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的種植技術 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裝修集 人氣:2.79W
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的種植技術 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莪術

目錄
1、莪術的鑑別與應用
2、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3、莪術的種植技術
4、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5、莪術簡介

1莪術的鑑別與應用

莪術 呈長圓形或長卵形,長2~5.5cm,直徑1.5~2cm,頂端鈍尖,基部近圓形。表面土黃色至灰黃色,稍光滑,環節明顯,兩側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側生根莖痕,側生根莖痕暗灰色。質堅重,擊破面深綠黃色至棕色,往往附棕黃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氣微香,味辛。 以質堅實、光滑、氣香濃者爲佳。

桂莪術 呈長圓形或長卵形,長3.5~7cm,直徑1.5~3cm,基部鈍圓,頂端鈍尖。表面黃棕色至灰色,光滑,環節明顯或不見,有點狀鬚根痕或殘留鬚根,兩側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側生根莖痕,側生根莖痕較大,位於下部。質堅重,不能折斷,擊破面淺棕色,往往附黃白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氣香,味微辛苦。

以質堅實、光滑、氣香濃者爲佳。

溫莪術 呈長卵形、卵形或紡錘形,長4~8cm,直徑4.5cm,頂端長尖,基部圓鈍或鈍尖。表面深棕色至灰棕色,粗糙,上部環節凸起,基部有下陷的根痕或殘留鬚根,芽痕及側生根莖痕不明顯,有刀削痕。質堅重,擊破面黃棕色或黃灰色,角質狀,有點狀或條紋狀維管束。氣香,味辛涼、苦。

2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的種植技術 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第2張

莪術是姜科草本植物莪術等的根莖。中醫認爲莪術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複方莪術油栓、莪術油注射液

一般生用,採挖後除去雜質,洗淨,用水浸飽,潤透後切片,乾燥。也可醋炙用,稱醋莪術,取莪術片,加醋拌勻,稍潤,待醋被吸盡後用文火炒至微黃色,略具焦斑時,取出放涼。醋炙後善於入肝經血分,可增強破血祛瘀作用。

功效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徵瘕積聚、心腹脹滿,氣滯食積,閉經痛經,跌打損傷等。

應用

1、莪術配三棱:兩者均可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常配伍同用,治療氣滯血瘀之徵瘕積聚,腹脹滿,閉經,痛經等。

2、莪術配木香:莪術能行氣活血止痛,木香能理氣止痛,兩者配伍,理氣散滯作用更強,且行氣兼能活血,可治療心腹氣滯,攻竄劇痛時發者。

3、莪術配小茴香:兩藥均有理氣止痛作用,莪術可破血散結,小茴香可溫經散寒,兩者配用,最適用於寒凝氣滯血瘀之疝氣腹痛,睾丸腫脹偏墜之證。

4、莪術配黃連:莪術有理氣消積之功,黃連能清胃中之熱,兩者配伍,清熱理氣,消積導滯,可用於食積化熱之吞酸吐酸,脘腹脹痛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無積滯者不宜服,孕婦忌服。

3莪術的種植技術

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的種植技術 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第3張

莪術對生態環境要求比較嚴格,適宜種植區域狹窄。土壤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上層疏鬆肥沃、下層緊密的壤土或砂壤土爲好,澇窪地不宜種植。溫鬱金(溫莪術)宜選陽光充足、土地溼潤、肥沃疏鬆的沖積土、砂質土爲好,粘土不宜種植。土壤要求上層疏鬆,下層緊密,避免塊根入土過深,採挖不便。菜園地肥沃疏鬆,選這種土地種植較爲適宜,其次,麥地也可種植。

選好地塊後每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3000~4000千克、餅肥40~50千克。耕翻25~30釐米,耕細整平,做成寬1.3~1.5米、高20~30釐米的高畦,畦溝寬40釐米;或做成高15釐米、寬60釐米的小高畦,畦溝寬30釐米左右。莪術和玉米地套種,不另整地,在休閒地及麥茬地上栽種時,在4月上旬或收後耕地27~33釐米,耙細整平,作1.3~1.65米寬畦,畦溝40~47釐米,畦高30~33釐米。

