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意中尋求突破,劉小康

裝修集 人氣:2.34W

劉小康:在創意中尋求突破

劉小康

1997年對香港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而對設計師劉小康來說這一年更是非同尋常,一年裏,他獲得的獎項和稱號不勝枚舉:以設計師身份獲頒香港藝術家年獎、榮獲全港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獲得韓國第三屆國際海報三年展全場大獎,1997,對於劉小康來說,是金色的豐收年。

劉小康:九七年是很有值得紀念的一年吧!可能是有一些作品出來也不錯,也有一些獎項,我覺得九七年也是我比較成熟的開始;因爲這想法就是因爲很多變動嘛,因爲九七年之前的十年其實很多思考,因爲在香港這個變動的時期,這不單隻影響我個人的這個個人的創作,當然對整個創意產業都有影響。

這一年他收穫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

劉小康:但九七年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就是迴歸之後我應該跟中國的關係應該更加密切,這個是很重要的,對我來說。因爲我是很少數一批人沒有拿英國的護照的。

記者:你一直沒有拿?

劉小康:我沒有拿,其實我們那個條件是很容易拿的,我覺得我們就是我就說嘛九七之前這個十年裏面我有很多思考。我跟文化界的朋友都常常聚在一起。我們有時候會討論迴歸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覺得我們還是一箇中國人,所以我沒有去拿這個英國護照,就是拿這個香港的特區護照。這是對我自己的身份的一個肯定嘛,我覺得所以九七年之後我就是一箇中國人;所以我的發展不單只是業務的發展,不是說我的生意從國內來,其實真真正正的我是一箇中國人。

劉小康說迴歸之後,自己作爲一箇中國人,怎樣將以前所積累的創意經驗在內地很好地發揮呢?

劉小康:這個一直在十年裏面都在嘗試,可以怎麼去做?一方面是保持我們香港人一種我覺得我們這個是非常國際的,但是我們這個國際性跟我們這個中國每一個城市,不同的城市可以發生什麼的關係呢?我們可以怎麼合作呢?可不可以一同發展呢?

有了這種想法以後,劉小康開始頻繁地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穿梭,希望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2001年他受邀參與北京申奧海報設計比賽,以首名獲選並印製成官方宣傳品;這幅海報更於同年榮獲芬蘭拉赫蒂第十三屆國際海報雙年展之最佳體育海報獎。

劉小康:那個時候很喜歡拍照,所以設計這個海報的時候,馬上我想到去北京,很感動的就是故宮裏面的一些畫面,因爲故宮裏面儲存了一些中國人的文化,以前我們在香港時候是看不到的,也沒有在書本上也都沒有,所以看見這些「九龍壁」很生動,我覺得很好呀這個工藝很好,所以就拍了很多照片,所以我就拿九龍壁的其中一條龍比喻這個運動員這個活力。加上這個主題是新北京是表達北京有一個新的科技、發展,所以我就把一個一個新的一個運動員的一個形態就放在前面,跟這個龍配在一起,就說北京在這個新的發展裏面,背後還是有一個很厚的一箇中國文化,這個就是一個概念就是這樣出來的。

因爲這張海報的成功入選,也使得劉小康在北京的名氣越來越大,2004年他認識了北京歌華集團,並開始了合作。

劉小康:就是說我在北京可以跟這個歌華集團合作做一個北京創意中心,這個是把我的國際經驗就和北京的這個創意產業,北京這個平臺,在中國裏面做一個不同的一個交流,不同的一個事情。其實當我們把這個香港經驗帶到北京去的時候也是說把我們香港帶進去北京一齊合作。所以我希望一方面是把國際的朋友,國際的關係都帶進北京之外,是更加的希望把香港的現在的創意力量也帶到北京一起去,去發展這個我們在北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劉小康用電腦給自己製作了一幅肖像,遠看像通常用的馬賽克,而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是用椅子作爲線條的,他說“椅子”代表了一種位置和身份。在劉小康的辦公室裏記者看到,他的窗臺上擺滿了各種不同的作品,這些都是他在不同的城市收集來的,而在他的會議室裏,各種不同的獎盃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可以說,劉小康的設計作品包括的範疇很廣,海報、標誌、包裝、書籍、雕塑、舞臺、空間裝置……只要從平面能夠延展出來的造型藝術幾乎被他“一網打盡”。他的設計作品不但融合了文化的內涵,同時也將現代科技的元素注入其中。

劉小康:我自己探討自己的作品從一個平面設計探討文化到一種觀念的藝術品,現在我又回到把這種藝術品做到一些產品。所以我是不停地不停地轉,就是把這些設計、文化、商品、這些品牌,都不同在這個裏面就是連在一起。在我自己來說,我覺得就是最終我希望就是自己的作品不單是看的,是可以用的,是可以感受的,是可以有一種交流的。所以最新的作品都是做一些比較實用性的傢俱,不單是一種觀賞的藝術品,而是真的可以坐下去,對他有一個…可以對他有一個,跟那個作品好像有一個交流,這樣子。

劉小康說他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才帶到北京,在做好每一個項目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做成國際水平,不斷超越每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