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還有多遠?,互聯網企業進軍

裝修集 人氣:3.13W

在今年11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雷軍表示對和格力董明珠的“賭局”有了新的信心,雷軍說:“去年我和董明珠打賭,格力1200億,小米300億,差4倍,今年小米800億,他們1400億,差距小了。再有一兩年格力就輸了。因爲傳統企業都是10%左右的增長率,而互聯網剛開始玩命,是150%甚至200%地增長。

是的,雷軍如此的底氣除了來自資本實力,還有他一向超前的眼光。目前爲止,雷軍系資本所涉足的領域,都是被稱之爲“藍海”:投資定製家居企業“麗維家”,入股文化傳媒公司,涉足空氣淨化器等,這些都可以說是“藍海產業”。

而最近,雷軍又與美的達成入股合作,共斥資12.66億元購入5500萬股。據瞭解,發行完成後,小米將持有美的集團股份爲1.29%,並可提名一名核心高管爲美的集團董事。一系列的動作背後,是其劍指智能家居領域“一哥”的意圖,這毫無疑問又將掀起一波巨浪。

作爲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一位“教父級”人物,雷軍一直有着“雷布斯”的外號,如今透過美的集體的股票增發直接涉足家電業,離不開他的戰略佈局。對於智能家居的概念,也因爲“雷布斯”的加盟而發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市場風向紛紛轉換,智能家居頓時也變得“錢”途無量。

“風口上”的智能家居

從2012年開始,國內智能家居就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對比之前的少人知曉,到現在普通消費階層普遍瞭解,從這個層面看,智能家居的市場認知度大大提高了,市場容量也變得更大更廣闊。但就產品與市場,如同處於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產品品牌繁多,定位不同,高下不一。

特別是今年以來,全球性大廠們在智能家居領域動作頻頻,爲這個行業鼓起了勁。1月,谷歌就以32億美金收購了智能溫控設備製造商Nest Labs Inc,另一個巨頭蘋果於今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幾乎同一時間,三星也宣佈收購SmartThings加強其智能家居平臺建設。

在國內,智能家居熱潮也在BAT們的引領下紛紛涉足,搭建智能家居平臺系統。之後,國內的傳統家電廠商也宣佈加入智能家居平臺,謀求互聯網轉型的同時,或自建或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進行智能家居領域的探索和嘗試。

在傳統家居企業與IT企業對比下,筆者認爲傳統行業巨頭具備雄厚的資金基礎,也就意味着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智能家居尚未成爲高利潤產業之前,他們可以輕輕鬆鬆提前佈局、實現先發制人。

同時,多年的研發經驗積累與核心技術領先優勢,也能夠讓這類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信心滿滿,順利獲取領先地位。另外,他們還具備超強的資源整合能力、銷售網絡及渠道、客戶服務能力,如果再加上積極推進的互聯網化轉型思路,顯然會比其他類型的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更具優勢。

可以這麼說,時至今日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態勢已經初露端倪。但不論是借勢,還是轉型,還是張冠李戴,總之家居業經歷了近年“智能化”的洗禮之後,不論是問題或是趨勢,都逐漸清晰並有了智能的輪廓。在未來的市場大洗牌中,誰能佔據領導者的位置,顯然會是一場實力的較量,而所謂的實力,當然包括資金、科研、營銷、服務等多個方面,但關鍵還是克服“瓶頸”的能力。

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家居還有多遠?

智能家居的瓶頸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個人回到家裏的場景很有可能會是這樣:站在門前,房門會自動感應開啟,電燈自動亮起,空調已經在下班的路上用遠程遙控的方式提前開啓了,電視機會根據主人過去喜好的記錄數據而自動選擇相應節目,夜晚來臨只需輕點應用程序,窗簾會自動合攏,電燈會自動關閉……IT時代,智能家居完全可以將這種過去只存在於想象中的畫面變成活生生的事實。

但針對上面的情景,筆者曾經和一位業內人士談論過智能家居的普及化問題。該業內人士表示,如何從“看上去很美”過渡到“用起來很美”,似乎是智能家居目前最需要突破的瓶頸問題。

