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成中國宜家?,8萬家具企業對接資本

裝修集 人氣:3.06W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傢俱行業的整體產值約爲六七千億,規模堪比房地產、汽車、家電等支柱產業。可惜,全國這八萬家傢俱企業都是散亂小的“星星格局”,缺乏標杆。

在深滬證券交易所傢俱業分類中,僅有4家上市企業,加起來總產值尚不超過100億元。而瑞典宜家2009財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215億歐元。

是動用資本力量實現質變,還是繼續在夜幕中甘當一顆小星星?好百年、紅星美凱龍、華源軒等成批傢俱企業列隊上市背後,大家都在爭奪一個空缺已久的“稱雄”機會。對於衆多試圖“龍門一躍”的中國傢俱企業來說,資本推手有着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事實上,V C、PE們已經在向他們“明送秋波”。資本對接可能會讓他們一飛沖天,然而,也可能讓他們丟盔卸甲。

上市熱潮洶涌

被稱作“中國經濟晴雨表”的2010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紅星美凱龍、科寶博洛尼、中至信傢俱等大批傢俱建材業“黑馬”頻現,逾4億人民幣砸進2010年央視家居廣告,整體增長幅度超過200%,搶盡汽車、家電等傳統行業的風頭。

這一局面被業內人士解讀爲中國家居企業進入“上市”快車道的部分信號。“目前,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科寶博洛尼等企業基本都已完成賣場網絡的全國佈局,紅星已經獲得華平基金兩億美元注資,博洛尼也獲得摩根士丹利1800萬美元注資,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上市進程。而中至信傢俱、居然之家也將‘上市’提上議程。”市場消息人士王先生告訴小編,現在不少傢俱企業都想上市,有的想圈錢,有的想延伸品牌,有的想擴展戰略,大家的動機可能不太一樣。

一個榜樣是,總部位於新疆的美克國際傢俱公司憑藉資本的槓桿,在短短的五六年時間裏,就讓股本規模擴大4倍,資產規模擴大20倍以上,儘管美克家具的產地、市場優勢實際並不明顯。

2009年6月22日,興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當日一開市,股價即升逾兩成,收市較招股價上升39%,再度爲彼時低迷的傢俱市場注入一支強心針。

一時間,一向“不差錢”,幾乎都爲民營資本出身的衆傢俱企業似乎紛紛轉變觀念,急於從單純的產業經營轉向資本運營。盤子不太大的區域品牌如好百年、華源軒等等密謀創業板上市,大富豪傢俱、金盛家居也傳出了上市的資訊,全國性品牌如紅星美凱龍等力拓主板上市。不僅僅是流通渠道領域,製造領域,甚至包括服務領域,也傳出了深圳傢俱行業協會試圖依託展會、賣場、產業教育學院、傢俱報等項目上市的資訊。

家族企業發展軌跡 爲什麼要上市?

“我們上市,就是爲了做百年企業,百年企業的關鍵就是要設定合理的股權結構。我們不急圈很多錢,我們追求的是團隊競爭力。”香港興利集團執行董事黃偉業認爲,中國傢俱行業毛利相對較高,但卻很難跟金融對接,在資本市場上有所作爲,這是中國傢俱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此之前,“中國傢俱企業的發家史幾乎都是一致的,一般都由小作坊、夫妻檔自己組建生產線,靠爲國外品牌貼牌加工來賺取利潤。由此,中國的傢俱企業有百分之九十多是民營資本,一直在主流視野之外低調而肆意地擴張。”《真情。傢俱Time》創辦人、執行總編袁衛東認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傢俱行業的整體產值約爲六七千億,規模堪比房地產、汽車、家電等支柱產業。可惜,在近30年中國的兩波產業發展浪潮中,傢俱業因爲缺乏國內和國際金融資本的強勢介入,產業鏈得不到有效整合,缺乏現代大流通業的渠道佈局和塑造,就很難培育出上百億產值的大型企業。”

