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世界設計中是可以有貢獻的,劉小康

裝修集 人氣:2.01W

劉小康:中國在世界設計中是可以有貢獻的

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副主席 劉小康

設計師簡介:劉小康,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副主席、香港設計總會祕書長、香港設計營商周重要組織者和策劃人

記者:這次三年展的中外團隊中,您和杭間老師的“知竹”單元是唯一一箇中國人聯手作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展覽。您想在這個展覽上傳達怎樣的東西給中國的觀衆呢?

劉小康:首先這是一個國際設計三年展,對於國際用什麼方法去協調呢?不一定全部是所謂現在西方的東西,我們能夠在北京舉辦第一屆國際設計三年展,我跟我的合作者杭間教授討論過這個問題,把東方的東西拿出來在國際舞臺上跟大家分享。從這個角度去想,我想起了一個竹子的題目。對現代、將來來說,竹子作爲一種材料,對設計師非常重要,因爲它是木材最好的替代品。所以在環保主題上,設計師認爲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方向。比如不但國內的很多學院,都開始在研究這個題材。在這個國際設計三年展的平臺上,在全世界設計發展中,我們中國是可以有貢獻的,我們有一些東西,他們都可以來看看,來學習,來跟大家分享。

記者:您剛纔說了一句話,中國在世界設計中是可以有貢獻的,能不能深入談談。

劉小康:大家可能認爲設計是滿足人的一種生活需要吧。那在這個之外還有什麼東西?在中國人生活裏,有些東西有多重意義。像竹子,在很多年前,已不單是一種植物,也不單是一種素材,也不單是一個物件,是代表堅強、文雅和環境。人類透過設計師的作品,體會到的不單是一種功能,而是多重價值、多重生活的品位。在中國,竹子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在環境裏代表什麼?文人拿竹子做了很多文化,還有很好的工藝品。我們設計師能做什麼呢?我從這個出發,去觀察國內、臺灣地區、香港地區,產竹子很多的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看看他們在做什麼。

這個展覽的第一部分,我首先提出竹子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是很不一樣的。

第二部分,在傳統裏面,手工藝品曾經給了我們很多用竹子的方法。

第三部分,現代設計師怎麼利用這些竹子,現在做成什麼器具?

第四部分,建築師用竹子來做什麼?

第五部分,我在臺灣一些研究所看到他們的一些研究成果,發現原來竹子除了用做一種材料之外,中間很多攝取物,好像竹籤、竹鹽,竹炭,做出來都是竹纖維,其實對人體有很多好處。這一方面沒有去發覺很多,很多設計師不一定理解,以爲竹子就只有竹子而已。

在種種原因之下,以前中國人對竹子有不一樣的感情,到工藝品,到現在設計師的造型,到原來竹子是可以和人的身體、人的健康很有關係。其實,竹子就是一種新的生活的想象,一種生活的態度。

希望在這個展覽裏面,透過不同設計師的作品,透過不同地區,給我們大衆的題材多一點關注。

記者:就像您提到的那樣,很多大衆主題元素的東西,人們往往覺得是傳統的,其實它們可能跟時尚,跟潮流相掛鉤。聽您這樣一說,我很期待9月份能看到竹子所闡釋出來的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想問一下,這次設計展有很多關於竹子的主題,將來自己的設計會不會更多地關注這個話題?還是做一些延伸呢?

劉小康:他們去找我做展覽的時候,我做竹子是有一個目的,希望將來做竹子產品。透過看看不同的題材,他們在做什麼事情,發現蠻有趣。坦白說,現在中國地區裏面,他們用竹子真的很傳統,沒有什麼新發現,但是在比較小的臺灣地區,他們工業發展,政府對科研項目投資比較早,所以他們對於竹子的運用、科研比較成熟。這個是有一點意外,他們在一些竹子產品設計得不錯,他們也用竹子來做燈,做其他的器具。但是我們再看其他地區,好像印度裏面也有一些人真的利用竹子做造型很不一樣的傢俱,非常現代、非常有趣。當然他們的應用也非常不一樣,傳統裏,他們在整個房子用竹子。他們有一個學校在巴黎,國際推動環保的學校,是一個國際學校。整個上面都用竹子,裏面從大的結構,小的東西什麼都有,這個變化非常有趣。從今天來說吧,我自己的興趣有一些東西想用竹子這個題材來做,所以我跟這些設計師,希望在這個展覽裏面大家一起來看贊助商他們的做法怎麼樣,看中國人想法跟中國人現代生活有什麼關聯。

