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於新苗

裝修集 人氣:3.07W

設計師從專業角度去分析和預測家居產品設計以是司空見慣,然擁有“自由塔”品牌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國際創意產業聯盟副主席、名家居世博園顧問、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CEO和總設計師多重身份的於新苗,站在家居行業、家居產業鏈及設計師全方位的高度來發表他對好設計、創意家居設計趨勢、家居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可謂針針見血、句句真知。3月19日在東莞名家居世博園“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現場,獨家採訪了於新苗先生。更多精彩言論,聽他在訪談中娓娓道來。

採訪對象:於新苗

採訪記者:李召莉

【關於於新苗】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自由塔品牌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國際創意產業聯盟副主席;名家居世博園顧問;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CEO、總設計師。

:大衆熟知您目前身兼數職,譬如,自由塔品牌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國際創意產業聯盟副主席、中國家居文化創意產業園名家居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總經理,您如何看待這四重身份?它們各自帶給您怎樣的感受?

【於新苗】:我以前是環境藝術專業畢業、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做過教師職業。自2006年創立“自由塔”品牌至今已經10年了,透過它我希望能用設計師的思維來表達自己對設計獨特的見解以及崇尚自由的理念和態度。創立“自由塔”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個創意家居的生活體驗中心,無論是小至單個產品設計還是大至整個文化產業,我一直都在堅持圍繞“自由”這個主軸開展。

而“國際創意產業聯盟”是一個組織,主要做一些跟文化創業產業相關的活動,包括推廣、設展等。“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CEO和總策劃設計師,是受世博園組織邀請,從而負責了這個項目。我認爲中國製造的家居已是非常關鍵的時刻,中國家居文化產業也到了更關鍵的時期,尤其是東莞的家居產業,之前那麼多年,它都是以製造爲主,隨着產業的轉型發展,東莞開始意識到必須要創新和蛻變,這條改革轉型之路是很艱難的,我們需要從機械的製造走向有智慧的製造,所以這一點激發了我在東莞這座城市參與家居產品設計和家居行業理念推廣。

“設計師”的身份,是因爲我自身很喜歡設計產品,包括裝置藝術和環境藝術。大學畢業之後仍在不斷學習與之相關的東西,包括後來去米蘭研修,也都是因爲喜歡關於環境和產品的設計。在設計中,我追求的是一種自然生態,希望以後仍可以往這個方向繼續走下去。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2張

於新苗在《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上推出“自由塔”《寒冬圍爐煮茶》茶空間系列作品

:那這四重身份中,你更享受哪一個?或者哪個身份更讓您有成就感?

【於新苗】:當然是設計師!因爲每個人都有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作爲一個設計師,首先要“發現美”,但最重要的價值是“創造美”,然後將這種“美”傳達出去,分享給更多的人。“發現美,創造美,傳遞美”,我覺得這就是設計師的價值,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美,感受到更多能觸動心靈的東西。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3張

於新苗在《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上推出“自由塔”《春意江南》空間系列作品

:據網絡媒體報道的資訊,您的活動行程似乎更側重於企業品牌經營管理和產業項目推廣,卻很少以“設計師”身份對外。目前您現在還在設計作品嗎?花費在設計上的時間有多少?

【於新苗】:對吃喝玩樂我不會太花精力和時間去做,反而比較喜歡旅遊,因爲在旅行中我更容易發現美,尋找到更多的創作靈感。其實,我平常在做企業運營和項目策劃中,同樣也是在做設計,我覺得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設計和產業相融。中國不缺少設計師,但可以影響全球的並不多。爲什麼很多設計師走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放棄自己的夢想呢?這可能跟整個產業是有關係的。怎樣讓設計師與整個家居產業鏈相融合,讓設計師所從事的職業更有意義,這對於我以及每一行業從業者都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可否爲我們介紹下“自由塔”和“創造美”品牌?

【於新苗】:“自由塔”的品牌是源自“911”事件後世貿中心的重建方案,改名叫做“自由塔”。那個時候,我就想將這種自由的理念透過自己的設計和品牌傳達出去,不希望設計有過多的被束縛。“塔”,意味着頂尖,沒有約束,喜歡這種塔尖的寓意,後來就自然而然地註冊“自由塔”的品牌,也覺很榮幸。

2015年3月創立了“創造美”,它是來自於一種企業文化,我希望可以“發現美,創造美,傳遞美”,這也是我和我的企業堅持要做的事情。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4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您曾說過“創造新產品、研究現代生活方式、發現生活的本真狀態和表達人性的本真訴求”是企業更強有力的發展保障。我們可以怎樣去理解它?

