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資訊化生產,傢俱製造業面臨變革

裝修集 人氣:1.84W

社會在進步,生活在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明顯在改變。但當前傢俱製造業的生產力水平,卻已難與之相適應。欲解放生產力,必將會掀起一場生產方式的變革。因爲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的歷史,歸根結蒂是生產方式依次更替的歷史。

中國傢俱製造業在改革開放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30年過去了,我們的生產力水平,還停留在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大多數的傢俱企業還在面向庫存組織生產。雖然他們也努力在設法滿足市場愈來愈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但企業的裝備條件、生產組織方法與計劃管理等,都還改變無門。因而,其生產的效率,每況愈下 ;生產的成本,卻越來越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已變得十分脆弱。現在,我們又遇到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而且已經開始波及實體經濟,傢俱業自然難以倖免。當然,有一些傢俱企業,因爲已變革在先,或另有奇招,至今仍能樂觀應市,並且前景一片看好。如廣州尚品宅配及其位於南海的維尚傢俱工廠,就是屬此“大好河山”的一個鮮活案例

去年,“大規模定製”這一先進製造技術在維尚工廠成功投入應用後,尚品宅配公司從生產到銷售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技術改造前,該廠連30單/天的加工量都搞不定,現場堆滿了在製品,30天還無法交貨.改造後,日加工量猛增至100單/天,交期可縮至10天。一年後再去看時,日加工量又翻到了240單/天!讓人不禁讚歎:一個傢俱製造的奇蹟,正在那裏發生!

關於維尚工廠實現傢俱“大規模定製”的消息,各專業媒體陸續都有報道。維尚工廠以生產預飾面板式傢俱爲主,其中廚櫃佔一定比例,某廚衛類雜誌的主編因此曾撰文指出:廚房傢俱業快速發展的最強烈信號就是“大規模定製”生產方式的突破……。因此,可以預測,廚房傢俱將成爲民用傢俱的領頭羊。近又見臺灣某知名廚櫃企業在報紙上宣傳其已投建“世界級現代化整體廚房傢俱新廠”時,也不忘把所採用軟件能支援“大規模定製”的內容作爲一個亮點列入。

“大規模定製”是在上世紀末,世界正從工業經濟時代向資訊經濟時代轉型時出現的一種先進製造模式。之前,已有如“精益生產”、“柔性製造”等先進製造模式陸續問世。因爲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豐富的商品供應帶來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也促進了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差異)化。起初,還只是多樣化的需求爲主,企業開始面臨從批量化生產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過渡的壓力。因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提出的豐田製造模式引起了全球企業界的注目。它主要是在生產組織方式、管理方式和製造理念上,突破了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的束縛,闖出了一片新天地。雖然當時還未涉及資訊技術的應用,但豐田模式被總結提升爲“精益生產”模式後,至今仍是許多企業可以借鑑與應用的先進製造模式之一。“大規模定製”的問世,得益於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軟件技術的支援,使它投入實際應用的成熟期要比“精益生產”短得多。當然,也是因爲資訊社會的到來,人們消費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日益張顯所致。“大規模定製”是在集“精益生產”、“柔性製造”、“模組化技術”及資訊技術等諸多先進製造技術之大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兼能適應多品種、小批量和定製化生產的先進製造模式。如果“大規模定製”還只能看作是一種“準資訊化生產方式”的話,那麼一種美國曾經拆巨資投入研究並開始在某些工業製造領域得到應用的“敏捷製造”模式(能在網絡化環境下隨時集合一羣“虛擬企業”來實現更加敏捷、靈活的製造),則可以稱得上是全面進入了“資訊化生產方式”。但是,當前對我們傢俱製造業而言,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成熟度都還不夠,“大規模定製”應是更符合行業實際情況、又能低成本有效推動行業升級改造的一項利好選擇。

維尚工廠的“大規模定製”項目,是在廣州圓方軟件公司全力投入研發並一手把握生產改造的情況下實施成功的。筆者從去年應邀主持該項目的鑑定後,一直在跟蹤瞭解工廠的發展動向。並真切感受到了它不斷創造奇蹟的每一個過程。其中,筆者發現該項目在資訊化手段的應用方面,很有獨到之處。從技術路線上看,它是使“大規模定製”在我國傢俱業中首先獲得應用突破、並如“超人”般現身的關鍵舉措。改造後的維尚工廠,無論從設備效能、工藝流程、計劃排產、勞動行爲、人才結構到管理方法等,與一年前相比,均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爲此,下面將作一些具體的列舉。

1. 設備資訊化改造

依照“成本低、效率高”的原則,對現有設備按不同方案進行資訊化改造後,工廠的生產效率和“加工彈性”有了質的變化。

(1) 爲電子開料鋸加裝“製造執行軟件”。使操作工能夠“不假思索”地按電腦排定的批次,快速、準確、連續地進行裁切加工。工廠因此改變了由1臺開料鋸配3臺推臺鋸的常規加工配置方式,可以由加裝“嵌入式系統”(配圓方製造執行軟件)的開料鋸單獨來完成開料任務,不僅簡化了工序,而且無差錯,加工質量更有保證。

(2) 爲加工中心安裝“CAD∕CAM接口軟件”。使機器能依據條碼快速“識讀”待加工的零件,一按電鈕就能自動進行加工,省去了由人工現場輸入加工指令時所佔用的“準備時間”,使該加工中心100%地發揮了它的“柔性度”。

(3)爲普通加工設備如封邊機、排鑽等加裝“電子看板”(目前暫用市售的臺式電腦)。工人可以一邊看圖、一邊動手,實現“無紙化”加工。省去了找圖紙、讀圖的“準備時間”,對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有明顯效果(以往每月在生產用紙及器材損耗方面的花費高達10萬元)。

