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裝修集 人氣:1.01W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烏藥

目錄
1、烏藥的鑑別與應用
2、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3、烏藥的種植技術
4、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5、烏藥簡介

1烏藥的鑑別與應用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第2張

本品粉末黃白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直徑4~39μm,臍點叉狀、人字狀或裂縫狀;復粒由 2~4 分粒組成。木纖維淡黃色,多成束,直徑20~30μm,壁厚約5 μm,有單紋孔,胞腔含澱粉粒。韌皮纖維近無色,長梭形,多單個散在,直徑15~17μm,壁極厚,孔溝不明顯。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68μm,具緣紋孔排列緊密。木射線細胞壁稍增厚,紋孔較密。油細胞長圓形,含棕色分泌物。

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30~60℃)30ml,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油醚 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藥對照藥材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D)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 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第3張

烏藥又名天台烏藥,矮樟根,鯽魚姜,烏藥的功效是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烏藥的作用是治胸脅滿悶,脘腹脹痛,頭痛,寒疝疼痛,痛經及產後腹痛。

性味:辛、溫

歸經:脾經、胃經、肝經、腎經、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治:胸脅滿悶;脘腹脹痛;頭痛;寒疝疼痛;痛經及產後腹痛;尿頻;遺尿。

禁忌:

1、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

2、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3、《醫學入門》:“疏散宣通,甚於香附,不可多服。”

4、《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婦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內熱,口渴、口乾、舌苦,不得眠,一切陰虛內熱之病,皆不宜服。”

5、《本經逢源》:“不可見火。”

3烏藥的種植技術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第4張

種子:選取生長良好、粗壯的植株作為採種的母株。在每年立冬前後20天採摘核果。核果採摘後,清除外表皮,挑除變質及不飽滿的種子,種子千粒重80g±4g,進行溼沙藏,期間需勤檢查,保持一定溼度。

播種:在每年清明前後播種,選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紅壤土(或紅黃壤土),播種前土壤應提前進行翻耕使其充分風化。播前施有機肥,採取條播或散播形式,播種密度約為每畝種子5kg。播種後蓋土(厚度在種子大小的三倍左右),並覆蓋稻草(切割為3cm~4cm長)。

幼苗管理:種子發芽後應根據氣候情況搭建黑色遮陽網。幼苗萌芽後應及時除草,並對幼苗進行追肥,每2個月進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陽網以煉苗。平時應注意抗旱排澇。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種植管理:移栽地應選取陽光充足,土壤肥沃處,在頭年立冬之前進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風化、熟化,同時除淨雜草樹根,耙碎整平,整成寬約1m的水平帶。山地以紅壤土(或紅黃壤土)、微酸性為宜,土壤應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內為宜。移栽前施有機肥,3月初移栽種苗,每畝約2000株~4000株。種植時深度應為蓋住根部上2cm~3cm,踩實,澆定根水。應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適當修剪。

注意事項

選取生長良好、粗壯的植株採收烏藥種子,採種後進行溼沙藏並拌入新高脂膜提高種子發芽率。選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紅壤土(或紅黃壤土),播種後蓋土覆蓋稻草並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晒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烏藥移栽定苗後的大田,要及時除草,鬆土,確保水肥充足。葉片開始擴充套件的時候,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安全越冬。

4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第5張

烏藥外面棕黃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細皺紋,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涼感。幼枝青綠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金黃色絹毛,後漸脫落,老時無毛,干時褐色。頂芽長橢圓形。葉互生,卵形,橢圓形至近圓形,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藥用價值。

1 、揮發油的興奮作用:內服時,有興奮大腦皮質的作用,並有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迴圈,升高血壓及發汗的作用。區域性外用使區域性血管擴張,血迴圈加速,緩和肌肉痙攣性疼痛。

2、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3、對消化道的影響:有報導烏藥對胃腸平滑肌有雙重作用,此外,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體外實驗證明,烏藥乾粉能明顯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促進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5、其它作用:用烏藥長期喂大鼠,可使體重增加,並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龍腦可發汗、興奮、鎮痙、驅蟲等。

5烏藥簡介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種植技術 食用烏藥的注意事項 第6張

烏藥別名:旁其、天台烏藥、矮樟、矮樟根、雞骨香、白葉柴,為樟科、山胡椒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胸徑4釐米。樹皮灰褐色;根有紡錘狀或結節狀膨脹,一般長3.5-8釐米,直徑0.7-2.5釐米,外面棕黃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細皺紋,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涼感。幼枝青綠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金黃色絹毛,後漸脫落,老時無毛,干時褐色。頂芽長橢圓形。葉互生,卵形,橢圓形至近圓形,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藥用價值。生於海拔200-1000米向陽坡地、山谷或疏林灌叢中,中國多地有栽培。

根藥用,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採挖,為散寒理氣健胃藥。果實、根、葉均可提芳香油制香皂;根、種子磨粉可殺蟲。

已知烏藥中化學成分主要為揮發油、異喹啉生物鹼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內酯三大類。且隨著產地的不同,其組分也產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