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建築——阿爾託的建築與思想

裝修集 人氣:3.03W

走進新建築——阿爾託的建築與思想

阿爾託

黃居正:光是一個非物質的東西,但是很多建築師把它當一個物質去看待,它能營造空間好的氛圍,比如路易·康對光是非常重視的,柯布就更不用說了,我去看了他幾個教堂,那個光太漂亮了,營造了一種特殊的氛圍,不光是在宗教建築還是其他的,那麼還有我們當代的建築師像安藤對光的利用。無論阿爾瓦·阿爾託來講,28年南歐到亞平寧半島很多的建築他自己講是非常感興趣對意大利的建築。但是由於所處的地域不同,同樣是南歐在葡萄牙阿爾瓦羅·西扎非常喜歡阿爾瓦·阿爾託的東西,包括他做的住宅,有一個叫博薩住宅,從立面上看,從平面構成上看,跟阿爾瓦·阿爾託的一個工人的住宅是完全一樣。但是它的用光和開窗的方法完全不一樣,因爲在葡萄牙是南歐它的陽光太充分了,不要那麼多光,但是在北歐它希望有更多的光,同時阿爾瓦·阿爾託在一些教堂裏面的用光,因爲我沒有實際去看過,所以希望兩位能多介紹一下他在用光上和其他建築師有什麼不同點,跟我詹漚駁謀?0度,1月份冬季的時候光基本上是平着過來的,這種光他是如何利用的。

方海:這個光我覺得是這麼幾個層面,對第二個而言,他早期,當他受教育的時候,阿爾託是科班出身,在第一代大師裏面,實際上柯布是自學的,密斯是石匠出身,裏特維爾德是木匠出身。阿爾託是一個科班的,在他受建築教育時,有這麼一個課程就是到西歐和南歐去考察旅行,和我們當時上學的時候蘇州杭州去考察一樣的,那個時候他第一次去。第二次是結婚的時候他搞了一個時尚的事,1924年結婚的時候旅行結婚,那個時候全世界民用航空剛剛開始,他那個時候坐十幾人的小飛機,在飛機上他就感覺到飛機太快了,從飛機上鳥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坐的多了就沒感覺上去就睡覺,他第一次坐飛機是二幾年,還是相當早的。到了意大利,那個地方光線特別強,一年四季。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方向,阿爾特首先受到的刺激影響是意大利的人文傳統,它的文藝復興古羅馬古希臘的傳統,它的傳統特別強,給阿爾託的印象特別深,等於是意大利的文化人文的傳統對他的刺激特別大。在傳統裏面包括幾個方面,一個是在平面上,還一個就是光。光又是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然光,一個是建築怎麼利用這個自然光,變成一個光怎麼當成物質來用。

阿爾託在這個時候考慮,我覺得他一個非常聰明和偉大的地方,特別善長從其他人那裏吸取營養變成自己的東西,而且一變別人還看不出來,不像我們國內很多人一變拿出來能看出來這個是抄誰的。阿爾託一變一般不仔細沒有深入的研究你是看出來的,因爲是已經變成他的東西了,而且變得特別合理特別能夠讓社會接受,對自己的國家和整個社會,甚至再鋪大對整個全地球對有非常有意義的影響。這個我覺得是他很偉大的地方,不管說是天才也好還是努力得來也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實際上我們現在活躍的那麼多獲得普利茨克獎的有一大堆,還沒有做的比他好的,學了一部分但是要說超過了沒有任何人敢說,就像阿爾瓦羅·西紮在芬蘭做的報告講的,我們還是阿爾託的學生。

走進新建築——阿爾託的建築與思想 第2張

阿爾託作品

您剛纔講的教堂,我看了很多阿爾託的教堂,他一生設計了40多個教堂,建成了將近20個,他也是產量很大。

黃居正:還是具體的講,像伏克塞涅斯卡教堂因爲它是非常有名的建築,在歐洲是與朗香教堂齊名的兩大教堂。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那裏的光用法。

