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市場融合化呼喚品牌競爭

裝修集 人氣:2.86W

金融危機加劇行業洗牌

2008年,中國遭遇罕見自然災害——雪災和汶川地震,後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牽連,股市暴跌、房市下滑、匯率升值、通貨膨脹、原材料漲價一一襲來,真是禍不單行。從而居民購房、裝修需求不旺,給木門銷售帶來了直接的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種種“利空消息”並未使木門 行業遭受致命打擊,一大批木門廠家反而趁機抓緊搶奪店面資源,打響了渠道爭奪戰和保衛戰,如北京十里河建材城、居然之家、藍景麗家等賣場,全國各地的木門廠家競相建專賣店。

據統計,近3年來,國內木門行業總產值年增長率達25%,從2006年的320億元到2007年的400億元,再到2008年的500億元;木門出口額也年均遞增10%以上,從2006年的4.94億元到2007年的5.57億元,再到2008年的6億元。

巨大的市場蛋糕吸引了衆多木門後來者加入。據瞭解,我國從事木門生產的企業已達3000家以上,其中以年產幾千到上萬套木門的大規模木門企業居多。由於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許多中小企業在利潤的驅使下涌入木門市場,使用非流水線、非規模化式生產,並進行低價傾銷,有的木門價格低至每扇100元,嚴重擾亂了原有的競爭秩序。若不是金融危機,它們必然會繼續興風作浪。

以山東省爲例,金融危機突襲使得大家措手不及,大批的製造、加工企業紛紛裁員,一些小的木門廠家瀕臨倒閉,而木門第一大戶萬家園卻我自巍然不動、勝似閒庭信步,銷量呈現出不降反升的異常現象。此景況在其他幾大區域同樣存在,說明木門行業已由散兵遊勇遊擊鬥爭的時代進入集中競爭時代。

在《聖經》第25章“馬太福音”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1973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將這種“少者愈少,多者愈多”的走向概括爲“馬太效應”。

縱觀全國市場,目前木門行業已形成了大京津地區、泛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東北三省以及西北西南地區五大核心區域,諸候割據、各霸一方的格局顯露無遺。

市場融合化呼喚品牌競爭

潤成創展北上搶市場、TATA走出北京、夢天向京城發力、孟氏不甘於山西一隅……

幾大品牌的動作無不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市場日益融合化、全國一體化,必須放眼全國進行市場搶奪,那種抱着過去的老皇曆死守一方的觀念,也必然在市場中撞得頭破血流。

從區域走向全國,是木企業繞不過的一道檻,也是木門 企業面臨的一個全新課題。這就要求木門企業在拓展渠道和銷量的同時,要重視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有的木門老闆認爲“做銷量是掙錢,做品牌是花錢”,於是乎整天忙於市場渠道、終端推廣,卻疏於品牌建設。殊不知,做品牌並不是只花錢,當品牌建設累積到一定階段,就會有“溢出效應”,從而爲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市場銷路和現金流。

TATA、卡爾凱旋圍繞奧運場館做文章,借力奧運形成品牌的“比附效應”,是木門行業品牌建設的一個有力嘗試。TATA在北京十里河的“生活藝術吧”一度成爲行業佳話。2008年底,TATA木門模仿簽名售書,在濟南甚至搞起了老總現場籤售,不失爲一大創新。高調進入木門行業的聖象,用一個“標準木門”概念做起了品牌塑造文章。此外,潤成創展、夢天、博亮、孟氏、萬家園、美心、華鶴也都將品牌建設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圍繞木門30強、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的爭奪,更是進入白熱化。

隨着市場的深入發展,產品的同質化日趨嚴重,產品模仿防不勝防,也迫使木門廠家必須進行品牌建設。

國家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的政策正在穩步推進,各方的信心也正在逐漸恢復。縱觀世界各發達國家的經驗,精裝修必然成爲房地產開發主流。原建設部早已出臺精裝修實施細則等政策法規,國內房地產開發公司也在加大精裝修房的比重,這對於木門銷售的工程市場無疑是一大福音。

與此同時,根據國家規劃,今後仍將以擴大城市居民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規模爲重點;農村鄉鎮化、鄉鎮城市化使得二手房市場蓬勃興起。二次裝修、三次裝修將是未來一個更大的潛在市場。個性化的生活需要個性化的木門,能否在企業文化、品牌內核上與消費者形成共鳴,將成爲家庭消費市場決勝的關鍵。

總之,搶抓渠道很重要,但做品牌更重要,一個是產生眼前利益的現金流,一個是帶來長遠利益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