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裝修集 人氣:2.39W

提起臺灣,就想起葡萄牙人曾把它命名爲“福爾摩莎”(Formosa),意爲“美麗島”。2013年春節曾與家人同行,在臺北臺中走走停停,寶島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兩年後的冬日,與深圳十二位設計精英開啓了“2015臺灣人文設計之旅”,這也是“中國設計深度思考”系列活動中的第15站。(撰文/攝影:殷豔明)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殷豔明

12月20日,第一天,經香港飛抵高雄小港國際機場。早就聽說臺南是個好地方,歷史悠久,人文風俗樸素而親切,其工業與農業均是當年臺灣的支柱產業。

ETage 15餐廳位於Hofel Dua,這裏早年是MLD臺鋁的廠房,荒蕪多年後經設計改造成爲高雄書店、食材料理等集於一身的舒適藝文空間。

餐廳設計以鋼木結構爲主,紅磚鋪陳,空間張弛有度,盞盞溫暖的燈光在低調質樸的底色中編織出愜意的懷舊時光,有種放空的慵懶。

餐廳最迷人之處還在於其15層的頂樓陽臺俯瞰臺南夜色,在微風與酒意中的畫面便染上了些許的神祕與浪漫。

如果你着迷於一個城市的變化,嚮往時空的交錯之美,在這裏你會有所感、有所悟,歷史與文脈正是在新與舊的變化中交錯前行的。

Hofel Dua的公共空間也延續了這一設計風格,手法簡煉現代,用材質樸。枯木、蘆葦、水牛與牧童等器物陳設點綴其間,所謂“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小小的幾點便讓空間油然而生一股自然而親切的農耕生機。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張

Hofel Dua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張

Hofel Dua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張

Hofel Dua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張

Hofel Dua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張

Hofel Dua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7張

Hofel Dua

夜宿臺南老爺精品酒店,名爲“酒店”,卻常駐着土溝農村美術館,讓酒店充滿了藝術的氣息和人文關懷。最感動我的是在酒店公共空間舉辦的關於“我們”的行旅展覽。

人生行旅的意義在哪?

藝術家們從小我到大我,以生活即藝術開篇,在每一層不同的展覽空間中,讓人物的所思所想與畫面交錯。

從農村、村落文化到生活哲學,寄情于山水,不同主題闡述着同一個指向——“熱愛”,傳遞出慢而溫暖的世界。讓旅行者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與內涵,不禁被愛和對土地、家人、朋友、親情的畫面所打動。

12月21日,第二天,行攝匆匆,早晨先從臺南保有最完好的老街——神農藝術街,開啓原鄉探訪之旅。

據說這是臺南最具文藝氣息的老街,巷弄質樸親切,情景相隨。受到當年殖民文化的影響,小巷裏各種建築形式、古屋、新居、文廟並行並列。流連其中,往往驚詫於時間的流逝與印記,色彩斑駁的每扇門、窗後也許都有一段故事吧。

街頭巷尾陳列着來自“永州大橋”的精湛手工藝木作,令一衆設計師歎爲觀止,原來技與藝總是如影隨行的。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8張

神農藝術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9張

神農藝術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0張

神農藝術街

  臺南擔仔麪最知名的莫過於度小月,始創於清光緒甲午年,百年老店,三代傳承,2013年獲花蓮亞洲最佳101家餐廳,“民以食爲天”,超讚!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1張

度小月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2張

度小月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3張

度小月餐廳

12月22日,第三天,早晨前往臺中霧峯參觀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歷來有“臺灣最美大學”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傳奇的故事恍若昨日,悠遠的民國遺風與古樸的唐風校舍相得益彰。美麗的校園、人與自然舒適的尺度比例和優雅的合院進退關係讓我的心境有了一份懷古望今的美好。

“寧靜致遠”,在詩意的建築與院落中徜徉,品鑑大師作品,體會其中清晰的文脈和人文情懷,感懷學生時代的美好,頓覺人與空間、與自然、與時光終究是和諧共生的。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4張

