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傳統習俗之龍燈

裝修集 人氣:9.44K

春節的傳統習俗之龍燈

春節的時候各地都會看到龍燈,其實龍燈又叫做龍舞是,是古老漢族民族舞蹈之一。但是各地的龍燈活動也有所不同哦。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沔陽高蹺龍燈是湖北省仙桃市人民倍受歡迎的一種民間舞蹈表現形式,彭場崇墉村的藝人,把高蹺、龍燈結合表演,技藝高超,爲人們所驚歎,是沔陽舞龍的一種獨特表演形式。

就龍身而言 ,長度和一般龍燈差不多,然而龍節比一般龍燈少,一般龍燈爲十三節至十五節,龍節之間跨度短,便於玩地龍燈;沔陽高蹺龍燈只有九節,龍節之間跨度長,便於踩高蹺(高達2米)舞龍燈。就龍衣顏色而言,沔陽高蹺龍燈有兩條,一條黃龍一條赤龍;而一般龍衣不限顏色。玩高蹺龍燈的人要打臉掛須,裝扮成戲劇“十大名角”,由旦角玩珠,武小生玩龍頭,丑角玩龍尾,其餘七人玩龍身七節。

曲周龍燈,源遠流長,有千年歷史。1982年經北京民族文化宮專家鑑定,確認爲漢民族龍燈代表,在京展出並收藏。1989年再次由曲周縣文化館製作新龍一條,送京收藏。

曲周龍燈後任技法和造型別具一格:龍角用竹篾製成,長盈尺,上尖下粗;龍目過去用豬膀胱製成,現用500度—1000度燈泡代替;龍鬚用麻染製爲綠色整個龍身用繩索串連上百個竹圈而成,每間隔兩米,下設一把手,少則七把,多則九把;龍鱗用窗戶紙染就,火龍染成紅色,水龍染爲藍色;龍尾用麻束扎一米長左右;龍的總長度在15—25米之間;龍體內的燈用折表紙先搓成半尺長的捻子,再入鍋用動物油熬製,以牛油最佳,亮度大,不易熄滅。整個龍體造型特點是:巨口張、目生光、角尖厲、須飄揚、身婉長,尾剛勁、千鱗萬甲,神采飛揚,威武壯觀。

草把龍用稻草紮成得名。用一大把稻草紮成有嘴、有角、有眼睛、有鬍鬚的龍頭,用一捆稻草索紮成與龍頭頸一般粗尺多長的七節龍身,再用一把稻草紮成魚尾形的龍尾,一共九節,用稻草間隔地串連起來,每節插一根竹木杆爲把。舞草把龍,主要在土家農村山寨舉行,每年農曆五月至七月,爲舞草把龍時間,舞龍的意義是娛樂中包含驅瘟、防火兩種。

驅瘟。農曆五六月間,是田間稻草苗猛長期,天氣炎熱,病蟲多發,其中毀滅性的病蟲害爲"稻瘟病",在科技落後無法防治的時代,土家農民以舞草把龍來驅逐稻瘟病,久之成習,聚衆娛樂。舞草把龍驅瘟,從村寨出發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區、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順路舞到,舞的動作與燈龍相同。舞龍隊伍,在吹牛角號、放三眼炮、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聲中表演舞技,頗爲壯觀。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間舞完後,將草把龍擡到溪溝邊燒掉,謂之送龍歸海。

遷火焰。農曆的五月端午節前後或七月間稻穀即將成熟期在村寨舉行。舞龍這天,全寨各家的堂屋中間放一盆水和一篩子五穀雜糧,候舞龍隊伍來。舞龍隊伍中除了舞九節草把龍外,有一條將一丈長的竹子從中破成船形,在中間裝一盆炭火的火焰,由二人擡着。另有射水、射箭和土老司三人及隨後自由觀衆若干。舞龍隊在土老司領頭下,從村頭第一家開始由上而下順次進各家堂屋後,龍頭向堂屋神龕做三點頭行禮,接着繞堂屋一圈,再舞各種花樣。此時,射水人用射水筒(形狀與第三章"打水槍"一樣)吸盆中水向東南西北中五方射水(意爲滅火),土老司抓篩中五穀向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撇一把。撇到中方爲堂屋大門外時,舞龍隊出門舞到另一家堂屋。全寨各家都舞到以後,把草把龍和火焰擡到溪溝邊燒掉,澆水回海。舞龍遷火焰的意思是:請龍把火焰神遷出村寨,以免火災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