根據筆者觀察,發現智能硬件絕非大家想象的那麼美好和簡單。對於互聯網公司、傳統制造業、年輕創業團隊,不論你曾經在哪個領域有多麼輝煌的成就,進入智能硬件領域或許都不會收穫理想中的美好。

其中一部分企業並不具備智能技術的實力,或者說沒有這方面的“基因”,但爲了追逐熱點或是爲了給營銷做嫁衣,爲了讓所謂的智能概念而硬是塞進一堆並非用戶所需要的創新,最直接的結果是,“僞智能家居”由此產生。

目前,市場上很多打着“智能牌”家居的產品距離實際意義的智能控制都還有着很大的技術和功能上的差別,可以說還欠“真智”。據相關媒體報道,有些所謂的智能洗衣機,只是透過簡單的“電腦控制”輔以智能概念而宣稱智能化,其實就是全自動洗衣機的“遙控版”;有的冰箱透過成熟的自動調節溫度技術說是智能化,其實是具有自動變頻功能冰箱……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筆者不一一列舉。

雖然我們不能說這是消費誤導,但至少可以看到這些智能家居產品似乎代表着創業者的情懷,卻不能詮釋用戶的情懷。目前,很多家電產品連基本的操作設定都不夠人性化,就更難提智能化的設計了。

智能家居是一個平臺,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在這個平臺上,所有的家電,包括門窗、水電設施都可以被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的應用體驗,同時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自訂設定,進行各種各樣的智能控制,這纔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而現在,很多智能家電企業推出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於產品競爭和概念營銷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不同品牌、廠家的不同產品都遵循着各自的標準,因此在設計上並不能夠做到整體智能,這對於用戶而言是種困擾。

那麼,智慧家庭應該如何做到實處呢?從移動互聯網的流行趨勢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以微信爲例,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個共享平臺,成爲好朋友之間的思想、樂趣、情感共享的園地。智能家電的升級方向應該是,做到互聯互通互動後,能夠讀懂、識別用戶的生活習慣、特徵,成爲用戶的生活祕書,就如微信一樣。

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家居還有多遠? 第2張

“錢”途無量是真的嗎?

其實從2012年開始,智能家居在國際和國內就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從宏觀上講,目前智能家居和傳統行業比較,還是一個處於成長中的小行業。但是,從發展的眼光來展望,智能家居,甚至是智能家居的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爲引導下一次資訊化革命浪潮的大產業。

筆者瞭解到,到了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10億美元;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396億元,市場規模約佔全球總規模的32%。所以,儘管“錢景”一片看好,但目前來看受平臺、成本、消費者接受度等影響,智能家居發展並未如業界期待的迅猛,預計真正爆發還需時日。

與此同時,智能家居市場同樣存在亂象,正如上文所說的,部分產品硬件過於概念化、部分企業在服務模式和技術支撐層面也出現缺失。可以預見的是,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整個行業也勢必迎來一場全新洗牌。

另一方面,小米之流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也確實在智能家居產業鏈中佔據主體位置,其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將平臺、網絡、技術、服務進行融合,對接家電廠商及智能硬件廠商,最終將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透過傳統家居行業的渠道商提供給用戶。

以發展勢頭良好的小米和邦訊兩家科技公司爲例,小米近期相繼發佈了機頂盒、智能電視、智能路由器、手環、空氣淨化機等產品,力圖將小米手機發展成中控設備實現對智能家居的操控,並開始整合智能家居產業上下游,計劃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閉環;而邦訊則已經斥入巨資啓動智能家居建設項目,開發物聯網雲平臺及智能家居終端產品,集結線上技術優勢、線下服務能力,依託智能生活大數據,打造新型生態鏈條。

互聯網企業和家電廠商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侷限,正試圖透過戰略合作的方式彼此展開優勢互補,例如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正因如此,一些本身就具備強大資金支援、擁有核心科技實力、具備完整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行業巨頭在這場競合博弈中顯然輕鬆得多,也更容易成爲這場智能家居大潮中的領導者。

而毫無疑問的是,就國內IT企業而言,誰能最先爲用戶提供一整套完整先進科學實用的智能生活方案,誰將最有可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佔盡先機。

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家居還有多遠?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