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消費市場怪象迭出,亂收費假廣告層出不窮

裝修集 人氣:1.75W

很多市民選擇近期進行新居裝修,各家裝市場也頻頻推出大力度的促銷活動。但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亂收費、“打悶包”、虛假宣傳等令人煩心的現象頻頻出現,且由於產品專業性較強,不少消費陷阱令人防不勝防。市消保委也透露,在近期進行的上海家居裝飾材料市場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中,消費者只給出71分的評價,衆多不合理現象爲消費者所詬病。

只有收據不開發票

在本市西區某家裝市場,記者看到一個奇怪現象,消費者購買產品後,若要開發票,必須按產品價格的9.44%支付營業稅,否則只能拿到經營戶開出的收據。消費者陳女士爲記者算了一筆賬:她購買的一套傢俱價格爲9800元,如果要發票,就需多花925元。

該家裝市場一名經營戶解釋,不開發票是因爲租櫃檯的經營戶不具備開發票資質;而市場工作人員說,開發票需由經營戶自己承擔營業稅,但經營戶認爲已經薄利多銷,所以消費者應該自己付營業稅。而且,要不要發票的選擇權在消費者,市場沒有強迫消費者,不屬於強迫消費。

類似情況,在其他家裝市場也有發生。很多消費者提出,部分家裝市場在招商不足情況下,入場廠家良莠不齊,自行議價、不開發票的現象大量存在。市消保委和消費者都呼籲:監管部門不僅要管經營戶,還應管一下市場主辦方,讓主辦方承擔起管理職責,建立統一的收銀和開票制度。

概念迭出清單全無

還有一個讓消費者困惑的問題是:家裝市場的新產品怎麼那麼多?

記者注意到,在管材、電線、潔具塗料等裝飾產品中,標榜新概念的產品特別多,“健康產品”、“環保產品”、“納米產品”等名目數不勝數。比如,一款水管產品據說用了最新的納米材料,有“自潔功能”,可以“50年不換”,而且“抗壓強驟變”。比比價格,該產品比同類沒有相關宣傳的要貴上一倍。但產品外包裝和促銷員提供的說明書上,並沒有廠家對“納米材料”的解釋或相關證明。

令人困惑的新花樣層出不窮,可消費者希望得到的資訊卻避而不談。據市消保委介紹,家裝市場隱蔽工程“打悶包”的情況非常嚴重,特別在管材管件銷售中,很多經營者雖然承諾“誰銷售、誰安裝”,但安裝過程中問題多多。比如,消費者最關心的管件管材漏水、開裂問題,按照行業規定,安裝者應在管道鋪設後進行30分鐘加壓觀察,並提供水路圖。但本次調查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沒有享受到以上服務。專家建議,對於這類現象需要行業協會加強自律和培訓。

“節能”產品浪費更大

消費者選購的明明是節能潔具,想不到使用時用水量比普通產品更大———如此離奇的情況也出現在家裝市場。市消保委在調查中發現,上海度用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森西”牌節水型坐便器(型號DY23068)非常古怪:按國家標準,節水型坐便器的大檔用水量應該小於等於6升,但該產品的大檔用水量爲11升,超標近一倍;而節水產品的小檔用水量不得超過大檔用水量的70%,該產品的小檔實際用水量居然比大檔用水量的標準最高值還多30%,節水產品分明成了費水產品。

事實上,不少節水潔具都存在標註不清的情況,沒有明確產品用水量。有些潔具標稱“ 節水”,但消費者若使用小檔水量沖洗時,會發現難以完成清潔,只能重複排水,兩者相加的用水量遠超過普通產品,根本稱不上“節水”產品;還有些潔具存在虛標現象。業內人士建議,相關產品應當在包裝上註明具體指標,監管部門在進行產品質量抽檢時也要考覈節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