【於新苗】:人類的時代文明是透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而成的,不是一種短期行爲。我們去研究人性,60年代的人和90年代的人,生活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像90後,喜歡自由的、舒適的、科技的,混搭的視覺感官體驗。舉例說,咖啡廳的裝飾設計,現在不會是統一的桌椅佈置,而是會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及喜好進行搭配,這就是對人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方式的研究。再比如說茶生活,現在大家都在研究東方文化、新中式風格,但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開發產品,只是在一些中國明清家居元素上做一些提煉而已,並沒有深入研究東方人的生活方式。新東方傢俱跟新中式傢俱不一樣,因爲世界是包容的,人與人之間也是,整個東方的文明,從血脈上講是相通的,是有一定共性的。這時候,我們需要把這些文化相融合,然後再延伸。新東方里面研究的,不僅是滿足不同地域的人的需求,還會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去研發和設計產品。因此,品牌和企業的發展應該注重人性的研究,而不是盲目地、想當然地只追求新奇。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5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您也提倡“綠色設計”,在您所運營的企業和品牌、管理的組織以及個人設計創作中,是否也在踐行這種理念?

【於新苗】:爲什麼我會推崇綠色設計呢?人與自然,人從自然界來,從某個生物演變而來。從幾百萬年前起,人是由一顆種子開始演變的,源於自然,最終也一定會迴歸到自然。地球是一定會毀滅的,誰能否定?這是一種自然發展的規律。那麼要回歸到自然,就是要走綠色設計,生態自然就一定會更符合人性的發展。“綠色設計”不是說單單用原木或者少使用化工的東西就是綠色設計;“綠色設計”,實質上更重要的是能源節約。比如這張桌子,按照傳統的做法,就是把它切開,開裂的是要被廢棄的。那麼一塊木頭,切出來能不開裂的實際上只有一點點。而“綠色設計”就是要把這些切掉的邊皮都可以利用起來,這也是節約能源。木材本身就有洞,這也是一種自然殘缺美。像我設計的那個圍爐竹柴烤火的桌子,我特意不用整塊木頭去做,利用碎料去拼,再把它做成適用的產品;中間運用車軲轆做個火盆。其實廢物利用很多人都在做,綠色設計,應該得到大家的推崇。

:“自由塔”很多的產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木材料的身影,我們是否可以將“自由塔”歸類到中式傢俱設計?

【於新苗】:不是,自由塔從創立以來都是做創意傢俱,創意傢俱是一種個性的自由表達,它是不限材料的,只是我們以原木爲主再配合其他的材料,比如金屬材料和亞克力材料、軟性材料進行混合。但仍然有一個主方向:做創意家居產品。

:在您認爲,什麼是新中式傢俱呢?新中式或者新東方設計的精髓是什麼?

【於新苗】:我認爲新中式傢俱應該是體現當代國人的生活方式的傢俱,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風格的傢俱。究其原因,還是與人性有關,例如中國人喜歡什麼、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什麼。再舉例來說,中國人的美食,中國人吃飯習慣用筷子,最基本的民以食爲天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炒菜,就要用油炒,而國外則喜歡煎和烤等。中國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甚至要放辣椒去炒。所以你覺得我們現在受國外影響的那種整體廚房就一定非常適合於中國家庭嗎?我在去年的採訪中就談到這一點,比如說,整體櫥櫃,是好看,但你看中國古人的廚房,一個大竈臺燒着煙火、一個大煙囪、前面一口鍋後面再一口鍋,第一個炒菜,第二個蒸飯,還有一個燒水。燒好的水可以洗澡、洗臉、洗碗,它是不是節約能源?中國式的廚房,它比較大,窗戶比較通亮。但是現在的很多廚房,沒有窗戶,大多都是靠抽油煙機排油煙,沒辦法做到跟大自然相結合。

外國人的飲食本身油煙相對少,另外他們不用製作口味很重的東西,他們可以用這種開放式廚房,乾乾淨淨的。但中國人,尤其在四川、湖南、貴州等地方炒青菜都是要加辣椒的,廚房只配個抽油煙機,我們覺得那樣舒服嗎?明知道不適合,爲什麼還要設計開放式廚房?既然不符合人性,爲什麼還要盲目追所謂的大潮流?

