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鎮領跑東莞勝勢初,看“中國製造”跨越發展

裝修集 人氣:1.8W

寬闊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熙熙攘攘的人羣。

進入東莞地界,彷彿闖入了一個光鮮的城市,間隔鎮與鎮的並非是廣闊的農田,而是不同行業的巨大廣告牌。當路邊的廣告牌從傢俱變成服飾,就意味着你離開了厚街,來到了虎門。

以鎮爲單位形成產業集羣,便是“東莞模式”的特色之一。虎門服裝、長安機械五金、常平物流、厚街傢俱、大朗毛織、寮步光電數碼……15個由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的專業鎮,一直是東莞引以爲傲的經濟單元。2009年東莞專業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075.8億元,佔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5.8%。

15個專業鎮,讓東莞成爲國內產業集羣發展最成熟的地區之一,它們也成爲“東莞模式”不可或缺的觀察樣本。專業鎮的發展壯大,曾讓東莞籠罩在“中國製造”的耀眼光環中。但在另一方面,受制於“三來一補、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傳統發展模式,專業鎮的衆多企業也體現出過分依賴出口、缺乏品牌、產品開發設計能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差等弱點。

專業鎮在東莞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領跑”作用。

科技創新穩紮穩打

“在我們的網站上,光椅子就有2900種選擇!”在傢俱專業鎮厚街,東莞市金基傢俱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許聲開啟公司的電子商務網站。金基公司主要銷售酒店傢俱,現在透過這個自主研發的系統,客戶上傳平面圖,按照風格、價格等不同元素選擇產品,系統就能自動生成效果圖,算出各種傢俱的數量,報出總價。

“我們的立體倉庫,現在的倉儲容量和裝運效率可以達到過去的3倍!”在物流專業鎮常平,玩具巨頭龍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樑鍾銘驕傲地指給記者看,倉庫被分成上中下三層,每層都堆滿了貨物。透過和武漢理工大學物聯網應用的產學研合作,先進的無線射頻芯片“武裝”到了每一批進貨材料,哪裏存放着什麼,存放着多少,在電腦上一目瞭然。

兩家企業,對新技術不同的應用,清楚地說明了一個東莞人已經瞭然於心的“道理”:無論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主導地位的專業鎮,還是接受國際產業轉移、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生產製造環節爲主的專業鎮,只有靠着自主創新突破到產業鏈的高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並轉”,才能踏上下一步發展的坦途。

東莞市政府出臺了以科技東莞工程爲核心的“1+N”政策體系,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自主創新企業培育和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引導和扶持企業進行科技創新。2006年起,東莞每年拿出10億元支援科技創新事業,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又增加了10億元融資支援資金、10億元創業東莞資金、10億元轉型升級資金、10億元費用減免和10億元進出口企業臺賬週轉資金,幫扶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渡過難關。

在科技合作方面,東莞已推動企業與國內100多所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達成900多個產學研合作項目,成爲“兩部一省”產學研合作的首批示範城市。

東莞還大力推廣公共創新平臺,爲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共性創新服務。透過採取政府出資、高校技術入股的方式,建立了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等10個公共創新平臺,採取市鎮兩級財政資助的方式,支援市內龍頭科技企業與相關院校合作,組建了太陽能技術研究院等11個行業性創新平臺。

東莞市政府在科技創新上的引導作用,正逐步得到企業的迴應。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東莞全市新增外資企業研發中心89個,佔歷年總數的90.8%,全市委託設計生產外資企業的比重由2007年底的23.6%提高到了29.8%。

2009年,東莞的科技企業達到294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66億元,佔工業總產值的32%;專利申請量19106件,授權量12918件,均位居廣東省第二位。東莞連續6年被評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政企齊心其利斷金

在加工貿易時代,東莞曾首創了“對外來料加工裝配領導小組辦公室”,這個全國首創、東莞特有的部門向企業推出了“一條龍服務”,成爲東莞經濟起飛的重要引擎,也成爲東莞密切政企關係一個最有力的註腳。

在轉型升級的新時期,東莞市政府服務企業的意識更加明確,推動自主創新、制訂產業規劃、開拓新興市場,推進來料加工企業轉制……一個個單靠企業自身難以解決的“瓶頸”問題,在政府的幫助下,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2010年12月2日至4日,由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與東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東莞品牌服裝服飾展銷會在安徽合肥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虎門的服裝、大朗的毛織、石排的唐裝企業帶上了他們的產品,奔向陌生的江淮大地,這也是2010年“莞貨北上”內銷的第三站。此前,2010年4月“東莞製造”集體亮相第十四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2010年10月“東莞製造”集體亮相第九屆中國國際玩具展。“莞貨北上”,正是政府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開展產需對接的重要手段。

“我們創科公司一年投入市場的新產品超過300款,而且價格制訂全部由我們主導。”東莞創科實業有限公司總監何柏林自豪地說。這家公司原來是一家來料加工企業,由於來料加工企業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公司只能按訂單進行加工生產,沒有議價權,利潤空間低。在政府的幫助下,如今企業順利地轉型爲“三資”企業,具備了獨立的法人資格。轉型後的創科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能從事簡單的貼牌生產,還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情況來自主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值。

來料加工企業轉制是另一件急需政府“搭把手”的大事,東莞鼓勵和支援加工貿易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經營性質和銷售市場的“雙轉型”,幫助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增強研發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00多家來料加工企業轉爲三資企業,其中2009年共988家加工貿易企業創立了自主品牌。轉型後的企業從原來單純的貼牌加工逐漸轉向研發、設計、核心製造,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

藉助這幾年轉型升級創造的良好軟硬環境,以專業鎮爲代表的東莞產業集羣已開始逐步向產業鏈高端奮力進軍。“東莞研發”、“東莞設計”、“東莞服務”呼之欲出,“東莞製造”的低端形象開始改變。東莞在全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排名5年間躍升31位。

轉型之棋,勝勢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