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子的養殖技術

裝修集 人氣:5.78K

場地選擇

為滿足帶子不同發育階段的不同生理生態要求,選擇場地時必須對海區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質、鹽度、温度、水質、餌料生物、敵害生物、帶子資源 等進行系統調查,據此確定海區生產的安全程度。一般常將養殖海區分為採苗、養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業區。

養成

將帶子苗養成商品規格大帶子的過程。養成場在滿足養殖對象主要生態條件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在餌料較豐富的海區;此外為管理方便和保證貝類有較長的攝食時間,宜選在潮間帶的下區低潮線附近。雙殼類帶子的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種:①海底式。即在潮間帶或低潮線以下海區將 帶子苗按一定密度分撒在海底泥沙或貼近海底的固形物上,即進行“播種”。

育肥

帶子經養成期後,一般個體的大小已達商品規格時可予收穫。但為了增加帶子軟體部的肥滿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在收穫前可進行肥育。方法一般是將帶子從養成場移到餌料 豐富的肥育場,促進軟體部的迅速增長。

收穫

帶子的生長速度有逐漸降低的特點。為提高海區利用率,一般應在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的年齡進行收穫,時間短的只有幾個月至1年,如褶牡蠣等;一般為2~3年,如長牡蠣、泥蚶、貽貝等;而珠母貝則為5~6年。以每年開始繁殖以前、軟體部最肥滿的一段時間內為收穫最適期。收穫時,對固着或附着的種類以人工從附着器上剝下,對埋棲種類連同泥沙一起挖起加以篩選,對穴居種類只能從底質中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