記者:這次展覽不知道您有沒有壓力?覺得這次設計對您來講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劉小康:時間。坦白說,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所以沒有什麼壓力。但是有一點,通常我們籌備一個所謂雙年展、三年展,時間多是一兩年。以前在國內所謂國際設計活動,在內容上面的組成不是很好,一般都是拿來看看大家有什麼東西。這一次是比較認真的,大家都有一個題目來討論這個設計的可能性。當然大會也希望每一個主題裏面有30%的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希望有一種交流的成分在裏面。在展覽期間,我們希望能夠邀請到我們的竹子專家,不但是造型方面的,也關於竹子爲什麼是木材最好的代替品這個問題的。日本用竹子很厲害,已經進口很多竹子和竹子方面的製成品。反正我們沒有很注意這些事情,這些東西討論不只是給設計師的,也希望大衆瞭解。我們中國有很多竹子還是沒有很好的利用。

記者:其實我去過丹麥的機場,你會看到很大面積的竹地板,很好地使用了竹子。恰恰中國竹子出口非常大,但實際中國老百姓生活當中運用得非常非常少。

劉小康:竹子怎麼用,有幾種最簡單的辦法。第一種就是竹子本身剝開處理變成一個工藝品;第二個好像是板材,不同的竹片壓起來,這種新材料可能性非常大;第三種是剛開始發展也還不錯的,他們把竹纖維抽出來,混合其他的成分,變成一種真的看不出是竹子的材料。這種可能性在建築裏面將來影響會很大,因爲它可以做成一個很大的磚頭。現在國內都在嘗試做,技術上不能說很成熟,但已經有朋友把它用在家居上。

記者:我接觸的可能是毛巾。

劉小康:竹纖維可以做很多的,竹纖維比較便利、很方便。但是這一方面將來的趨勢也在竹炭跟其他材料的混合,能給人身體一個好處,因爲他們可以做衣服,做其他的器具都有,有一定的好處。

記者:第二個問題是跟中國設計師有關係的。4月份去米蘭,有很多設計師給我們講了一些故事。其中有一些故事是,他們去到當地展廳被拒絕,可能對於亞洲面孔都是比較拒絕的。不知道您作爲咱們圈裏的設計師,怎麼看這個事件本身?包括您覺得這樣的事件有什麼原因呢?或者您想給大家交流的一些看法。

劉小康:這個聽說很多。

記者:您也被遭遇過,是嗎?

劉小康:沒有,坦白說我去過很多次,不一定認識這些展覽的品牌。在國內,實實在在抄襲的行爲非常厲害,最厲害的我聽說不是傢俱,而是皮鞋行業,剛展覽出來,可能一個星期後就會在中國賣,好像自己本土做出來的。中國體量大,什麼事情一發生就很清楚。這種行爲不一定只是中國人抄歐洲的東西,歐洲也有很多跟中國東西差不多的,這又怎麼樣呢?因爲我們被抄襲的影響了整個行業,中國這麼大,他們這樣抄對整個行業有一些影響。怎麼改變這種偏見呢?我們有什麼可以跟人家分享,我們對設計圈有什麼貢獻?現在不單是在做一些表面的功夫。應該是做好我們中國人本身的東西,先做好自己。我們的設計師真的能做很多好產品,來改善我們自己人的生活。在市場裏,我們還是要學習他們怎麼去做的。如果大家只是想買外面的東西,買不到就抄回來,這種很便宜。如果中國設計師設計一些東西給中國人用,很好。他們也進來學習爲什麼這麼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國際看,我們要首先從自己開始。

