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孃家的簡介

裝修集 人氣:2.68W

出家後的女兒回家的話,在中國就被稱之爲回孃家。那麼有關回孃家,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意義呢?

我國古代,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爲“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除此之外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孃家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

除了新婚後的回孃家,大年初二也是回孃家的重要日子。在廣東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孃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孃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爲“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在中國,正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是閤家團圓的喜慶之日,按照傳統風俗,很多地方是禁止嫁出去的女兒在大年初一回孃家的。因爲在這些地區人們的觀念中,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大年初一需和夫家人團聚在一起,倘若在大年初一這天回孃家,就會造成夫家人不能團圓的局面。所以就有了初二回孃家的說法。

TAGS:回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