2. 工藝柔性化改造

爲實現“大規模定製”,須要提高設備與工藝的“柔性度”(或稱彈性度),以能高效率地進行多品種的加工。前面對設備進行資訊化改造的目的,主要是用電腦來代替人做換品種時的準備工作,從而可以節省大量“準備時間”。而提高工藝柔性的目的,是提高系統加工品種數的能力,主要着眼於節省換品種時的“調整時間”。

該廠除將“新、大、難”的鑽孔加工安排在CNC上進行,常規小規格多品種零件板的鑽孔,則安排一組國產三排鑽實現加工,並規定一臺三排鑽只加工4種不同靠山尺寸的板,從而提高了該排鑽組的加工柔性。

顯然,上述工藝柔性化的改造,融入了“單元式生產”和“成組技術”的思想。

3. 逐日、逐批、逐一排產,一件不少

首先有圓方設計軟件的支援,每份定製訂單的每個零件都能自動生成加工圖。完全杜絕了人工出產品圖、拆零件圖時,經常出現的缺圖、少圖、出錯,以及誤工、返工、打亂排產計劃等情況的發生。然後,用自行研發的排產軟件進行逐日、逐批、逐一排產,一件不少。

4. 零件條碼化,加工只認零件不認產品

當前,在按訂單生產傢俱(如廚房傢俱)的工廠裏,儘管有不少廠家已經對零部件作了標準化、通用化的考慮,但仍是按一家一戶的訂單來組織生產,因而其加工和物流的運轉效率,都很受影響。

維尚工廠採用了兼有加工符號、序號和條碼的標籤,可同時被機器和人工識讀。當零件板從開料鋸上出來時,就一一貼上了條碼標籤(條碼紙的排序與出板的順序一一對應,可以盲貼)。爲加工只認零件不認產品創造了條件,並首先在傢俱業內真正實現了按“部件即產品”原則組織生產,從而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和生產效率,而且不出差錯。

5. 上電腦看圖、讀指令進行加工,操作技術換代

在經過資訊化改造後的機器上操作,要學會看電腦圖、讀加工指令,還要練就眼快手快、邊看邊動手的技能,改變了以往主輔機手技能相差懸殊,而且因人而異,在看圖想活時又不能幹活的傳統操作慣例。新技能適應了年輕一代工人在與電腦互動中實現加工的素質能力。互動式操作似乎更能激發工人的勞動熱情,生產效率提高很快。開始數月幾乎月月要修改定額,但工人仍能逐月收入有增。

6. 成品零件按訂單歸隊,分揀架知識含量高

實現按“部件即產品”原則組織生產後,要增加一道分揀工序,將加工好的零件分揀回各自的訂單。爲了提高分揀的效率,圓方公司一位進階程序員用數理統計的方法,設計了一種能實現人工高效分揀的裝置。他先對半年來已銷售產品的所有零件板作了統計分析,再依據零件的尺寸、數量、出現頻數等參數,對每塊零件板在分揀架上存放的位置及空間大小,進行了優化設計。在實際應用時,又透過一個軟件,對實際訂單裏的零件板重新按大小依次向前靠攏,不留空缺,從而能最大限度地使操作過程省時省力。這一低成本的、應用IT手段實現的創新設計,使新增的“分揀工序”順利地融入了整個生產的節拍。

7. 大學生電腦排日產計劃,生產性服務隊伍壯大

資訊化改造後,企業顯著增加了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首先是抓緊招一批大學生來,經培訓後投入電腦編排日生產計劃和軟件維護等工作,這部分人員已佔到了企業在廠人員的10%。同時,每天僅200多名直接工人生產出來的200多單定製傢俱,卻有近2000名遍佈各地的資訊化營銷人員在開展銷售服務,包括用電腦與消費者互動接單,並即時從網上發回訂單等。再加上圓方公司的參與並提供資訊化服務,以及社會上一大批物流隊伍的服務……這樣的變化,足以說明它對我國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貢獻十分明顯,並稱得上是傢俱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典範。

8. 虛擬環境裏搞新品研發,更快響應市場

爲加快新品開發與上市的速度,並確保構成產品的零件可準確無誤地加工、裝配,圓方公司還在產品的虛擬設計與製造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首先,新品的基型設計及其可能的設計變化,均已能夠在電腦上進行評審;其次,可以省去樣品的試製,以及對試樣、圖紙進行反覆修改的“漫長”過程;第三,可以依據顧客的住房空間,提供傢俱陳設設計的3D效果圖,並能讓顧客在尚品宅配旗艦店的體驗館裏,獲得身臨其境般的視覺體驗。

對上述“靈境技術”的開發與投入實際應用,大大加快了新品上市的速度,避免了常規試製、出樣過程所帶來人、財、物的浪費和時間、商機的錯失。

以上對維尚工廠進行資訊化改造後的一些新變化,作了初步的列舉,它已能展現一間傢俱工廠向“資訊化生產方式”挺進後的誘人前景。儘管要在整個傢俱業不同類型產品生產線上推廣維尚工廠的改造模式,還有很多路要走,但基本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在自主創新方面,也已經闖出了一片天地,我們還有什麼過不了的坎?倒是對“資訊化生產方式”的知識掃盲和“思想改造”,或許會比技術攻關的問題要大得多,成本也高得多。不管怎樣,指引傢俱製造業向“資訊化生產方式”轉移的火把已經點燃,我們正在面臨重大的路徑轉換與抉擇,相信會有更多人帶領自己的企業跟着走下去,走的人多了,路就會越來越平坦。

來源:ECF傢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