記者:這次去米蘭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在中國大衆的感覺當中,設計是離我們很遠的,它像一個高高在上的藝術,可能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關係。這次去米蘭,我們採訪了意大利很多著名設計師之後,我發現意大利的設計跟吃飯、逛街、朋友約會是一樣的事情,離你很近。它傳達的東西就像我們說,浪漫是在法國人血液裏頭、骨子裏的,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有這種感受?包括我們參觀的設計師工作室,是一個很偏僻、非常小的工作室,但是很有名氣。他的作品會在三年展裏展覽,這樣的人穿着很普通,但很平易近人,如果沒有人給你介紹這是一位非常知名的設計師,你可能覺得就是一位鄰居家夫人老頭,很風趣,很和藹。這樣一種很強烈的、不一樣的東西,不知道您是否有這種感受。

劉小康:我們香港有一種英國的設計教育,設計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它跟美學沒關係的,沒有表達美學的觀點。可能以前,國內設計教育比較重視工藝美術,所以他們一講起工藝品、美術品,就按這個方向講。這跟以前老一輩概念有點不一樣。第二點,人爲什麼沒辦法體會設計跟生活的關係呢?我們要反省一下我們設計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改善人的生活。如果一個老百姓,以前吃飯的碗不好,現在買一個新的東西回來,用得很好,設計師花了很多功夫改了以後,看了以後很好看,這是美感的設計,但這並不是用來看的。設計師沒有從很小的東西想,其實很多設計師追的求都是很漂亮的東西,很誇張的東西,吸引眼球,吸引媒體。有一些年輕設計師沒有真的明白,當然每個設計師取向不一樣,有些設計師很誇張的設計和做法很成功,但是他對人的生活改善這一方面是否做出努力,這樣的設計師在中國就比較少。另外一個認識,買一個東西,你覺得設計師的東西好貴。這個方面是跟品質有關係,如果你做一個桌子,這個桌子設計很好,買回這個桌子回去會用十年、二十年,質量依然很好,是會陪伴你很多年的傢俱。如果對這個產品保持懷疑的,過兩年可能要扔掉了,就覺得設計沒意義了。很多觀點是要高瞻一點,設計師開始做設計,他們的目標是怎麼樣呢?還有,最終這個產品出來是用來看,還是用來用的,也是一個方面。

記者:您認爲怎樣的設計師是好的設計師,可以概括一下嗎?

劉小康:我現在跟那些年輕人講,我們希望新一輩的設計師,不是隻做設計,要關心一個市場。他要關心這個世界上的某一個事情,很投入地做,希望去改善這個事情,使這個事情更加美好,並希望這個事情最後能改善人的生活,這纔是一個好的設計師。

記者:可能更多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透過設計師這個載體提供出來,然後服務於大衆。

劉小康:你說的第一步是解決"窄衆"(小衆)的問題,很多人認爲科技電腦發展很快,其實要解決"窄衆"問題是不難的。現在目標有兩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在環保主題、城市發展主題上,設計師應該怎麼工作呢?設計師應該怎麼樣呢?第二個,人類生活不單是滿足一種基本的追求,也跟我們50年前不一樣,我們50年前生活很簡單,生活條件沒有那麼好,沒有那麼多東西來讓生活品質好一些。其實,現代生活條件基本都不錯,基本條件都有,應該做的就是怎樣令一個人的生活更加有意義?他們透過選擇用的東西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的感情,滿足我們心靈上的一些需要。在設計裏面,這些複雜的想法要多一點,這種價值不但是價錢上的,更多是感情的。首先,一個設計師要愛上這樣東西,真的對這個很關心,很熱愛這個題材,你做出來的東西纔會改變別人。

記者:這麼多年大家都在喊原創,但是恰恰發現沒有什麼進展,比如今年大家會說中國人去抄一些設計。

劉小康:原創的目的是什麼沒有講,最大的問題只是在談原創,爲什麼要原創?原創的目的在哪裏?原創是指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沒有見過,但是,沒見過的東西可能沒用,五千年沒有做這個東西,證明我們不需要,你創出來做什麼呢?所以,原創一直討論,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

記者:這是聽到目前爲止關於談原創很不一樣的思路。

劉小康:我們講原創是有兩件事情,所謂創新能力和創意,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媽媽炒菜,我覺得她好厲害,很有創意,所以她一定比我厲害。第二,我們講原創,創意本身具有應用功能,這是科學看法,是有意義的。但是,應用得不好還是不成功的設計。

記者:今天因爲時間關係,今天先到這兒。謝謝您與我們分享對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及中國設計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