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好綠色建築慢三步,慄德祥

裝修集 人氣:2.84W

慄德祥:跳好綠色建築慢三步
  

慄德祥

披着綠色“外衣”的高能耗建築屢見不鮮,穿着外牆外保溫“棉襖”的建築不斷髮生火災……綠色建築陷入尷尬境地。是什麼影響了綠色建築的發展?如何突圍?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慄德祥。

增強節能性

綠色建築標準要有降耗指標

慄德祥表示,我國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有缺陷,即缺少能耗指標。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涉及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個方面。不能只關注實施了哪些項目和實施項目的數量,還要關注實施這些項目是否節能,節能指標是多少。他很認同江億院士提出的“是否節能要用數據說話”這一觀點。

慄德祥稱,綠色建築是否節能,有幾點是很關鍵的。首先要實施對降低能耗有突出貢獻的項目,並明確其重要性。

比如,德國的弗萊堡對於建築採暖每年每平方米消耗多少千瓦時電有明確規定。每年每平方米消耗60千瓦時電的建築是低能耗建築,每年每平方米消耗15千瓦時電的建築是微能耗建築。除此之外,還有零能耗建築和正源建築。所謂正源建築就是負碳建築。負碳建築發的電除了自給自足外,還供別人使用。

另外,在進行技術整合時,要在特定環境下運用不同的技術。如果運用的技術與環境不適宜,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同時,各項技術之間要有一定的協同關係。如果不協同,各項技術加在一起就不會收到節能效果。

總之,技術的整合要講究有效性、適宜性、協同性。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就能達到節能的目的。

綠色建築要遵循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原則。在選擇綠色建築時,要優先選擇自然通風、天然採光的建築。在評價綠色建築時,不僅要看建築是否能給人帶來舒適感,還要看建築是否對居住者的健康有利。

除了注重自然通風、天然採光外,還要運用不同的技術完成節能指標,提高節能效率。要將利用自然條件和開發節能技術並重,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的目標。

增強經濟性

合理的標準體系能降低成本

慄德祥說,披着綠色“外衣”的高能耗建築還普遍存在。在綠色建築的發展過程中,開發商在做好建築後,再運用幾項無足輕重的技術便去申報綠色建築。這種現象現在相當普遍。

慄德祥表示,從長遠來看,真正的綠色建築可以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但目前人們大多着眼於短期利益。建綠色建築的意義大家都懂,但是一個概念真正要深入人心,必須體驗,必須實踐。

綠色建築與區域氣候、經濟條件密切相關。我國各個地區氣候環境、經濟發展差異較大,目前的綠色建築標準體系沒有充分考慮到各地區的差異,不同地區差別化的標準體系有待建立。因此,結合各地的氣候、資源、經濟和文化等特點建立針對性強、可行性強的綠色建築標準體系是當務之急。

應根據建築所在氣候區域的特點、當地的建築材料、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的文化背景,建立合理的綠色建築標準體系,形成有特色、多樣化的綠色建築形態。

另外,合理的標準體系可以降低綠色建築的成本。爲了節能而花很多錢實際上也是高能耗,不能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的目標。

發展綠色建築要用合理的標準體系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推進綠色建築技術不斷髮展進步。

增強安全性

多快好省不合實際

在我國,因外牆外保溫材料性能差導致的火災不斷髮生。對此,慄德祥表示,目前用於外牆外保溫的聚氨酯屬於塑料,是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石油煉製的產品製成,而石油是有限的資源。因此,聚氨酯也是耗能的。如使用無機物作材料,將減小燃燒的風險。但是目前我國無機物材料的數量無法滿足建設需要。另外,無機物的價格也會高一些。

慄德祥告訴記者,貴州有些地方在開採石灰石時直接鋸片,鋸片時掉下的碎片可加工成外牆外保溫材料。目前,科技部正在大力推廣這種用石灰石碎片加工而成的無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