直白地說,“中國傢俱業普遍是‘老闆說了算’,在這種私人佔有式的經營模式下,老闆能力和見識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低。”業內人士詹德威如是分析。

從這個角度看,上市或許是中國傢俱企業進行產業升級的最好出路。因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產權結構會發生很大改變,繼而決定了企業不同的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爲和績效。

由此,“我們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在公司內部給高管們分配一些股份,在上市後又給他們發了一些期權。”黃偉業的說法頗具代表性,“我們公司不想朝着家族企業的路子走,如果都是自己人的話,等我們退出之後就後繼無人了。”

中國傢俱業的癥結

的確,中國傢俱業的現狀令人尷尬。

東莞、深圳,這兩個地方是中國傢俱現代工業化生產的發源地,當中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不過二十來家,而公開資料顯示,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傢俱企業總計4家,4家企業總市值不超過100億人民幣。做一個對比,2009財年(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瑞典宜家獲得的銷售收入就達到215億歐元。

可見,中國傢俱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砝碼還甚爲輕微。曾經風光無限的傢俱業上市公司光明傢俱(s*st光明)而今走到創始人被拘,公司破產重整,行將退市的地步。而早在2003年上市的香港皇朝傢俬,其股價大多徘徊在1元左右。即便是頗被業界看好的興利控股,其每股發行價也僅爲1.02港元,最終募得1億多元有效資金。

箇中癥結可能在於,“中國傢俱業幾乎是純民營經濟積累發展壯大起來,其發展路徑折射出來的是本土企業的種種弊病,比如傢俱流通大肆偷稅漏稅,沒有人算得清中國傢俱年銷售總額的真實數據,又如何算得清上市傢俱企業應有的市值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傢俱業人士直言。

此外,還有從家族企業帶來的創始者控制慾強,與上市公司難以協調等問題。此外,“中國傢俱行業的抄襲風氣甚盛,即便堅持原創設計,流行潮流瞬息萬變,每一個產品的開發都很難估測到市場效益,凡此種種都成爲行業發展的掣肘。”簡美家居總經理王志明說。

這也就不難理解,在爲數不多的傢俱企業上市案例中,大多不是以傢俱經營製造爲主業,而是發展房地產、化工等等“相關多元化”業務。

“中國宜家”在哪裏?

那麼,中國傢俱企業突破“星星格局”的路徑在哪裏?“中國宜家”在哪裏?

“這裏頭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命題,一是做上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大規模企業,二是做百年老店的大品牌企業。如果要做大規模,產融結合應該是一種趨勢;如果要做強品牌,走細分市場,專注服務領域應該比較可行。產業洗牌風暴纔剛剛開始,一切皆有可能,不好斷定誰將成爲‘中國宜家’。”王志明說。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新力量的注入必將促使中國傢俱產業升級發展,中國傢俱業需要標杆型的企業去破局突圍。而且,中國傢俱文化源遠流長,能夠凝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更應該成爲國家的支柱產業。”袁衛東如是呼籲。本報小編 肖昕

■ 視點

資本未必是救世主

資本總是逐利的,六七千億的傢俱產業規模給了無數風投巨大的富想象空間。並且,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強大消費需求拉動下,傢俱產業尚處於快速上升通道是不爭的事實。

“與以前投資客冷淡的態度大爲不同,現在很多風投私募都會主動找上門。比如我們公司,從去年至今就已經跟美國四家風投公司有過接觸,只要我們點頭,風投隨時進入。”南方傢俬總經理張君告訴小編,但資本也不是救世主,他們更多看中的是中國傢俱企業的渠道而不是品牌。對於中國傢俱企業來說,融資不僅僅意味着股權的稀釋,還要承擔“對賭協議”帶來的高風險,而且,風投炒作的目的在於將傢俱企業推上資本市場之時,滿載真金白銀全身而退,“這種資本炒作理念必然與傢俱企業做強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馳,“對接資本可能讓我們一飛沖天,也可能讓我們丟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