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發展歷程

裝修集 人氣:3.17W

三洋發展歷程

1947年,松下電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歲男已經承擔松下爲二戰出力的責任而辭職,同年他創辦了三洋電氣廠。創業之初就將公司命名爲三洋電機,並決定使用SANYO商標。由於井植成爲松下的代罪羔羊,松下幸之助得以重回松下電器;爲了報答這分恩情,松下電器讓出了自行車車燈給三洋生產。

1947年:

井植歲男創立三洋電機制作所;

開始生產供聯合國駐軍使用的電燈及民用室內燈;

開始生產自行車用發電燈1號機47型。

1949年:

接受聯合國軍總司令部的直接指令,向日本政府貿易公團交納了5000個摩電燈用於出口,這是三洋電機首次出口商品。

1950年: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成立。

1951年:

在大阪守口市京阪通現社址處建立新社屋,並將總部機能轉移至此。

1952年:

第一批塑料殼收音機(SS-52)開始銷售。

1953年:

日本第一臺噴流式電動洗衣機SW-53開始銷售,日本著名評論家大宅壯一先生將此年命名爲"電氣元年";

第一批電視17C-C231開始銷售。

1954年:

三洋電機在大阪證券交易所及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1955年:

在名古屋,京都,福岡,廣島證券交易所上市。

1956年:

開始生產第一批晶體管收音機(6C-1)。

1957年:

開始銷售第一批生產電冰箱

1958年:

澱川工廠開始生產窗式空調(SAC-2600);

第一批吸塵器(SC-100)開始銷售;

與美國頻道老闆公司簽訂關於晶體管收音機的協議,開始了三洋OEM的歷史;

第一批音響(STG-100)開始銷售。

1959年:

東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羣馬縣邑樂郡大泉町)成立。

1960年:

住道收音機廠開始生產S-21MR型錄音機;

率先生產雙缸脫水乾燥式洗衣機(SW-400);

開始銷售第一批21-CT型彩色電視機;

東京三洋電機開始生產壓縮機及冰激凌儲藏櫃;

率先開發1/10馬力2極密閉型壓縮機。

1984年:

在中國設立廣東三洋冷氣機、華強三洋電子合資公司。 成立"廣東三洋冷氣機有限公司",這是首家制造空調的中日合資企業。 成立"長春三洋電機(蛇口)有限公司"、"華強三洋電子有限公司"、"三洋半導體(蛇口)有限公司"和"北京三洋電子(蛇口)有限公司"。大亞灣西區三洋(光品部)

1999年:

改革董事會,引入執行官員制,聘請原菲律賓大總統阿基諾夫人;

收費老人療養院竣工;

開始銷售不會向後排氣的吸塵器SC-JT80;

與柯達公司聯合開發2.4英寸活動矩陣型全色有機玻璃;

2002年:

三洋與韓國三星技術合作;

三洋與海爾實現在廣泛範圍內的合作;

在中國建立"青島三洋電機有限公司"; 成立"三洋電機(蛇口)有限公司中國材料採購中心"、"青島三洋電機有限公司"

三洋能源(北京)新工廠開業

與美國柯達公司建立合資公司,開始生產活動矩陣型有機玻璃;

21世紀綠色環保社會的贈禮---三洋"陽光弧"和"太陽能電池科學館"對外開放。

2003年:

建立蘇州三洋半導體有限公司;

和株式會社NTT數碼合作設立"株式會社NTT數碼三洋系統";

和韓國三星電子集團達成協議,共同開發家用空調系列的全球戰略。

2004 年:

在二色濱工廠正式開始生產太陽能電池;

設立國際企業集團。

2008年12月18日:

松下就收購三洋電機與三洋大股東美國金融巨頭高盛等三家金融企業達成協議,公開購買三洋股票(TOB)的價格爲每股131日元(約合人民幣10.27元人民幣)。預計整體收購金額將超過5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6.8億元、64億美元)。據報道,按照普通股份換算,這三家金融機構擁有約70%的三洋股份。此次雙方達成協議,松下可在2009年春季實現將三洋納入子公司,從此成爲日本最大的電器廠商。

2011年7月29日:

海爾集團與日本松下電器旗下三洋電機達成初步協議,斥資約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此樁交易最終完成後,海爾集團將獲得三洋電機在上述5國的4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以及6個本土化營銷渠道。海爾收購的資產中還包括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品牌“AQUA”。同時,在上述東南亞4國市場,在雙方約定的時間段內,海爾可以給其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產品打上“SANYO”品牌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