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導致家居業出現“招工難”

裝修集 人氣:2.98W

現場發現——

銷售經驗豐富 合同迅速簽訂

陳女士走進一家傢俱店,一位年輕的銷售人員迎了上來,熱情地詢問她的需求。然而,當陳女士進一步詢問傢俱的尺寸後,這位銷售人員開始變得支支吾吾,“您稍等,我查一下”、“我也不太清楚,我幫您問一下吧”……這位銷售人員反覆翻看着產品目錄手冊。

自己的問題未能得到確定的答覆,陳女士漸漸有些不耐煩,打算換家店。見此情形,這位銷售人員立即請來了一位看似經驗豐富的同事。在她的指點下,陳女士很快找到了合適的款型和適合的安裝、佈局方式,並接納了她的色彩搭配推薦,最終簽訂了銷售合同。

“老將”工作效率高出一倍

王先生在某品牌傢俱店內訂購了臥室、書房和餐廳的全套傢俱,傢俱準時送到,共計11件,其中衣櫃、雙人、餐桌和一組書櫃是需要現場組裝的。

廠家指派了兩名安裝工人,一位年紀稍大,40歲左右,另一位則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二人將傢俱的所有零部件搬進屋後,年輕的工人便着手組裝書櫃,而年紀稍長的工人則開始組裝臥室的衣櫃和雙人牀。

然而,當老工人將衣櫃、雙人牀以及餐桌全部組裝完畢後,年輕工人的書櫃纔剛見雛形,四隻抽屜雖已組裝完畢,但裝上後卻怎麼也對不齊。觀察後,老工人將抽屜全部卸下,重新調整了滑軌,終將抽屜對齊,回頭邊向年輕工人講解,邊將書櫃的櫃門裝好。

用工現狀——

家居業“招工難”現象制約企業發展

去年,強力傢俱曾對外宣佈2010年再建12家獨立店,可是今年一整年卻只開出了1家。對此,強力傢俱董事長張福才表示,“銷售人員不夠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傢俱賣場裏,我的店面大多在不顯眼的位置,再加上今年的市場環境不太好,所以我得保證這些店裏有三分之二是老店員,不然銷量就很難保證。可是,這些老店員的數量有限,賣場裏的店面就佔用了大部分,我就沒有更多的資源用來繼續開獨立店了。”張福才說。

飛美傢俱雖然剛剛成立兩年,但也同樣遇到了招工難的問題。“招工難不僅體現在銷售人員短缺上,生產、安裝等環節同樣存在人員緊缺現象。”據飛美傢俱總經理周凱軍介紹,今年,這種員工短缺現象普遍存在於各傢俱製造企業中。

不僅僅是傢俱行業,家裝公司也感受到了來自用工的壓力。“現在,我們的裝修工人主要以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爲主,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工人佔比很小。因爲他們中絕大多數不願意從事裝修這項職業。”今朝裝飾副總經理汪曉兵表示,當80後甚至90後一代逐漸成爲社會的主力軍時,裝修行業將與南方沿海城市的製造企業一樣,面臨“用工荒”這一難題。

記者調查·應聘者——

裝修工作太辛苦 更願坐辦公室

“一些年輕人寧可去應聘每月僅1000多元工資的辦公室工作,也不願意來當裝修工人。”汪曉兵說。

小胡便是其中一員。剛來北京時,二十出頭的他經老鄉介紹,在一家裝修公司當過小工,跟一位瓦工師傅學徒。然而沒幹多久,他就辭職了,目前在一家小公司當職員。

小胡告訴記者,當初自己在裝修公司當小工的時候,每天的工資是80元,日後出徒當上瓦工後,每天將至少180元。而現在這份工作的工資反倒不如干裝修時候多。

“當初不想再幹裝修,是覺得這工作實在太累了。”談到曾從事的裝修工作,小胡說,他每天早晨八點多就要到業主家,晚上五點工作才結束,和水泥、泡磚、搬磚都是他的工作,強度大不說,中午吃飯也多是湊合。

裝修工作環境差也是令他改行的原因之一。“夏天沒空調,每天一身臭汗;冬天沒暖氣,手都凍裂了。衣服上永遠都是厚厚一層土,連找對象都難,哪個姑娘喜歡‘泥猴兒’呀!”

傢俱銷售掙錢多 求職者仍另謀高就

很多年輕人對傢俱、建材行業存有偏見,認爲從事這些職業不光鮮。

一位經營傢俱生意的周老闆,家裏有個親戚打算進城闖蕩。“我原本建議她來店裏做銷售員,可她卻去了一家培訓機構。”

周老闆說,這家公司一個培訓項目就要幾十萬,對於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一兩個月甚至半年也不可能有業績的。沒有業績就沒有提成,可週老闆的這位親戚,寧可只拿每月一千多元的底薪,也不願意來傢俱店,因爲覺得大學畢業賣傢俱丟人。

“其實,我們店裏銷售員的底薪都比她高。更何況,即便是新人,一、兩個月內也肯定能開張。”周老闆還指出,就發展前景來說,在他的企業裏,業績好、有管理能力的店員將被晉升爲店長,幹得出色的,企業還會提供資金讓她做產品的經銷商,爲員工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