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傢俱工廠的營銷

裝修集 人氣:2.92W
1

 一、金融危機中凸現的傢俱產業危機

隨着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率先回暖,傢俱產業又恢復了以往的欣欣向榮——傢俱工廠產銷兩旺;代理商(業內俗稱,準確的概念應是“分銷商”,下文沿用俗稱)經銷傢俱,熱情高漲;傢俱賣場跑馬圈地,一路高歌猛進。

但在經融危機襲來時,國內傢俱產業一度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不僅傢俱出口銳減,就連國內透過數十年建立起來的由工廠專事生產,代理商在傢俱賣場租賃場地經銷,這種曾被自詡爲具有中國特色的傢俱商業成功模式,也顯得脆弱不堪。許多代理商與工廠的“婚姻”瀕臨破滅,代理商與賣場之間也演繹了一幕幕“罷市抗租”的好戲。

現在,危機漸行漸遠,傢俱行業的繁榮景象又昔日重來,可這段恐慌的經歷足以令我們深思。彼得·德魯克指出,“企業管理的根本任務只有兩條——創新和營銷”,或許需要改善的是整個傢俱行業的產、供、銷系統,但處於產業鏈前端的工廠,着實應該深刻反思現行的營銷模式,並有必要認真規劃、創新未來的營銷體系。

2

二、中國傢俱工廠普遍存在的營銷誤區

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極大地刺激了房產市場的蓬勃興起,拉動了中國的傢俱產業的快速成長,但傢俱工廠受傳統生產思維羈絆,管理水平低、創新不夠等狀況,並未得到有效地改善。其中,營銷表現得更爲突出,就認識層面而言,一些膚淺的營銷觀念已經演變成爲普遍存在的思維誤區,嚴重製約了傢俱營銷的創新。

誤區一: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工廠只要做好生產,銷售交給代理商

我們經常看到,在廣東,許多工廠距離傢俱賣場不足百米,他們仍是選擇由代理商在賣場中分銷傢俱。從理論上講,工廠自己不建分銷渠道是正確的,這符合專業化分工。但問題是,傢俱銷售壁壘低,“拿貨就等於拿了經銷權”,代理商和工廠之間的“婚姻”質量低,產銷的結合始終無法從“利益共同體”上升爲“戰略共同體”,所以,這種流行的“代理分銷制”,並不是穩定有效的經銷渠道,只是供給鏈裏最後的一環。在市場形勢好的情況下,大家相安無事,如果遇到市場不景氣,這種供給鏈就有土崩瓦解的風險。

 誤區二:中國傢俱沒有“品牌”

經銷商,甚至許多傢俱工廠都認爲,中國傢俱沒有“品牌”,所謂的“品牌傢俱”,只不過是在行業內稍具影響力罷了,在顧客心目中,基本沒有品牌可言。經銷商有這樣的認識,可以當作是對目前傢俱現狀的一種客觀反映,而傢俱工廠的“自我定義”,則是“短視”、“浮躁”的體現。任何一個行業,經過充分的競爭和發展,一定會產生爲最終消費者所公認的品牌,傢俱也不例外。當然,這有可能是傢俱產品本身的品牌,有可能是傢俱流通企業的品牌,也有可能兩種情形並存。如果我們傢俱工廠缺少創品牌的意識,泯滅了創品牌的雄心,肯定“做不大”。可以預見,未來比較的結果,或跟風潮流在市場上賺些“快錢”,或淪爲“代工”的車間。

誤區三:產品營銷要做好,就是要花大錢請人做“包裝”

請明星代言、請專業的設計公司設計奢華的傢俱展廳、模仿一種比較熱銷的產品款式生產、給導購制定一套培訓手冊……,這似乎已經成爲傢俱工廠產品營銷的公式。構成公式的要素,多是東拼西湊,很少形成系統,更別說整體系統持續的優化提高。當這些要素在某個品牌上顯得推力不足時,就再更換一個品牌重新包裝。所以,傢俱品牌層出不窮,但往往也只是“各領風騷三五年”。

 誤區四:跑市場就是走訪“地主”和代理商

現在,奔波在全國各地的傢俱工廠的營銷業務員,主要工作是:協調好每個城市專業傢俱賣場(因這種賣場清一色都是攤位制的租賃市場,業內稱“地主”)關係,以期能拿到好的展銷位置,瞭解當地代理商的經營情況;還有,就是幫助代理商做好產品陳設,培訓營業員的導購技能。而對真正市場的主體——終端顧客,幾乎忽略不顧。

