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裝修集 人氣:1.99W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設計的在地性」

800多年前,一艘滿載古瓷器、錢幣與絲綢的遠洋貿易商船由泉州離港,經海上絲綢之路南下,卻因失事沉沒,永遠沉睡在了廣東陽江海域。

800年後,這艘價值連城的南宋古沉船被打撈出水,成爲了聞名海內外的“南海Ⅰ號”,而一同被人們記住的,還有陽江這個臨海而居的廣東小城。

今天的城市,人口密度、資本需求變得愈發集中,“千城一面”的大環境,令地理上的獨特與優越性已變得模糊,不再具體。同時,也將人對於本土地域的歸屬意識逐漸消解。而作爲構築城市的建築空間,仍有一小部分,依舊考量着對地域特性的依附關係,在充滿“標準審美”的洪流中不斷尋找與時代、與城市、與場地對話的機遇與端口。

美的·未來中心落地海濱城市陽江,項目所在地規劃爲一片交通便利的自然景觀區,美的意圖在陽江城市邊緣建立以體驗、展示爲核心的城市展廳,並帶動副城市中心的生活秩序的重塑。

作爲具備城市地域屬性的流動式的展示型空間,設計如何面對銳利的現代主義建築外環境梳理空間內部邏輯,又如何面對空間需根植地緣屬性平衡外部變化的建築形式。於是,我們設計議題重新回到了以“設計在地性”爲核心考量的現代主義建築與空間的關係處理上來,希望以此呈現一個“在地”的城市展廳,併兼具人的體驗度。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6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7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8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9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0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1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2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3張

「設計割裂與延續」

面對空間功能的確定與未來可變需求的不確定,建築提出了“伴隨式自由生長”的設計策略,以自由散佈的白色功能盒子爲主體,透過銳利而簡潔的線條不斷變化組合形式,生長、延伸、連接。

而對我們來說,設計與所處地的自然、人文環境天然且必然存在着強烈的依附關係,我們需要在項目中去平衡立於現代主義風格下的建築外環境與“在地”的空間內部邏輯的問題。空間在硬裝與軟裝上採取不同的策略,在割裂與延續之間,透過巧妙平衡兩者,將設計、空間、城市、人真正聯繫起來,使項目呈現出合乎邏輯、情理的“適當性”。

延續建築輕盈、現代的語彙,設計以“海、天、雲”這種在地的自然形態作爲出發點,在空間內部運用堆砌、切割、錯置空間體塊等內建築概念手法,切入簡潔而富有創造性的輕盈體塊,在線條與體面關係上不撕裂建築形態的基礎上,將建築舒緩地延伸進室內。原質材料的白與輕度灰金屬在不同的光線變化中表達出“海、天、雲”的情態關係,從而形成建立整個空間秩序的設計線索。

在此基礎上,軟裝增加了相對具象的藝術造型加強空間對心理層面的暗示,同時迴應陽江海濱城市的地域特性——遊動的魚羣,從情態上既意味着海洋,賦予了空間一種“活”的體態,也是空間動線流向的一種指引。大型海豚及海浪造型裝置的安排,則釋放出影響參觀人士應有的氣定神閒,悠遊的意味。

二層洽談區,我們透過增加夾層樓梯空間連接了三層的兒童活動區與咖啡吧,並與開放式的戶外屋頂結構一同作爲一種開放式櫥窗形態展示給來者。同時,爲平衡空間整體灰白主色調營造的過於空曠的觀感,在二層及三層的多個區域,我們以獨立的大塊面紅、藍原色作爲空間調節,透過牆體前後塊面的錯落與色彩搭配,使空間層次得到豐富。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4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5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6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7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8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19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0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1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2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3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4張

「Nothing & Everthing」

電影《天國王朝》中,鐵匠巴里安問薩拉丁王,耶路撒冷對他意味着什麼?薩拉丁回答:Nothing.

君王走了兩步,又回過頭來,握緊拳頭放在胸口:Everthing.

聖城耶路撒冷,也不過是由一堆石頭修葺而成。而對於薩拉丁個人來說,心中所追求的信仰,使它成爲了至上的無價之寶。對於設計者來說,空間亦是如此。

我們堅持,設計者有義務幫助空間未來的進入者在心理層面建立一種暗示,使其在最後能夠獲得類似薩拉丁在得到耶路撒冷時的那種“獲得”,帶有驕傲色彩的心境。

在走廊處向外望去,通透的玻璃幕牆,將不斷綿延出的綠色草坪“收納”,光影炫目,我們立於四面圍構的中庭,從靜謐之中感受空間中心視覺與精神的心之所向。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5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6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7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8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29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0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1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2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3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4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5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6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7張

Art Installations

藝術裝置

Conch 海螺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8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39張

Whale 鯨魚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0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1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2張

平面圖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3張

△一層平面圖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4張

△二層平面圖

【項目資訊】

項目名稱:美的·未來中心

設計總監:彭徵

主案設計:張立、許淑炘

設計團隊:曾慶豪、朱雲鋒、朱國光、李永華、樑嘉升

設計單位: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美的置業集團

業主團隊:樑智均、廖傑鬆、李捷、陸文華、熊澤恩、林凱佳

項目地點:廣東陽江

設計時間:2018年11月

竣工時間:2019年10月設計面積:2100M²

主要材料:水泥板、高雅灰石材、藝術塗料、噴砂面不鏽鋼

建築設計:XAA建築事務所詹濤工作室

景觀設計:笛東規劃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5張

彭 徵

共生形態(C&C DESIGN)創始人、設計總監,進階室內建築師。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碩士畢業,現爲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客座講師、實踐導師,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資深會員,中國房地產協會商業地產專委會商業地產研究員。

彭徵先生關注城市化進程中的當代設計,思考和踐行“共生”的設計哲學,從事建築、室內、景觀等多領域的設計實踐,設計作品具有較強的建築感和現代簡約的風格。代表作品包括南崑山十字水生態度假村、時代地產“時代·家”體驗店、美的地產企業總部、廣州亞運會景觀創意裝置“風動紅棉”等。作品曾獲2017年德國iF設計(室內建築類別)唯一金質獎。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6張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公司的核心團隊由知名設計師彭徵先生以及80多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組成,設計業務涵蓋酒店、商業、地產、辦公等領域,爲客戶提供建築室內到軟裝陳設的一站式服務。“共生形態”屢獲國際設計大獎,包括2017年德國iF設計(室內建築類別)唯一金質獎、美國室內設計雜誌Best of Year Awards金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香港亞太室內設計銀獎等。

“共生形態”是一個正在成長和壯大中的設計團隊,我們的名字就決定了我們的包容性,同時,我們也感興趣“共生形態”這一詞組的所有內涵。在當今發展中的中國,大規模、巨量、高速的建設狀態鼓勵社會性的設計實踐,對於設計師來說,擁有的機會不但是設計一件作品去影響和改變生活,更是致力於當代中國面貌的成形過程,這是對“共生形態”設計團隊,對中國的類似工作的最終挑戰。

代表作品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7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8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49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0張

南崑山十字水生態度假村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1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2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3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4張

保利遠洋領秀山生活藝術館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5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6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7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8張

蘇州美的·雲築未來生活館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59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60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61張

共生形態設計丨美的·未來中心 第62張

保利金町灣別墅度假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