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合同保修糾紛不斷,浙江公佈家裝消費陷阱

裝修集 人氣:2.18W

地板鋪設不久起拱變形了;牆面瓷磚不到一個月就發黃了;裝修合同中對裝修公司不利的條款被刪除了;保修期內裝修公司以種種理由拒絕維修……你是否碰到過這些問題?

昨天,省工商局公佈了家裝領域最常見的三大消費陷阱。另外,今天起,針對家裝建材行業的消費侵權行為,省工商局和消保委公開徵集日常裝修施工、傢俱定製、建材家居商品購買等環節遇到的三種行為:“霸王條款”、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條款;各類家裝行業“潛規則”;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欺詐等違法行為。

據統計,去年全省工商系統共受理家居裝修類消費投訴3307件。其中,涉及質量問題1035件,合同糾紛問題175件,售後服務33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74.52萬元。裝修材料不合格、裝修合同不規範、維修保障難成為家裝建材消費投訴三大焦點。

焦點一:裝修材料不合格,服務質量不達標。

記者從省工商局瞭解到,涉及質量問題的消費投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裝修材料不合格,特別是板材、瓷磚、衛浴、地板、油漆等建材質量問題較為突出;裝修公司不按規範施工,導致水、電等隱蔽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發生地板被淹、電線短路等問題糾紛;工程質量不合格,如地板安裝不平、油漆起泡、瓷磚空鼓、玻璃爆裂、衛生間滲水等問題。

焦點二:裝修合同不規範,履行約定不到位。

在家裝合同方面,也存在消費陷阱,出現糾紛的也不在少數。

裝修公司與消費者籤的裝修合同不夠規範,特別是在大型裝修特賣活動時,裝修公司首次編制預算時故意隱瞞,以低價吸引消費者,收取定金,但在籤合同時,承諾與實際情況不符,裝修公司在合同中不斷提出增加專案,施工過程中也不斷增加工程專案,額外增加費用;

還有商家不按合同履行約定,裝修時使用的材料與合同約定的不符,在裝修的過程中出現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

此外,商家不按合同約定和規定時限進場施工,特別是定製加工材料,如淋浴房、定製門、櫥櫃、大理石等,消費者在付完訂金後,經營者不能按時進場施工,影響施工進度,造成消費糾紛。

焦點三:裝修准入門檻低,維修難保障。

在家裝完成後,消費者在保修環節也常常會碰到商家刁難。保修期內出現問題,裝修公司故意拖延或以種種理由不給維修,甚至有的公司人去樓空;收了全款只施工了一半裝修人員就跑了,成了“半拉子”工程等,使得消費者處於維修難保障的境地。

省消保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家裝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無證上崗、無證掛靠和非法掛靠現象突出,不少裝潢公司在收取客戶費用後,把工程移交給施工隊自負盈虧,並將日後的保修責任也轉給施工隊負責,這些“游擊隊”裝修隊伍沒有從事家裝資格,出現問題,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