 誤區五:創新不如模仿,探索不如跟風

中國的傢俱產品缺少原創,基本就一個“抄”字,廣東抄國外,內地抄廣東。從而導致傢俱產品單一,各個傢俱工廠產品品種款式雷同嚴重。直接引發了營銷上的麻煩——代理商總在變化,不斷尋找新的廠家或新的替代品,顧客抱怨不斷,即使在號稱幾十萬平方米的傢俱賣場中,也很難看到真正讓自己稱心如意的產品。

我們的生產廠商自然深有體會,他們中不少有識之士,也在嘗試原創性的新品開發,但新品投放市場後,還是“模仿”,使得徒弟亂棒打死了師傅。經過此番周折,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能模仿,創新代價太大,爲他人做嫁衣。

以上列舉的只是傢俱工廠在市場營銷觀念上的一些常見誤區,在實踐操作上,問題更多。

3

三、未來傢俱工廠營銷的關鍵要點

企業營銷成敗的關鍵是如何構建一個系統。它應包含多個環節,多個視角,立體、富有層次感。對於系統的構建和實施,需要每個企業因時因地,創造性地發揮,筆者僅從一些要點切入,加以闡述,以期引發思考,供企業營銷系統實際構建者,靈活運用。

1、 確立品牌定位,以品牌建設統領整體營銷。

美國營銷專家拉里·萊特指出:“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重要,擁有市場的唯一辦法,是擁有佔據統治地位的品牌”。

很多傢俱企業都把品牌建設等同於給產品起個名稱,品牌的內涵多是生搬硬套,這樣,既不能夠讓自己的品牌有別於其他卓然獨立,更不能夠凝聚企業資源長期聚焦。

我們應從實際出發,根據遠景目標,結合企業自身優勢、資源、擅長,訂立企業的戰略規劃,將戰略的精髓、企業文化等凝練成品牌內涵。

確立了品牌戰略,明晰了品牌內涵後,就應以品牌爲統領,讓所有的營銷活動、營銷環節都協調起來,爲品牌建設,不斷積澱,使品牌鮮活生動,富有獨特性,最終“佔據統治性地位”。

 2、追求渠道效率,避免渠道單一化。

國內傢俱企業的銷售渠道單一,基本都是代理商分銷,代理商又基本都在傢俱賣場中展銷。這種渠道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⑴工廠和代理商,主要是利益結盟,非合作伙伴,關係不穩定。

⑵國內的傢俱賣場,不管採用什麼樣的名稱——傢俱市場、傢俱城、傢俱商場、傢俱mall、傢俱連鎖機構等等,本質都是一致的,即收租型攤位制市場。這其實是商業性的物業,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商業形態,統計數據顯示,這種經營業態,平均每平方米每年產生的銷售額0.49萬元,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傢俱流通場所平均每平方米銷售額2.5萬元,商業效率的低下,加之物流、資訊渠道的暢通,使未來傢俱商業業態的百花齊放有了足夠的空間,充分競爭,一定是商業效率最高者主導市場銷售渠道。

基於上述,傢俱工廠可以透過傢俱特許經營、開辦單品牌(或多品牌結盟式)專賣店、與品牌家裝公司合作、電子商務等方式,改造銷售渠道,使之更有效率。

 3、顧客創造價值,顧客推動進步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夫說:“一陣颶風過後,剩下的只有我們爲顧客的服務”。

縱觀近代百年世界工商業的演變,當經歷過“規模爲王”、“管理爲王”、“研發爲王”、“渠道爲王”的不同時代後,資訊化時代的到來,催生了消費者的真正覺醒,消費者的需求將主導市場。

從現在開始,傢俱工廠不僅要關注銷量,更要收集、瞭解終端顧客的反饋,提高他們的滿意度,並從他們的反饋、建議中模擬出顧客的潛在需求,改善我們的產品設計、銷售服務等,確保我們在競爭中,因爲比對手更瞭解顧客、更貼近顧客而步步領先。

4、持續創新,積小勝爲大勝

儘管有被模仿、抄襲的風險,但我們應該矢志不渝,堅持創新。

首先是產品設計的創新問題。傢俱是感覺型消費產品,設計能夠產生超額利潤。中國傢俱產品的設計,一要切近目標消費者年齡層次、住宅功能等實際需求;二要在吸收、借鑑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的基礎上,融入民族的文化內涵。

其次是營銷、管理等系統創新問題。一次創新,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只有持續創新、系統創新,才能形成創新的壁壘,從而奠定競爭優勢。

 5、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新的契機

80後一代已逐漸成爲現在“新房新居”的主力人羣,他們習慣、甚至依賴網絡消費。而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截至2008年,我國網民總人數達2.98億,電子商務突破三萬億元。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一定會給傢俱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藉助資訊化浪潮引發全新的商業革命,在行業的“重新洗牌”中佔領先機。(文章來源:新浪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