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佛像"秀青銅,華麗"三彩"現唐風

裝修集 人氣:6.83K
1

華麗"三彩"現唐風 斑駁"佛像"秀青銅

  明代晚期藥師佛

 大唐三彩鉢

唐三彩是陶瓷大系中的一個華彩樂章,器型豐富,色彩斑斕。在9月18日的大河鑑寶活動中,來自汝州的一位收藏者帶來的兩件唐代三彩器物非常不錯。一件是三彩燭臺,這件三彩燭臺高28釐米,分上下兩個托盤,細白胎,三彩分色豔麗,造型華貴莊重。另一件爲一個三彩大鉢,高11釐米,直徑20釐米,三彩着色鮮豔,施半釉,細白胎。陶瓷鑑定專家喬紅濤老師點評道,這兩件器物從三彩的分色與修胎上來看,唐代早期的風格極爲明顯,應爲唐代貴族或寺廟僧侶所用之物。這兩件唐三彩器物中燭臺稍有修補,而三彩鉢儲存完好,實屬不易,可算是陶瓷收藏中的重器了。2

華麗"三彩"現唐風 斑駁"佛像"秀青銅 第2張

  唐代三彩燭臺

靜穆小葉紫檀

文房四寶也是一大收藏項目,不僅工藝精美,而且材質衆多,極具藝術品位與工藝價值。當天見到一件筆筒,爲明末清初器物,尤其貴在其材質爲小葉紫檀。筆筒高16釐米,直徑14.5釐米,雜項鑑定專家張保龍老師說,這件筆筒足可稱爲小葉紫檀中的大件了。細看這件器物,材質細膩無比,堅重如鐵,牛毛紋短細曲密,色調如黒犀似綢緞,靜穆而高雅,寶光燦燦,光可鑑人。雖歷經數百年而沒有絲毫翹裂變形,“堪稱小葉紫檀中的極品!”這件筆筒爲素面,張老師認爲,這是爲了充分展示極品紫檀的高貴材質與美麗花紋,當年製作這件小葉紫檀筆筒的巧匠,爲了減少損耗,特意將其做成素面,所謂“惜木如金”。張老師認爲,製作工匠極有可能是宮廷御匠。

紫檀是世界上最爲名貴的木材。在所有的紫檀木中,又以印度小葉紫檀最爲珍貴。它以其深沉、靜穆、古雅的色調,堅重無比、永不翹裂變形的品質,華貴美妙的紋理,幽黑潤亮的寶光,充分體現出君臨天下的王者之風,展示了尊貴無比的皇家氣派。因此,明清兩代皇家御用傢俱均以紫檀木爲首選和主項,並嚴加壟斷,禁止流入民間。因此,千百年來,紫檀一直穩居名貴硬木之首。

中國人歷來仰慕儒家文化和文人的氣質素養,正因如此,在所有古代紫檀器物中,人們最爲喜愛的、價值一直居高不下的是文房之寶。這件小葉紫檀素面筆筒,材質珍貴,又屬文房之寶,因此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雜項中另有一件器物堪稱珍貴。這是一件清代松花石硯匣,也是文房用品。該硯匣長15.8釐米,寬11.8釐米,高3釐米,用松花石和透雕工藝全手工精心琢制而成。石質細潤,石色黃若蒸慄,包漿潤亮。匣正面四周浮雕勾連雲紋,中間分上小下大兩層,均透雕屈曲盤繞的夔龍紋。匣外底面自右向左豎行分兩行半陰刻行楷省字詩:“綠水橋平東風裏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多情”,共計18字,文字豐腴穩重,俊美流暢,並有落款:“道光七年,完夫書”,下刻“完”字方印。清道光七年爲1827年,張保龍老師認爲,這首18字省字詩應解讀爲一首七言絕句:“綠水橋平東風裏,風裏朱門映柳低。映柳低按小秦箏,低按小秦箏多情。”詩中描繪的似乎是一幅“少女懷春圖”:春風吹拂,長橋臥波,綠水盪漾,柳絲飄拂,朱門深院之中,一位千金小姐正低首彈箏,似乎在向心上人傾訴自己的懷春之情。真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含情,饒多情趣,耐人尋味。張老師認爲,“完夫”應爲清代晚期一位精於鐫刻的書家或詩人。

3

華麗"三彩"現唐風 斑駁"佛像"秀青銅 第3張

  東漢青銅印章

萬年龜化石

鄭州藏友杜先生帶來一塊龜化石,長21釐米,寬17釐米,高13釐米,張保龍老師說,這是萬年石齡的山地龜化石。但見龜身之中填滿堅硬如石的泥土,重約七八斤。整個龜身已完全鈣化,表面猶如高古玉中的雞骨白,潔白光潤,手感極佳。背甲與腹甲上甲片的齒狀咬合線清晰可見。山地龜的身體之所以較厚較圓,是由於山地龜生活在山林之中,經常從山坡上滾動下落,爲適應其生存環境而形成的。

一個生物能夠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有三個基本因素是必備的:一是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二是生物在死後必須避免立即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就很難變成化石;三是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這個萬年山地龜化石儲存十分完整,且潔白光潤,比較難得,具有較高的科研與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