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新模式,地板企業延伸家居產業鏈

裝修集 人氣:1.95W

大自然地板以“中國地板”的名義上市,給正在鉚足了勁兒向資本市場靠攏的安信、德爾、富林等品牌增添了夢想的機會。

在資本“武裝”下,地板企業紛紛向木門、衣櫃櫥櫃等延伸領域進軍,這給地板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課題——到底是沿着地板這條路走下去,還是延伸做家居全產業鏈?

“我們的名字叫大自然!”這是大自然地板管理團隊時刻背誦的一句口號。大自然地板不是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此前兩個月,總部在廣東中山的新綠洲地板就借殼“永保林業”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但是,冠以“中國”字頭的地板上市企業,大自然是第一個。不僅如此,大自然還是第一個在公司名稱中加入“地板”二字的上市公司,顯示出它對地板行業的鐘愛和信心。

地板企業延伸家居產業鏈 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資料顯示,家居行業上市公司不少,但地板大多不是上市主體,只是主營業務的一個補充。比如聖象地板的上市主體是大亞科技,以造紙和人造板生產爲主;宜華地板的上市主體是宜華木業,以傢俱製造爲主;金橋地板的上市主體是吉林森工,主營林業和人造板;升達地板的上市主體是升達林業,名稱中離不開“林業”二字……

對於採用“中國地板”這個名稱,大自然地板總裁佘學彬透露,除了在香港上市時投行和律師事務所的要求以外,更多的是爲未來的發展空間埋下伏筆。“在企業層面,我們期望能夠做成全球品牌,讓人們認可NATURE這個品牌;在行業內,我們希望‘大自然’是健康環保的引領者;在公司內部,我們希望能夠拓展業務,給股東帶來更高回報。”大自然地板究竟要做什麼?它上市引發的衝擊波,隨着日漸洶涌的熱浪,在家居行業席捲開去。

開創新商業模式 奠定行業領軍地位

“一個企業的成功與老闆的創造性和雄心壯志密不可分,佘學彬領導的大自然品牌創立了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奠定了行業的領軍地位,受到資本市場的追逐,可謂衆望所歸。”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滿如此評價大自然地板的成功上市。

王滿所稱的大自然商業模式,是指以自有工廠與授權工廠相結合增強生產能力,以獨家經銷商和零售店組成遍佈全國的分銷網絡增強銷售能力,生產和銷售相互扶持,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在生產方面,大自然地板在全國建立起6個自營工廠和12個授權生產或合資工廠,強化地板和部分複合地板由自己生產,實木地板及大部分複合地板由授權制造商生產;在銷售方面,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大自然地板在全國擁有2100家獨家經銷商、2900家零售店,覆蓋全國所有省份、自治區超過1600個城市,包括全部31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逾260個地級城市和逾1300個縣級城市。

業內人士指出,大自然地板採取的是一種輕資產模式,既保持了生產上的靈活性,又可以在無須動用鉅額資金自建工廠的前提下擴充生產能力,同時減少了存貨囤積和原材料及製成品的價格波動風險。正是這種商業模式讓大自然地板發展迅猛,2007年至2009年的3年間,在中國地板市場的佔有率達到3.9%、6.1%和6.5%,強化地板的市場佔有率僅次於聖象名列第二,多層複合地板和實木地板的市場佔有率則名列首位。

家居與地板企業呈短兵相接態勢

大自然地板的上市無疑是給徘徊在資本市場的地板品牌們注射了一針強心劑。安信、德爾、富林等品牌目前都在積極運作,等待着最佳的上市時機。正在嘗試與資本親密接觸的久盛地板董事長張恩玖趁機給自己打氣,表示“有信心、有激情做強做大地板產業”。

冠名“中國地板”的大自然地板上市之後,目光瞄準的並不僅是地板行業。除了整合渠道、強化生產、購買木材資源外,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明融資的10%將用於新產品開發,其中透過授權或合資生產方式推出木門、衣櫃、櫥櫃等新產品已經列入今年下半年的工作日程地板行業羣雄並起。

硝煙瀰漫,利潤日薄,地板品牌們在大自然上市之後重新激發起資本夢想,以求圈到更多的資金,而投資項目無一例外地向木門、衣櫃、櫥櫃等新興領域延伸,使得這些領域成爲地板企業短兵相接的新戰場。然而,這些領域已是品牌林立,爭戰已呈白熱化態勢,地板企業真的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嗎?

實際上,地板企業向相關領域延伸並不是大自然一家。在今年的上海地材展上,聖象的木門、衣櫃就已經全面亮相;瑞嘉地板推出的木門、衣帽間在全國布點迅速,甚至成爲其增長最快的主營業務;剛剛上市的新綠洲地板更是向木門、衣櫃、樓梯、櫥櫃、木製工藝品等領域全面拓展。

(出自亞太家居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