還有櫥櫃,如果當我們各種掛件特別多時,我們就要分區域。貴州、四川區域,因爲飲食習慣,炒菜做飯時使用的東西比較多;還有殘疾人,如果手腳有不便,那櫥櫃設計時就一定要考慮定製化。還有人的身材有高矮之分,就要有一個適合的高度,而不是統一都做成常規的78公分。人家個子就1米5,你爲什麼非要按常規標準去做?爲什麼不能將櫃腳製作得短一點?有些工廠就不願意鋸,寧願不賣也不會考慮特殊消費的實際需求,這樣是不是不遵從人性?所以,研究人性的生活方式纔是最重要的。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6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那改變這種狀況,除了產業鏈上的改革和完善,正確地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是很重要的?

【於新苗】:這是一定會改變的。因爲作爲商家,你要迎合市場。早期的家居產業是商家賣什麼,消費者就買什麼;但現在已經轉變成消費者需要什麼,商家生產什麼。定製化已經開始轉變,是因爲很多人喜歡這樣,我們纔開始做,而且也應該多一些創造性需求。譬如,我一位朋友,他原本是不喜歡喝茶,但因我總請他喝茶、送茶葉給他。後來他逐漸喜歡上喝茶,將喝茶當做是種享受,欲罷不能,再後來他買了茶具、又弄了專門的茶臺,結果一個不愛喝茶的人變成擁有獨立茶室的、愛享受生活的人。你不想要的東西,我創造後,再傳遞給你,改變你的生活方式,甚至影響一羣人,這就是創造性需求。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7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有種說法是“中式傢俱的元素,西式傢俱的概念”,您認同這種說法嗎?

【於新苗】:這其實還是一個融合性發展,從而設計出讓更多人接受的產品。像有些人喜歡中式元素傢俱但又不想太傳統,所以有些設計師就在中式沙發上增加了皮材料。中國古代的傢俱怎麼會有皮?反觀現在,沙發中加了靠墊,也多了皮質材料,這就是西式的元素,即是融合。

:現在市場上的新中式傢俱市場一眼望去大同小異,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於新苗】:中國現在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傢俱,品牌繁多,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無非是功能性和形體設計上有所差別而已。這些因爲這些產品在設計時,希望速達、急於求成,而非真正去投入研究和創意設計,也沒有考慮人性的需求。因此,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動時,就難以達到明顯的創新和突破,因爲它不能顛覆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們明明是坐着吃飯,你短期內無法把人們的行爲改變成爲站着吃飯,更不能說躺着吃飯。除非當人類全部不需要吃飯,改爲注營養液的時候,就不需要飯桌了。如果像科幻片那樣,喝一瓶水就能管三天營養,那何必還設計餐桌。正因爲短期內我們無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所以必然會出現很多無法避免的雷同的現象。我希望從家居產品設計從創新的角度去做,摒棄一些已過度開發的傳統中式素,去嘗試創新和改變。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8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您認爲什麼是好的設計?什麼樣的設計可以打動您?

【於新苗】:好的設計首先要打動人,像買了一件傢俱,讓消費者能有種幸福感的作品纔是一個好的設計並不是刻意的追求造型美或者結構複雜,或有意使其改變的極其精緻。

:本次“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初衷是什麼?想要對行業及消費者傳達什麼樣的理念?

【於新苗】:“憶” 是回憶,回顧、回顧中國在整個東方的文明。幾千年來,木頭從一把椅子演變成房子,我們先回憶古人是怎麼演變傢俱的。早期的時候,古人是沒有這個意識的,都是習慣席地而坐,只是後來才慢慢演變,尤其到了明清時期,有位皇帝是工匠出生,本身就喜歡設計和傢俱,從而引領了這個潮流。上層建築決定了下層經濟,使他們的需求改變了發展。

回憶過後便是深入研究,我們要解決現代人的需求,而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波逐流,要更注重創新和逆流而上。尤其在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們不能讓消費者只知道傳統的新中式,而是東方模式,所以才叫“憶·溯東方”。

在舉辦這次聯展時,邀請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設計師,從建築、室內設計到產品設計等等,融合起來做個展覽,把這些元素進行提升並組合,透過這種展覽去傳達這種概念。包括我推出的“春”、“夏”、“秋”、“冬”四個主題的茶生活。未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提升以後,肯定不會滿足於一種固定的生活方式,會希望家裏有更多的感覺,將情景融入生活,讓心情可以更愉悅。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9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聯展進行到3月19日,已是第四天,目前的效果是否達到了您的預期?

