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分食這塊奶酪?,家居業遇利潤“冰點”

裝修集 人氣:2.3W

日前,在佛山舉辦的第八屆紅木傢俱藝術博覽會上,一套價值達到1.8億元的紅木傢俱重新載入了吉尼斯最貴紅木傢俱記錄,震驚了世人眼球。而在各大傢俱賣場中,也不難發現,動輒數萬元的實木衣櫃、甚至上千萬的“土豪衣櫃”已是屢見不鮮。在消費者對傢俱產品的性價比產生懷疑,認爲傢俱行業依然是個暴利行業的當下,衆終端賣場的經銷商卻紛紛向我們大倒苦水所獲利潤根本微乎其微!那麼,針對家居行業來說,在企業利潤遭遇“冰點”的同時,究竟是誰動了家居企業的奶酪呢?

“高標低售”,傢俱行業利潤遭遇“冰點”

隨着物價持續上漲,衣櫃等傢俱類大件商品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日前我們從各賣場瞭解到,以實木衣櫃爲例,一套知名品牌的實木衣櫃,標價多在15000元左右。動輒過萬元的高端精品衣櫃彷彿就是整個賣場裏的“高身價明星”,閃爍着熠熠生輝的光芒。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套實木衣櫃的出廠價約爲2500-3000元,但由於衣櫃產品從廠家到消費者,總會經歷“廠家-經銷商-賣場-消費者”的基本流程,在這個過程中,也使得衣櫃等傢俱產品的價格不斷被迫上揚。

由於傢俱產品標價與成本價相差4倍以上,不少消費者斷定傢俱行業存在着“天價”暴利。然而在我們隨機訪問的幾位終端經銷商口中,卻得到完全相反的資訊。在數位經銷商大倒的“苦水”中,我們發現傢俱行業零售特點就是終端折扣巨大,“不促不銷”的行業現狀令產品的標價與成交價相去甚遠,由此也造成最後所得的利潤所剩無幾。據百強傢俱董事長陳曉太透露,雖然傢俱價簽上標註的價格通常比較高,但經過商場促銷、店慶促銷、工廠團購等名頭的打折後,最終成交價通常都只有標價的一半甚至更低。

另外,由於國內木材資源緊缺,大部分原材料只能依靠進口,同時加工勞動量增加,材料利用率下降,最終導致產品成本大幅增加。例如一整套中高端實木衣櫃傢俱,原材料要耗費接近3萬元,加上人工、機器消耗等1萬元,這樣下來光成本就已經達到4萬多元。然而,在企業大打“價格戰”的當下,這樣一套組合衣櫃出廠價不能高於5萬元,否則沒法成功銷售。如此一“折騰”,一套5萬元的傢俱,廠家純利潤不超過5000元。具體來看,儘管目前傢俱行業的毛利潤高達30-50%,但去除多重成本過後,行業的淨利潤就只能在10%-20%左右。

“萬本一利”,誰動了家居企業的奶酪?

從上面的現象中可以看到,即使傢俱產品的標價過高,然而卻在材料成本、行業競爭亂象,以及物流、售後等各勢力量的“拆分”下,真正留給企業的“那杯羹”已經是少之又少。那麼,在這塊利潤的“奶酪”面前,究竟是誰動了這塊奶酪呢?

“分食”要素一:各重成本層層壓榨

一般來說當家具出廠時,工廠在包括生產材料、生產人工、車間製造等直接生產成本的高額基礎上,還要再加上28%的間接費用,包括水電費、廠房租金、機器耗損、輔助材料,以及管理人員工資及招待、出差、明星代言等費用。這筆資金就佔據了產品出廠成本的半壁江山。但是除此之外,家居產品還存在外包裝加固和運輸環節的費用,保守估計這塊費用將會達到380-480元,並且產品在正常送到消費者家中之後,在一定程度上還會產生額外售後服務費用。

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規律而言,目前各企業愈發重視售後服務體系的建設,以服務留住消費者成爲日後各衣櫃企業主攻的方向。因此,企業對於這部分的投入只會越來越大,在各重成本的層層“壓榨”下,容企業利潤“呼吸”的空間則變得越來越小。

“分食”要素二:品牌認證大喊高價

在綠色家居理念深入人心的當下,家居企業大打環保牌已經成爲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一方面消費者對於“環保產品”情有獨鍾,另一方面企業也在想法設法地提高自己產品的環保性能。除了在技術上不斷升級革新之外,環保認證也成爲各家企業爭搶的“門面”。

然而,日前在市場走訪中發現,目前市面上的綠色環保認證五花八門,大大小小的認證標誌不僅令消費者眼花繚亂,連企業銷售人員都對其不甚瞭解。據小編了解,目前整個市場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導致認證環節良莠不齊,除了部分沒有頒證權力的機構“興風作浪”以外,企業花錢買證也成爲業內一道難以規避的“潛規則”。據某品牌經理透露,在國內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環保認證機構當中,註冊資本在300萬元以內都還算是門檻極低的,大部分資本動輒就需要500萬甚至上千萬元。由此看來,這部分花費就像是企業的“血刃”,開了一道口,資金血液也就開始源源不斷地往外“噴涌”不止。

“分食”要素三:市場頻掀“價格內戰”

“一降再降”似乎已經成爲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代名詞”。在消費者“貨比三家,誰實惠就選誰”的消費心理下,家居企業也開始紛紛走上了“價格吸引”的道路,一場暗自紛爭的“價格內戰”已然蓄勢打響。

在這場戰役中,價格就是各家居企業的唯一武器,如何將自己的產品折扣打到最低,價格降到最優,成爲企業在這場戰役中“勝出”的關鍵。然而,從各大“品牌團購會”、“品牌淘寶節”等各大以“價格優勢”作爲籌碼的促銷活動中,各企業最終所獲利潤微乎其微,甚至有部分企業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因此,紛亂的市場怪象就像一場肆意蔓延的行業“瘟疫”,使得企業一旦感染,便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對於資金、收入等各方面的把握上顯得更加力不從心。

總的來說,在競爭空前激烈,利潤空間愈發“縮水”的大背景下,家居企業想要守住自己的那份“奶酪”,還需要從成本控制、健康的競爭心態等各方面着手,真正尋求到一條收支平衡的路子,才能保證整個家居行業穩健向上地向前發展。

來源:中華衣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