溫鬱金(溫莪術)不宜深耕,忌連作,前作多爲芋頭、胡蘿蔔、油菜、馬鈴薯、白芷、大麥、小麥等。一般翻地20~27釐米,再翻掘一次,使表土疏鬆,下層緊密,不使鬱金下鑽,以便收穫。作畦可分狹畦、闊畦兩種:狹畦畦面寬67釐米,種1行;闊畦畦面寬1米,種2行。溝寬均約33釐米,深約20釐米,畦面平整,溝底平直,有利排水。

4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的種植技術 食用莪術的注意事項 第4張

莪術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葉橢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5~60cm,寬10~15cm,中部常有紫班;葉柄較葉片爲長。花莖由根莖單獨發出,常先葉而生;穗狀花序長約15cm;苞片多數,下部的綠色,纓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頂端3裂;花冠黃色,裂片3,不等大;側生退化雄蕊小;脣瓣黃色,頂端微缺;藥隔基部具叉開的矩。蒴果狼狀三角形。花期3~5月。

蓬莪術主產於四川,廣東、廣西;溫鬱金又稱溫莪術,主產於浙江溫州;廣西莪術又稱桂莪術,主產於廣西。秋、冬兩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地上部分、鬚根、鱗葉,洗淨蒸或煮至透心,曬乾,切片生用或醋制用。

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祛風除溼,消腫止痛。用於風溼痛,頭風痛,胸脅痛,腹瀉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應用:

1、癥瘕積聚、經閉及心腹瘀痛。莪術苦泄辛散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積,行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食積日久而成的癥瘕積聚以及氣滯、血瘀、食停、寒凝所致的諸般痛證,常與三棱相須爲用。治癥瘕痞塊,常與三棱、當歸、香附等同用,如莪術散(《壽世保元》),並可治經閉腹痛;治脅下痞塊,可配丹蔘、三棱、鱉甲、柴胡等藥用;治血瘀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紅花、牡丹皮等;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蔘、川芎用;治體虛而瘀血久留不去,配伍黃芪、黨蔘等以消補兼施。

2、食積脘腹脹痛。本品能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用於食積不化之脘腹脹痛,可配伍青皮、檳榔用,如莪術丸(《證治準繩》);若配伍黨蔘、茯苓、白朮等補氣健脾藥,可治脾虛食積之脘腹脹痛。

此外,本品既破血祛瘀,又消腫止痛,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常與其他祛瘀療傷藥同用。

5莪術簡介

莪術,別稱蒁藥、莪荗、青姜、黑心姜、薑黃,拉丁文學名: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莪術爲姜科、薑黃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本品爲姜科植物蓬莪術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 Curcuma Kwangsiensis S. et C. F. Liang或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乾燥根莖。後者習稱“溫莪術”。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洗淨,蒸或煮至透心,曬乾或低溫乾燥後除去鬚根及雜質。株高約1米;根莖圓柱形,肉質,具樟腦般香味,淡黃色或白色;根細長或末端膨大成塊根。栽培或野生於林蔭下,分佈於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各地。能治行氣止痛、積散結、破血祛瘀作用。

莪術株高約1米;根莖圓柱形,肉質,具樟腦般香味,淡黃色或白色;根細長或末端膨大成塊根。葉直立,橢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5-35(60)釐米,寬10-15釐米,中部常有紫斑,無毛;葉柄較葉片爲長。花葶由根莖單獨發出,常先葉而生,長10-20釐米,被疏鬆、細長的鱗片狀鞘數枚;穗狀花序闊橢圓形,長10-18釐米,寬5-8釐米;苞片卵形至倒卵形,稍開展,頂端鈍,下部的綠色,頂端紅色,上部的較長而紫色;花萼長1-1.2釐米,白色,頂端3裂;花冠管長2-2.5釐米,裂片長圓形,黃色,不相等,後方的1片較大,長1.5-2釐米,頂端具小尖頭;側生退化雄蕊比脣瓣小;脣瓣黃色,近倒卵形,長約2釐米,寬1.2-1.5釐米,頂端微缺;花葯長約4毫米,藥隔基部具叉開的距;子房無毛。花期:4-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