東海大學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5張

東海大學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6張

東海大學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7張

東海大學

貝聿銘與陳其寬作品路思義教堂成爲東大標誌性建築,驚歎於設計中的無數細節和實施過程,有故事的設計纔是最令人感動的。

暫放留戀,驅車前往臺中,於“又見一炊煙”午餐。這是一間很有特色的餐廳,禪意空間與美食令人食慾大增。

臺灣餐飲進階之處在於對餐飲的理解已經上升至美學層面,既有美食食材的考究、又有空間儀式感的營造,一切源於自然又把飲食之樂寓於自然。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8張

又見一炊煙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19張

又見一炊煙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0張

又見一炊煙餐廳

下午是設計交流的重頭戲,叉子餐廳是臺灣前輩設計師周易的作品。周先生人如其名,平易近人,其設計作品開合有序,是真正的空間魔術師,作品遍佈臺灣大街小巷。

設計分享環節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他並非科班出身,而是自學成材,多年來,他的設計項目均親力親爲,二十多人的設計團隊竟把建築、景觀、室內一體化的設計理念貫穿始終。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1張

叉子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2張

叉子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3張

叉子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4張

叉子餐廳  

在周易先生設計的鮨樂海鮮市場用餐,我們真正體會到“用心設計”和一種對設計的執着情懷,每個細節都追求盡善盡美,使得空間收放自如,舉重若輕。

我深知設計的背後是多年如一日的投入與努力,這種專注與執着的工匠精神也是臺灣設計師成功的主要原因,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戒驕方能戒燥。

結束臺中行訪,夜宿日月潭涵碧樓,上次來臺已領略了霧中日月潭的山水秀美,縹緲宛若仙境。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5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6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7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8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29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0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1張

日月潭涵碧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2張

日月潭涵碧樓

微風輕輕拂過如鏡的日月潭水,帶着清新的涼意遊走在涵碧幽靜和謐的夜色中,正是一方夜色一方水,一方木石一方竹。待夜色褪去,憑欄遠眺,山水一色,日月入懷。

不禁感嘆設計師 Kerry Hill 以“水平乘以垂直”的設計概念讓建築與自然共生共融。

“少即是多”,整棟建築充滿了東方禪意的優雅韻味,完美呈現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擁抱自然、感懷歷史,這就是涵碧樓 ,一處情懷的棲居地。

12月23日,前往臺北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農禪寺水月道場是佛教文化新地標,創始者東初老人於此觀景、修行、禪趣,空花水月,與傳統寺廟的塵世紛擾相比,水月道場的環保、自然,顛覆了傳統佛教聖地的儀式感。

農禪寺舊舍與水月道場交相輝映,建築設計師把宗教情感與佛教空靈的意境合一,透過對空間、自然景觀、經文牆體的構築等,讓人與場域產生了時空對話,這是把文化、佛法融爲一體的精神建築。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3張

農禪寺水月道場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4張

農禪寺水月道場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5張

農禪寺水月道場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6張

農禪寺水月道場

中午於少帥禪園用餐,沿木臺階拾級而下,宛若走進電影場景,灰瓦木牆建築交錯,百年大榕樹枝繁葉茂,若對歷史有所衷情,這是懷古感今必去居所。

歷史的天空中總有一些記憶不能磨滅,令人唏噓的如煙往事中飽含着至真至愛,總有些美好如陳釀、也總有些傷感定格在瞬間。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7張

少帥禪園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8張

少帥禪園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39張

少帥禪園

臺北 W 酒店,這是設計師至臺北必參觀之處。W酒店的品牌與空間特質確實值得再次居住體驗,樓層不同闡釋的主題與風格也在變化,這次入住的客房和上一次有不少的變化,細節、尺度、時尚與活力是W酒店的成功之處。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0張

臺北W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1張

臺北W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2張

臺北W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3張

臺北W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4張

臺北W酒店

12月24日,慕名前往食養山房,車行山路,不覺已入林中,蜿蜒迴轉,宛如走入唐宋文人的畫境中。

食養山房爲鋼木結構的二層半圍合房舍,空間樸素、聚氣,卻又通透,深諳虛實相生的意境。輾轉其中,處處亦有不經意的用心,豁然開朗之處便是長窗山景。

“人在畫中,畫在景中,山風聽語、道場禪景”,圍席而座頓覺“落葉與流水共舞、竹林與風聲共鳴”。

建築師出身的舍主林先生已居此二十餘年,他隨性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哲學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對話、享山水之樂已經成爲他生活中的一種禪修。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5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6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7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8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49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0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1張

