怎樣的安排?還會堅持自己的風格嗎?

Z:講的很好,這是我們現實中確實會碰到的情況。我覺得就是儘量吧,以客戶的需要爲主,設計畢竟不是藝術創作,我們還是要圍繞業主的需求、定位來做。一個空間具有很多可能性,作爲設計師,我們要儘可能去挖掘空間的潛能,提升空間的價值,最終幫助客戶實現夢想。

(轉自《風格》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