方海:我覺得裏面最重要的兩個層面,一個是充分考慮了芬蘭的光是怎麼樣造的,因爲芬蘭的光和中國的光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的老師到了中國來有一次到了深圳很熱,太陽到底在哪呢,一找在頭頂上,芬蘭永遠不可能在頭頂上,太陽始終在溜邊,光是這樣照的,在建築設計上怎麼來利用這個光。芬蘭是夏天光線特別強,有一個禮拜在赫爾辛基甚至是沒有黑天的,在北極有兩個禮拜是完全沒有黑天,但是冬天黑天又很長。就是說,冬天自然光肯定很多,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自然光怎麼利用這個是要考慮的,所以在開窗上就從這點來考慮,哪個地方需要光怎麼開,因爲到阿爾託的時候已經進入到了現代建築的時代,可以說窗戶可以隨便開了。另外他在考慮教堂光的時候,會考慮宗教上的考慮,我的光要帶有一種,一個是怎麼樣造成強烈的光,讓他感覺上帝的某一種氛圍,另外一種是非常柔和的轉折的光不是直接打過來的,就是伏克塞涅斯卡教堂的,我到現在也沒記住名字,那個教堂裏面最典型的也是他首創的,後來很多人用,他把光分成兩個層次打進來,實際上中間做了一個光腔,或者是光的玄關,光從那個地方打進來再折射那個玻璃再打到這個裏面,那個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非常非常玄妙,這個實際上也是起到了宗教上的作用,一個是自然的光的引導的作用。

周浩明:我補充一下,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圖書館,我發現阿爾瓦·阿爾託的用光特別注重使用天光,就是頂光,因爲我看了那麼多的芬蘭的建築,不一定是阿爾瓦·阿爾託還有很多其他的芬蘭的當時的建築,建築的外立面看上去都很實,包括我們那年去于韋斯屈萊大學裏面的會堂,我們開會的會堂,正立面幾乎找不到窗戶,進去一看光線充足,爲什麼呢,發現上面有很多的圓洞,在很多的阿爾瓦·阿爾託的作品裏面都有頂上的圓洞。那麼另外我覺得他的用光確實是哪裏學習用光,就哪裏開窗戶。比如像圖書館在外立面很難看見有一扇象樣的窗戶,但是進去以後光線充足的照進來,他用高側窗,高窗,這個也是。

走進新建築——阿爾託的建築與思想 第3張

阿爾託作品

黃居正:漫射光。

周浩明:對,從上面慢慢的照下來,而且上面放了很多隔扇,進去以後不刺眼,很柔和,光線充足,不會有很暗的感覺,但是外面看上去建築都很實,這種很實可能跟北歐的這種地源有關係,像我們現在的這個環境一樣,如果四周都是這種大玻璃,首先看上去就很冷,但是它一個實體的建築從感覺上就可以消除冷的感覺,事實上它進去光線又充足,而且它的窗戶很多我發現是對着內院開,是不是也可以防止散熱過大,或者是這種冬天的這種冷風季風直接吹到窗戶上。

方海:還有景觀方面。

周浩明:對,所以說它真的是外面看上去很實,但是實際上光線非常充足,都是非常好的自然光,那麼還一點就是自然光和人工光非常巧妙的結合起來,這點我因爲非常的深。

方海:而且這個在每個建築裏面都是這樣,因爲這是阿爾託設計的基本理念,所以說確實是,這樣北方的光和南方的光怎麼來利用自然光來達到我的設計的目的,他是從南方意大利人,是一種天然的光,他的建築並沒有對光有特別的,萬神廟鬥獸場是不需要考慮光的,他主要考慮注視古典語言,裏面的光對他們不是特別的重要,按照柱式開窗,因爲他有天然的光不需要重視這個光,但是對阿爾託來說在北方光的亮度要少的多,他不得不重視光,把古典的語言天然的光給他強烈的刺激綜合起來,創造起來的非常奇妙的對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