食養山房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2張

食養山房

一間食坊,這裏既無櫃檯,也沒有選單。每一道菜式卻是精心打造、色味俱全。

印象極深的是蓮花墩,一鍋熱氣騰騰的素食湯水,侍者慢慢將一朵幹蓮花放入,瞬間蓮花綻放,清新與自然的味道沁入心脾,這是一種極致之美的食養身心體驗。

惜別食養山房,應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之邀,臺灣與深圳兩地設計精英於臺北前後象生活美學空間館召開“2015今日華人設計論壇”,共同探討華人設計在國際地位及未來合作共贏的市場與價值話題。

前後象館曾是廢棄的茶廠,曲徑通幽,依山傍水間,館主林憲能先生就是在這方天地裏打造出自己的生活美學空間的,誠如林先生所言“人文的主角是人而不是物”,人在空間中的流動活了景也活了物。

風月悠悠自在觀心、雖茶香四溢而歲月無痕,去掉刻意的設計化纔是生活的本真。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3張

前後象館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4張

前後象館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5張

前後象館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6張

前後象館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7張

前後象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賓主在自在怡人的景緻空間裏暢聊,氛圍熱烈而開心,臺灣深圳兩地設計師代表分享各自案例,對當下的設計狀態和未來進入國際設計市場的思路讓我們大家都有了共同而清晰的認知。

“根植本土、放眼國際”,這是對未來的發聲;血脈同源、根枝相連,這次遲來的交流相信會帶給兩岸設計界更多的親情和思考,未來可期、東方設計的魅力可期!

夜,入住誠品行旅酒店,這是行旅的最後一夜!酒未散、意正濃……

12月25日,松山文創園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第二次來到這裏仍是收穫滿滿,不愧是臺北文創產業聚集地的代表,也是臺灣文青必去之地,百年曆史的產業園,集創意、古蹟、誠品書店、休閒綠地於一體。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8張

誠品書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59張

誠品書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0張

松山文創園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1張

松山文創園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2張

松山文創園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3張

松山文創園

恰逢臺灣2014TID”AWARD室內設計大獎作品展和公共藝空間藝術展,我們再一次從藝術、人文與空間的角度領略了臺灣設計力量的底蘊。遇好書收藏之,希望滿載而歸的不僅是書籍,更多的是分享。

臺灣行旅是視覺、味覺、心境的一次洗禮和昇華。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4張

臺南老爺精品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5張

臺南老爺精品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6張

臺南老爺精品酒店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7張

ETage 15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8張

ETage 15餐廳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69張

ETage 15餐廳

六日行程,行攝匆匆,自然風光、精品酒店、民宿、飲食文化、文創產業,讓我們對臺灣之美有了深入的體會,那是一種歲月悠長的文脈傳承,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情景交融,有沉思,有創見,有平和,有執着。一路行來,聆聽、對話、感悟,引用《設計家》主編許曉東女士的話,“觀照彼此,找到自我,立足各自現實,做當下最好的設計”。

人在旅途,設計在生活中,當我們明白設計非刻意而是自然生活狀態的流露時,也就真正理解了設計,增添了設計方向的多種可能性。

同行同旅,歸是一種情結、宿是一種體驗,在歸與宿的時光裏我們從反思到釋然再到憧憬,期待下一次的兩岸之約!

  

殷豔明: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 第70張

殷豔明

殷豔明

2001年創立深圳市創域設計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第三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

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常務理事

SIID深圳市室內建築設計行業協會理事

從業二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室內空間的設計與表達,作品風格穩健而富於變化,尤其在精品酒店設計、商業地產設計、商業空間設計的把握上頗有心得。設計手法成熟內斂,注重人與空間、形態與色彩的平衡關係,着力傳達出設計的意境及本位美。

2010年編著出版設計專輯《設計的日與夜》、《憶美》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所設計的項目多次在國際及國內榮獲大獎並在一級刊物發表,多篇學術文章及設計文稿發表於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晶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