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的種植技術 食用枳殼的注意事項

裝修集 人氣:3.35W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的種植技術 食用枳殼的注意事項

枳殼

目錄
1、枳殼價格
2、枳殼的食用方法
3、枳殼的價格
4、枳殼的功效和作用
5、枳殼的簡介
6、枳殼和枳實的區別
7、食用枳殼的注意事項
8、枳殼的種植技術
9、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10、枳殼簡介

1枳殼價格

枳殼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

《本草綱目》: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潔古張氏,東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說。大抵其功皆能利氣,氣下則痰喘止,氣行則痞脹消,氣通則痛刺止,氣利則後重除,故以枳實利胸膈,枳殼利腸胃,然張仲景治胸痺痞滿,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大腸祕塞,裡急後重,又以枳殼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殼不獨治高也。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氣而巳,則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無傷。《杜壬方》載瘦胎飲,張沽古《活法機要》改以枳術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謂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義》言,胎壯則子有力易生,令服枳殼藥,反致無力,兼子亦氣弱難養,所謂縮胎易產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說,似覺為優,或胎前氣盛壅滯者宜用之,所謂八、九月胎必用枳殼、蘇梗以順氣,胎前無滯,則產後無虛也。若氣稟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7月果皮尚綠時採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晒乾或低溫乾燥。枳殼性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等病症。

枳殼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以湖南和江西的產品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縣的枳殼又名商洲枳殼、三湖枳殼,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數較多"的特點,其藥用的有效成分優於其他品種,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枳殼的食用方法

生用氣銳,炒用力緩。枳殼與枳實,本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實小則性苦而速,枳殼大則性和而緩,是以氣在胸中,則用枳殼,氣在胸下,則用枳實,氣滯則用枳殼,氣堅則用枳實,此同中有異。

《雷公炮炙論》:"用時先去瓤。"《日華子》:"入藥浸軟,銼。"《博濟方》:"去瓤子皮膜。"《聖濟總錄》:"漿水浸一日,去瓤。"《傳信適用方》:"薄切。"《衛生家寶產科備要》:"銼作小塊。"《世醫得效方》:"去白瓤"、"去瓤,切。"《普濟方》:"不去白","去瓤淨","去瓤,用皁角水浸三日,焙乾。"《濟陰綱目》:"去瓤銼碎。"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生品擅於理氣寬中,多用於脘腹脹痛。

《經效產寶》:"炒令焦黃。"《日華子》:"入藥浸軟,銼,炒令熟。"《朱氏集驗方》:"銼大塊,慢火炒令變紫黑色。"《本草正義》"炒熟性平。"現行,取淨枳殼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放涼。清炒緩和其藥性。

《雷公炮炙論》:"以麩炒過,待麩焦黑,遂出,用布拭上焦黑,然後單搗如粉用。"《聖惠方》:"去瓤,麩炒微黃。"《局方》:"以麩炒焦,候香熟為度。"《綱目》:"陳久年深者為佳,並去穰核,以小麥麩炒至麩焦,去麩用。"《增補萬病回春》:"水浸軟去穰,切,麩炒。"《證治準繩》:"水浸潤,去穰,銼片,麩炒微黃……"《醫宗粹言》:"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現行,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候冒煙時,加入淨枳殼片,迅速拌炒至深黃色,麩皮呈焦黃色時,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每枳殼100kg,用麩皮10kg。麩炒後緩和其辛燥之性,多用於和胃消脹。

3枳殼的價格

各種枳殼均含揮發油和黃酮甙等物質,玳玳花未成熟果實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實成熟時, 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實中含維生素C,從香圓和枸橘中分離得同一種生物鹼樣物質。

枳殼增加冠脈流量和腎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麻醉犬靜脈注射0,02-0,5mg/kg,均呈升壓效應,劑量大,升壓明顯。靜脈灌注每分鐘0,2mg/kg,;腎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有很強的誘發心肌節律的作用,其強度與腎上腺素相當,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強。

枳殼中所含的辛弗林為腎上腺素 a-受體興奮劑,對心臟B-受體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有收縮血管,產生升高血壓的作用。

對心、腦、腎等血流量的影響麻醉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每1ml=4g生藥)1ml/kg,有顯著的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注射後腦血流量平均增加82,6±20,56ml/100g 腦重/分鐘(P<0,01)。平均增加數相當於注射前腦血流量的86,4%。腦血管阻力指數平均降低0,428±0,12(P<0,01),有顯著降低腦血管阻力的作用。

4枳殼的功效和作用

枳殼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

①《藥性論》: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主腸風痔疾,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擁塞。

②《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五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霍亂瀉痢,消食,破癥結痃癖,五膈氣,除風明目及肺氣水腫,利大小腸,面板癢。痔腫可炙熨。

③《開寶本草》:主風癢麻痺,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④《珍珠囊》:破氣,洩肺中不利之氣。

⑤《醫學啟源》:《主治祕訣》雲,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⑥《綱目》:治裡急後重。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咳嗽,水腫,便祕,子宮下垂,脫肛。

5枳殼的簡介

枳殼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

7月果皮尚綠時採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晒乾或低溫乾燥。枳殼性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等病症。

枳殼始載於《雷公炮炙論》。《本草圖經》在枳實條下雲:"枳殼,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為佳,……舊說,七月、八月採者為實九月、十月採 者為殼。今醫家多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殼。"《本草衍義》曰:"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詳而緩。"《綱目》將枳實、枳殼合併於"枳"條下,雲:"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綜上所述,歷代本草均認為枳殼、枳實為同一來源,以果實大小及成熟程度來區分,再參考"枳實"條下"品種考證"內容,宋以後原植物主要為酸橙,與今藥用情況相同。

