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文化,不要奢華”,家居市場新趨勢

裝修集 人氣:2.96W
1

60年代的家居消費觀念印象

經歷太多太多“故事”的中國人,可以從家居陳設、家居消費中體驗到60年代居家文明與消費取向;發現從貧困走向小康發展歷程的社會進步。

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定還會記得建國初期到60年代末幾個箱子加一張板,使用最原始傢俱的落後消費情景。而對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那個物質緊缺年代買“腿”的經歷更是記憶猶新。兩個時期給我們帶來的結論是:沒有物質文明的支撐,僅能滿足基本生活的需求,這樣的家居何來精神文明?更談不上什麼文化。

六、七十年代的中年人,承受着更多的壓力,他們既要養家、改善生活質量,又受到了住房條件的限制。隨着一些簡單的家用電器進入家庭,聰明的木匠和超前的傢俱廠商,運用傢俱的組合來拓展有限空間,製造了多功能的“組合櫃”,有梳妝檯、還有書櫃、寫字檯的功能;有的還把牀設定其中。這個歷史階段很短,前後不過20年。而進入90年代,組合多功能的傢俱很快退出了家居舞臺,或進化成組合廳櫃;或演變成嵌入式衣櫃,這是衣帽間的雛形。

上世紀最後的10年,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把家居商品作爲體現人生價值,透過傢俱“炫富”,“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把好端端的家居裝扮成“卡拉OK”式的包房,把酒店客房照搬回家也不乏有人,這些充斥着“摜派頭、扎臺型”的成分,可以說是“一個短暫的10年,一個畸形的10年”。

進入21世紀,住宅產業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人們的居住條件和質量,無論是人均居住面積,還是物業類型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成爲家居產品更新換代、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助推器。國外商品進入中國後,促進了國內創新商品快速走進市場,家居產業空前大發展。從家居產品的數量,到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逐步注重家居的審美情趣,設計、風格與文化的結合,文化素養逐漸在家居文化中展現。

文化家居產品主導“消費潮”

文化是人類特有的標記,也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特徵。人類在創造社會的同時,也創造了文化。家居文化無所不在,無時不有。也可以說:“文化在家居中,家在文化中”。文化不是抽象的,是美學、人文學、力學、材料學等與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社會創造了家居,家居催生了家居文化。家居與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文化藝術以及宗教信仰、民俗民風、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有緊密的聯繫。家居產品的歷史軌跡,記錄了每個歷史時期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模式、行爲模式及審美觀。數千年的人類歷史,孕育了一個獨立而充滿發展潛力的家居學科。

衆所周知,一塊石頭不具有文化,經過精雕細琢造就了石雕文化;一棵小樹不具有文化,移入盆中形成了盆景文化。家居文化應該是物質文化、藝術文化、精神文化的完美結合。

2011年,家居文化消費將進一步凸現。居家中相關的衛浴、廚房、餐廳、客廳、書房、臥室等都對家居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文化歸納起來就是在審美、對話、舒適、和諧、工藝、創新、結構等要素中融合文化的元素,最終形成完美和統一。因此說,2011年家居消費的主流就是對富有文化商品的整合,把傢俱、燈飾、布藝、櫥櫃、衛浴、工藝品等相關產品“和諧相處”。2

“要文化,不要奢華”成主流

人類進入低碳、節能、環保時代,使人們認識到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對有限資源掠奪的同時,也是對人類自身的懲罰,必然引起大自然的報復。

2011年家居消費趨勢中,一定會融入更多低碳、節能的元素。環境對家居的要求,越來越突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生存空間的呼聲越發強烈,因此,“要文化,不要奢華”已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

什麼是奢華?專家認爲:在有限的空間裏,承載更多沒有意義的用銅臭演變而成的“宮殿”、“會所”……例如:過多的吊頂,在層高不足的地方懸掛歐式豪華燭光吊燈;或擺設一套明清風格的花梨木坐椅,中不中、西不西的格調,還不停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和心靈商品的堆積,這就是奢華的典型表現。過多的傢俱,過多繁雜的陳設,在有限的空間裏充斥了過多人爲的炫耀;消費的奢侈,色彩的濫用,既浪費了社會資源,又傷害了自己的身心。而在疊加污染的室內環境裏,這是產生突變和惡變的可怕誘因,並不是危言聳聽。

關於家居產品的風格、材種、工藝和功能,當然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錢不在貴,有文則靈;物不在多,有品則尚。這還與消費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審美觀、文化底蘊及總體協調等有密切的關聯。行業專家、設計師、市場拓展人士和第三方調研機構等權威人士一致認爲:“2011年的家居產品消費,簡潔、簡約是主流,簡約就是美,會在80、90後中廣泛流行。”從裝修到傢俱會更注重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產生的功能美;符合人體要求的舒適美;反映科學的性能美;體現先進製造加工水平的工藝美及色彩、結構、完美結合的和諧美。這就形成了文化、境界、使用的完美融合。

2011年家居產品消費將更注重品牌。環保、節能產品成爲消費者的首選,精神文化產品將成爲新的熱點,家電和傢俱的完美結合,體現智能化、健康化、便捷化、個性化、整體化的產品,將成爲今年的消費時尚。

家居消費增長最快的產品,將是衛、廚配套的產品;餐廳、客廳多功能可裝配的智能產品,提升睡眠質量的臥房產品以及迅速興起的家庭辦公產品和辦公室家庭化、個性化的辦公產品。

中國家居業還有漫長的道路

2011年家居業將逐步遠離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復甦態勢十分明顯。但是,家庭基礎裝修材料、配飾以及傢俱等軟裝市場,由於受國家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強,成交量萎縮,供應量減少,家居產品銷售並無有效提升。價格也基本保持穩定甚至穩中有降,衆多商家使出渾身解數,“滿多少返多少”、“送券抽獎”一片片浮雲,最終還是不能提振銷售、走出困境。整個行業仍處於“高強度、低層次”的競爭之中。分析箇中原因是多樣且複雜的,主要的當數受宏觀大環境,上游房地產銷售萎縮的影響。接下來就是困擾上海家居市場供求關係失衡的問題,這始終是一個魔咒,制約着家居產業的良性發展。與家居有關的賣場也好、銷品茂也好,越開越多、越開越大,“廟多香客少”,出現了嚴重供大於求的局面。

權威統計,上海目前裝飾裝修材料、傢俱、軟裝商品等與家居產品有關的商場,2010年末經營的面積已突破700萬平方米,包括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在內,也就是說每3個人中就擁有1平方米的家居商場,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可能都是一個吉尼斯紀錄。還有產品和銷售模式同質化、創新缺失、原創少抄襲多,科技含量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少,流通領域中領軍企業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質量參差不齊、定價隨意;促銷宣傳誇大其詞;重銷售、輕誠信;重售前、輕售後……不時充斥市場的僞劣產品、污染超標商品,成爲家居市場的“頑疾”。

上海家居市場要有新突破,迅速走出困境,要做的功課太多太多。這就需要各級政府、製造廠商、企業家、行業組織、職業經理人形成合力和共識,共同尋求上海家居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