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傳統習俗之舞龍

裝修集 人氣:1.68W

春節的傳統習俗之舞龍

中華民族被譽爲“龍的傳人”,中國曆來對龍就有特殊的感情。黃帝一統天下後,從各個氏族各自的圖騰動物身上取其某一部分,根據想象用熊頭、蛇體、馬嘴、鹿角、魚鱗、鷹爪、虎掌、蚩尤尾綜合而成的,稱黃龍,體現各部族融合、團結的象徵。

龍的形象源於中國古代的圖騰,被視爲中華民族的象徵,並把它看做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神物。中國自古以來便相信龍是風雨的主宰,有呼風喚雨的無邊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澇則求它開恩庇佑。 《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因知舞龍這種活動在春秋時已經流行。

在民間,人們認爲龍是“九江八河五湖四海行雨之神”,因此,每逢大旱之際,人們便會用各種儀式到龍王廟內祈禱,以保佑龍能普降甘霖。舞龍的這種祈雨功能,在民間流傳着很多傳說故事,並且構成了某些地區舞龍興起和發展的源頭。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傳統舞龍作爲一種民俗事項,在民間民俗活動中生存、發展,並履行着民俗活動賦予的任務。民間活動中的舞龍運動往往集求雨、求子、娛樂、辟邪、納福等多種信仰習俗於一身而發揮多種功能。

由於舞龍之燈是可以各地遊走,並且舞龍過程中,鑼鼓喧囂,可以製造聲勢,舞龍本身包含着祈福辟邪的要義,自然又成了當日全部活動的重頭戲。舞龍是個大節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

舞龍活動源於原始圖騰和祭祀舞蹈,但又從根本上超越了任何一種原始圖騰和祭祀舞蹈,它已從基於狹隘血緣關係的氏族文化象徵,逐步昇華爲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象徵。如今中國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龍的風俗,新年春節,迎神賽會,皆少不了以金龍銀龍助陣,比舞獅更熱鬧和生色。

近年來,舞龍運動在“龍文化”背景下,舞龍已發展成一種內容豐富、形式完美、表演技巧高超並帶有濃郁民族色彩的體育競技運動項目。在傳承傳統文化的今天,象徵喜慶吉祥、歡樂幸福的舞龍運動也已成爲我國廣大城鄉喜慶佳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是目前我國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增強人民羣衆身心健康的重要大衆體育項目之一。

舞龍運動在今天更是成爲表現世界華人民族團結奮進精神的重要手段,成爲維繫華夏民族文明的精神紐帶。舞龍運動的這一重要文化功能,對於早日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具有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香港、臺灣、東南亞,以至澳大利亞、歐美、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爲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