枳殼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以湖南和江西的產品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縣的枳殼又名商洲枳殼、三湖枳殼,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數較多"的特點,其藥用的有效成分優於其他品種,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6枳殼和枳實的區別

相同點:枳殼、枳實均味苦、酸,性微寒,為破氣藥,有破氣消積,化痰消痞的作用,臨多用於實證。

不同點:枳實為未成熟果實,形小皮厚,心實而氣寒,性急善於達,能破中焦之氣,氣結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於腸玻枳殼為已成熟之果實,形大而薄,中虛而氣散,其性也緩,常用於治高位氣滯,可破上焦之氣,偏於治胃、胸中氣滯。《本草衍義》雲:“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速,大則其性和而緩。

枳實利胸膈,枳殼利腸胃。然張仲景治胸痺、痞滿,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祕寒,裡急後重,又以枳殼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殼不獨治高也。”

臨床上,氣在胸中用枳殼,氣在胸下用枳實;體質虛者用枳殼,體質好者用枳實;消食破滯用枳實,行氣寬中用枳殼。

7食用枳殼的注意事項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的種植技術 食用枳殼的注意事項 第2張

枳殼為芸香科小喬木植物酸橙,香櫞接近成熟的果實,枳殼的功效是疏肝和胃,理氣解鬱,枳殼的作用是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枳殼用藥禁忌是脾胃虛弱及孕婦幼兒慎服枳殼。

性味:苦、酸、性微寒

歸經:肺、脾、肝、胃、大腸經

功效:疏肝和胃、理氣解鬱

脾胃虛弱及孕婦幼兒慎服枳殼。

1、肺氣虛弱者忌之;脾胃虛,中氣不運而痰湧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於風寒入肺氣壅者,服之反能作劇;咳嗽陰虛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產後,鹹不宜服。《本草經琬》

2、如肝腎陰虧,血損營虛,脅肋隱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氣虛陷,愈下愈墜、愈後重急迫者,勿用也。《本草匯言》

3、孕婦及氣虛人忌用枳殼。《本草備要》

8枳殼的種植技術

枳殼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稱川枳殼或江枳殼)、代代(-ntium L,a Engl.)(稱蘇枳殼)、香圓(onii anaka)以近成熟的果實入藥。治胸隔痰洩、心腹氣 結,兩助腋痛,宿食不消,消膿止痛等作用。分佈於江蘇、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廣東、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

酸橙: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條有針刺,幼枝三稜形。單葉互生,長卵橢圓形,葉柄有小翼形成箭葉。花白色,芳香,單生或數葉腋著生,花瓣五片。果實球形或略扁,熟時橙黃色,花期3~4月,果熟期10月。

元江枳殼:葉柄的翅在,較上方的正式葉身還略為長亦較寬。花瓣四片,果皮特厚(肉厚),瓤小。

生長快,管理要求不高,萌芽力強,耐修剪。宜生長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排水良好的沙質或礫質壤土。多栽於林旁路邊、房前屋後或山坡。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6米。枝幹綠色,莖幹上有刺。葉互生,掌狀複葉,小葉三片,小葉無葉柄,最上面一片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微凹;側生的2片小葉橢圓狀卵形,基部偏斜,葉邊緣有波狀鋸齒;葉革質。花兩性,單生,白色,徑3.5-5cm,先葉開放,花期4-5月。果球形,徑達五釐米,密生絨毛,有香氣,10月成熟,黃色。

9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的種植技術 食用枳殼的注意事項 第3張

枳殼是臨床常用的中藥,能夠破氣,行痰,消積。臨床常用於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等等。下面響石潭詳細說一下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主高,枳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故殼主胸膈皮毛之病,實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異。朱肱《活人書》言治痞,宜先用桔梗枳殼湯,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誤下,氣將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使不致於痞也,若已成痞而用此,則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反損胸中之氣,先之一字有謂也。

功用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

宜忌: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10枳殼簡介

枳殼始載於《雷公炮炙論》。《本草圖經》在枳實條下雲:“枳殼,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為佳,……舊說,七月、八月採者為實九月、十月採 者為殼。今醫家多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殼。”《本草衍義》曰:“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詳而緩。”《綱目》將枳實、枳殼合併於“枳”條下,雲:“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綜上所述,歷代本草均認為枳殼、枳實為同一來源,以果實大小及成熟程度來區分,再參考“枳實”條下“品種考證”內容,宋以後原植物主要為酸橙,與今藥用情況相同。

《本草綱目》: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潔古張氏,東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說。大抵其功皆能利氣,氣下則痰喘止,氣行則痞脹消,氣通則痛刺止,氣利則後重除,故以枳實利胸膈,枳殼利腸胃,然張仲景治胸痺痞滿,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大腸祕塞,裡急後重,又以枳殼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殼不獨治高也。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氣而巳,則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無傷。《杜壬方》載瘦胎飲,張沽古《活法機要》改以枳術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謂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義》言,胎壯則子有力易生,令服枳殼藥,反致無力,兼子亦氣弱難養,所謂縮胎易產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說,似覺為優,或胎前氣盛壅滯者宜用之,所謂八、九月胎必用枳殼、蘇梗以順氣,胎前無滯,則產後無虛也。若氣稟弱者,即大非所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