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種植技術 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裝修集 人氣:1.29W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種植技術 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附子

目錄
1、附子的鑑別與應用
2、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3、附子的種植技術
4、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5、附子簡介

1附子的鑑別與應用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種植技術 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第2張

附子塊根通常2個連生,莖直立,栽培品的側根通常肥大,直徑可達5cm,形狀上是倒卵圓形至倒卵形。

附子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是“回陽救逆第一品藥”,治久病體虛,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或大吐、大汗、大瀉所致亡陽證,多與乾薑、甘草同用,以回陽救逆,如四逆湯。

附子也適用於寒痹證。本品辛敵溫通,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風寒溼痹周身骨節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劇者,多與白朮、桂枝、甘草同用。

大劑量用附子,必須先水煎1~3小時以上,再入它藥同煎。實驗證明,附子經長時間煎煮後,烏頭鹼水解爲烏頭原鹼,其毒性顯著降低。有資料表明,附子經加熱處理後,毒性僅爲原來的1/200,但其強心成分經煎煮後不被破壞。

上海名老中醫方行維先生擅於將附子與羚羊角配伍使用。方氏指出:附子爲回陽救逆之妙品,羚羊角爲鎮肝熄風之要藥,一動一靜,一溫一寒,一陽一陰,藥性迥異,相反相成。其作用有二:一則交濟陰陽,二則扶陽生陰。對於肝旺於上、腎虧於下,母子相離之證,具有平衡陰陽之殊功。

2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種植技術 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第3張

附子,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絡,爲扶陽救逆第一要藥。若炮製、配伍不當,或煎煮時間不夠,可引起中毒。食用附子有哪些注意事項?

研究已知,附子含有烏頭鹼、次烏頭鹼等六種生物鹼。這些物質有顯著的強心、利尿、興奮迷走神經中樞及消炎鎮痛作用,但其毒性甚大,其毒性主要是對神經與心臟的損害。中毒時間一般在服藥30分鐘後出現,長者1~2小時左右。開始見口脣、舌及肢體發麻,繼之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進而昏迷,四肢及頸部肌肉痙攣,呼吸急促,肢冷脈弱,血壓及體溫下降,心律不齊,ECG示多發性室性早搏,嚴重者可突然死亡。

和衆多藥物一樣,附子也要相剋的食物。如瓜蔞、白蘞、反半夏、貝母、黑豆、甘草、黃芪、人蔘、烏韭,附子與上述藥物相剋。

外感期間不宜食用附子,食用附子期間禁洗冷水頭,冷水澡,忌房事等。煎煮時間:滾水先煎2小時,不可斷火,煎附子的水一次要加夠,若水不夠,中途只能添加滾開水。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寒涼,油炸辛燥食品。蔥蒜同爲葷物,皆動腎氣,用之必損腎氣,腎氣受損之人,多聞之即嘔,自當遠之。還有白蘿蔔,虛人一定慎用,泄人正氣,補也徒勞。

3附子的種植技術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種植技術 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第4張

附子主要生長栽培區域在四川江油、陝西漢中,全國多數省份有栽種。附子爲毛莨科植物烏頭的側生塊根,烏頭栽培技術不高,但是附子加工技術性很強,一般人員不易掌握,所以種植地區有其侷限性。

附子 喜生於海拔1800— 2000米 、氣候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溫暖、溼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條件的綿砂、細砂土壤,黏土或低窪積水地區不易栽種。(北方的沖積平原,栽培於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產量高,忌連作。

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山地,從大雪開始,10月下旬每畝地施廄肥或堆肥4000—5000千克作底肥,按寬1.2米作畦,畦面寬1米。附子主要用塊根繁殖。栽種期:北方爲“秋分”前後、最遲不過“霜降”,四川12月中旬爲宜。適時栽種,即可年前紮根,第二年出苗旺,則塊根大、產量高;如栽種過晚,年前不紮根,第二年出苗不齊,則生長不旺,影響產量。翌春苗出土前,在壠間用鋤淺鬆土,以提高地溫,促其早出苗。出苗後,及時鋤地鬆土,缺苗處用帶土移栽法補栽至全苗。以後,雨後及地內出現雜草應適時中耕,保持整個生長期土壤疏鬆,無雜草。

附子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還要進行2次追肥。苗高15~18cm時,在行間開溝,畝施15kg碳酸氫銨或7~8kg尿素,以促進苗期生長。7月份,雨後或結合澆水追施適量人糞尿,促使塊根膨大。據介紹第一次於3月份,第二次在4月份,於5月上旬重施第三次,畝施5000kg圈肥,加75kg菜子餅,進行穴施。

4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種植技術 食用附子的注意事項 第5張

名醫蒲輔周對附子有着精到的配伍經驗。李興培曾總結蒲氏附子配伍二十三法:主要功效爲回陽、溫陽、溫通、溫補、溫經、溫化、溫寒等,它如平復厥熱、引火歸原、反佐純寒等亦是不可忽視的配伍。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莠寒除溼,補火助陽,止痛;附子與烏頭雖同屬一物,但因炮製方法稍有不同,在臨應用上略有差異,一般認爲附子以補火回陽較優,烏頭以散寒止痛見長。生附子、生草烏、生川烏皆有劇毒,內服須加炮製,入湯劑須經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面板破損者則不宜應用。

臨牀往往兼陽氣脫,若陽衰氣脫,大汗淋漓、氣促喘急者,這時僅回陽,對元氣虛脫沒有針對性,所以與大補元氣的人蔘配伍,以回陽固脫,即參附湯。

附子藥性溫熱,能祛除寒溼,因此對風溼痹痛屬於寒氣偏勝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與桂枝等品合用。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附子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溼阻絡之痹痛。

5附子簡介

附子爲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傳統醫學認爲,附子是一款溫經逐寒、宣通氣血的好藥材,特別適合脾胃虛寒、肝腎功能減退的中老年怕冷人羣暖身食用。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被稱之爲“爲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本草綱目》載:“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是也。” 根據炮製方法不同分爲可將附子分爲黑順片、白附片,這兩者可以直接入藥,此外還有淡附片、炮附片。《本草匯言》雲:“附子,回陽氣,散陰寒。……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元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脾、腎經;有毒;但是張仲景大用附子,在其所著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用附子之方達30餘首。如四逆湯、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附子湯、附子瀉心湯、附子粳米湯、大黃附子湯、腎氣丸、九痛丸等。張用附子膽大而心細,生附子用於回陽救逆,炮附子用於溫經扶陽、散寒除溼。

近現代醫家在繼承前人經驗基礎上,對附子的應用,具有獨到見解與體會。近年來中藥新劑型不斷涌現。全國中醫醫院急診必備中成藥中以附子爲主的新制劑就有參附註射液(紅參、附子)、參附青注射液(紅參、附子、青皮)、四逆湯注射液(附子、乾薑、炙甘草)、芪附註射液(黃芪、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