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毒難防,家居裝修:室內空氣明霾好躲

裝修集 人氣:1.9W

好不容易攢夠錢買上房子,裝修完新房卻必須要“晾”一段時間才能入住?左等右等終於等來家附近的大型商場開業,想要享受購物的樂趣但越逛越覺得空氣糟糕?原來,空氣質量差不只表現爲霧霾天,室內空氣質量不一定就比室外更好。

明霾好躲,暗毒難防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中已經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爲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美國環保署(USEPA)也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爲有關國民健康的首要環境問題之一。室內空氣中存在多種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包含多種致癌物質和致病病毒,我們所熟知的危害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系物、氨、三氯乙烯等揮發性有機物[NJ1] 。而室內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不光是裝修材料,家居用品、辦公用品、電子產品中散發出的一些揮發性的有機物和具有致畸致癌作用的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會釋放“毒氣”的產品,你買過嗎?

在我國,傢俱、建材等產品質量問題更是令人堪憂。我國建材和傢俱產量世界第一,其中污染建材和傢俱佔很大比例。連號稱走高端路線的達芬奇都出現過嚴重的質量問題,市場上那些“三無”產品的質量就更加無法得到保障了。

而消費者們似乎認爲裝修材料、傢俱裏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只要裝修後通風散味三個月再進去住就OK了。對於電子產品,絕大多數人的關注點都在所謂的“輻射傷害”,可實際上,電子產品的輻射傷害不過是謠言,其真正的危害——可能散發有害物質對於人身體產生傷害——卻被忽視了。

產品標準,有待完善

其實,在產品標準方面,我國已相繼頒佈過《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等一系列標準法規,規定了人造板及其製品、內牆塗料、膠黏劑、木傢俱、壁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地毯等裝修材料和傢俱中有害物質的釋放的限量值。

但是,具體細分到行業的針對室內排放的相關標準還沒有得到充分完善。比如,國內塗料行業目前仍沒有具體的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在2001年制定、2009年修訂了室內裝飾材料關於木器裝修溶劑型塗料和內外牆塗料的VOC標準,也與歐美的相關標準存在一定差距。而整個傢俱行業准入門檻也都較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相比中國市場,美國市場在室內空氣質量領域已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從嚴格的市場準入標準→製造商主動尋求第三方檢測認證來確立市場優勢→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注重認證標誌,整個產業鏈都更加成熟。在這套比較完善的體系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套更具完善性和具備高度可信性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最主流的是美國UL公司擁有的一套專門的室內空氣質量的標準:UL-GREENGUARD標準。從全面性看,這套標準涵蓋了25個相關行業,檢測範圍包括了建材傢俱、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等諸多可能釋放有毒物質的產品。廠家會爲自己的產品“申請”UL-GREENGUARD認證,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檢測,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標註UL-GREENGUARD標誌。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深入瞭解一系列檢測過程及原理並不容易,但是認準一個可信的檢測標誌則更簡易和實用。

環保標誌,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說在標準制定方面,國內的“不嚴格”“不完善”令人擔憂,那麼在檢測認證方面的“混亂不堪”就更加讓人凌亂了。確實,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在選購傢俱等產品時人們更傾向於選擇帶有環保標誌的產品來讓自己安心。

本來有這樣的意識是件好事,但是,是的,又要說但是,我國的情況又比較複雜。由於國家並沒有強制傢俱認證規定,國內也尚未頒佈環保傢俱認證標準,現在國內市面上的認證機構魚龍混雜,環保標誌五花八門。再加上籠統的環保宣傳使消費者在家居環保上存在誤區,一些商家利用環保概念渾水摸魚,甚至自己給自己印上環保標誌,使得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根本無法得到保證。所以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要麼對環保標誌視而不見,要麼是即便見到了也不知道該如何辨識,只能認爲“綠色小圓圈”越多越好了。

控制污染,還需從源頭抓起

現代城市中大部分人近80-9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目前室內污染程度其實要比室外高出2-5倍,其實成爲熱點話題的室外空氣中的PM2.5對人們的傷害其實遠不如室內空氣中的各種有毒物質嚴重。據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公佈,70%以上的家庭裝修存在污染現象,92.3%的家庭對裝修污染缺乏正確的認識。事實上,許多消費者在室內空氣受到污染之後纔開始進行相應的補救措施。而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最有效的策略則是源頭控制,即第一時間遠離污染物。

不過,對於室內空氣污染的源頭控制,目前要做到從“原材料—加工—成品—流通”全產業鏈質量的有效監控,尚有難度。一方面是由於政府相關政策和標準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由於製造商、建築承包商、設計師以及消費者缺乏對室內空氣污染的正確認識。

還希望大家在關注和治理室外空氣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只有內外合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給人們造成的健康損害問題。

來源: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