【於新苗】:是超出了預期的目標,尤其是業內人士和部分傢俱品牌商對我們的產品評價很高。其實現在就是流行這種情景式的佈置,我們的這些設計就已經改變了他們最初的想法。以前很多餐廳或者酒店都是風格場景一體化,但現在已經逐漸變成多樣化,已經開始有人找我們做茶室設計了,這說明展覽是有效果的。像《寒冬圍爐煮茶》系列產品中在桌子上直接挖洞烤火的設計,基本上是很少有的,這就可以改變消費者固有的思維和觀念。

:日後是否還會舉辦這樣的聯展呢?

【於新苗】:希望能有更多機會舉辦這樣的聯展,前期準備過程辛苦卻極有意思,而且展出效果非常不錯。我個人是很期待的,但具體還是要看家居世博園的安排和其他設計師的意向。

:是否考慮過參加今年的米蘭展?

【於新苗】:原本已在籌劃和具體執行中了,因爲個人身體原因,今年職能暫時放棄參加。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10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出作品

:在很多展會的展館中,我們會看到‘禁止拍照’的標示,您怎麼看待?

【於新苗】:首先我極是不認可這種做法。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是不怕別人抄襲的,反而是讓更多人去學習、去超越。這個社會,沒有競爭就不會進步。如果你設計出一樣東西,大家都沒有興趣學習和模仿,那就沒有價值。美的東西應該分享,不應該自私。就像我們公司的理念“發現美、創造美、傳遞美”,只有傳遞美才能讓整個社會文明進步,讓人們看到更多美好的設計。大家圍在一起拍照、發個朋友圈,透過這種自媒體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你的設計和品牌,這本是件非常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怕,而要敢於、樂於分享。到了一定程度之後,自然會尊重品牌的知識產權。

“自由塔”的展位是歡迎大家拍照的。在這個時代還看到”謝絕拍照”、“禁止拍照”那麼大的標語,是很令人反感的。尤其有些展位工作的行爲更讓人難以接受,我剛想拍個照,你卻吆喝不要拍,還非要把人拉過來當面刪除照片才罷休,我們能想象得出這樣的感受多麼糟糕。其實有些人拍照不是爲了抄襲,只是純粹覺得美,想要拍照而已。人是自由的,我們連拍照的自由都沒有,那爲什麼還要展出自己的作品、還要別人來看你的展覽?產品展示出來就是分享的,不給拍照、不讓體驗,那展覽的目的就白費了。禁止拍照這樣的做法不但無法保護品牌本身,反而讓消費者覺得反感。我們不應該剝奪別人“發現美,傳遞美”的自由,否則就違背了人性的和諧和融合。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11張

《憶·溯東方》國際名家作品聯展展位佈置

:最後,請您分別預測下中式傢俱的設計趨勢和家居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於新苗】:我覺得中式傢俱短期內還是會以木質爲基礎材料,再搭配一些其他的材料元素,風格上會更加凸顯多元化。比如說中式的椅子上增加皮毛。甚至新中式傢俱產品還會有更豐富的色彩,以適應更廣泛的消費羣體。現在也有很多消費者喜歡新中式的產品噴繪上亮麗色彩的,紅白藍都有。未來家居產品設計應該會在材質運用和和色彩裝飾上進行改變,不會一味地只運用木質。

關於家居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這是個很大的話題,我一家之言不能代表什麼,但我覺得未來家居行業的發展也是更符合人性、更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所有的產品設計會以體驗爲核心,亦會趨向快捷化地定製化,智能化的定製會更明顯,可以讓設計從消費者做起,這是互聯網社會的一種結構轉變比如,消費者自行選配顏色,在工廠直接下單,透過工業4.0直接機器化生產並送貨上門;再比如說,這裏是工廠,我在這裏下達操作命令,將椅子360度旋轉、修改凳腳等,這些需求在工業4.0時代馬上就可以實現;顏色也能直接噴染,跟我們現在在餐廳點菜是一個道理的,所以未來的家居形勢一定是智能化定製。

當工業4.0的時代出現後,我們在設計產品時要做成什麼曲面、什麼紋理都可以直接定製,讓電腦直接生成。而且這種時代不會太遙遠,也許我們以後都可以全程隨時遙控傢俱生產的整個過程,像現在查快遞一樣,它將會改變中國終端銷售的賣場模式,而終端的商業百貨就會變成產品體驗,這就是消費者的設計“從我開始”到“智能化製造”。

關於更多2016東莞展最新展會資訊和傢俱新品,請瀏覽東莞傢俱展專題:

於新苗: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將由消費者開始 第12張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網站領先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