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球歷史

裝修集 人氣:2.65W

藤球歷史

藤球運動源於15世紀的蘇丹國統治下的馬六甲一帶地區,由馬來西亞的“sepak raga”運動發展而來。當時,人們在勞動之餘,圍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頭頂球、用腳踢球,使之不落地,傳踢一個藤球(raga),使其在空中停留儘量多的時間。

這種輕鬆愉快、消除疲勞的運動很快便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傳開了。早在11世紀,東南亞國家文化中就有關於藤球運動的記錄。在泰國,它被稱爲“takraw”,在菲律賓稱爲“sipa”,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成爲“sepakraga”,在緬甸稱爲“ching loong”,在印度尼西亞和老撾稱爲“rago”。

自從東南亞的愛好者們加入球網並制定了類似排球的規則之後,藤球比賽變得更激烈,挑戰性更強了。1945年在馬來西亞的檳榔嶼舉行了一場藤球表演賽,引起了巨大反響。此後,藤球運動如燎原之火傳遍了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賽規章制度建立起來。這項運動被定名爲藤球(sepaktakraw),並進入了東南亞運動會。

TAGS:歷史 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