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各地的飲食習俗

裝修集 人氣:2.18W

春節各地的飲食習俗

臘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種宗教節日食品。《中國年節食食俗》載: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遊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尋找人生的真諦。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國時,由於又累又餓、昏倒在地,這時有一位牧女見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帶的午餐拿出來,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種食品混合組成的,裏面有采來的各種野果。釋迦牟尼吃了這頓香美的午餐,元氣頓復。後來他在尼連河裏洗了個澡,到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年到“臘七”這天,寺院的僧侶們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淨的器皿中終夜熬至天明。將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屆時,寺院僧侶誦經演法,爾後喝粥以示紀念。這就是臘八粥的來源。佛教在我國流傳很深遠而沿襲了這一習俗。至於臘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黃豆、豆子等;南宋時以胡桃、松子、柿慄之類;元代粥色則是殷紅的,亦稱紅糟粥、硃砂粥,可能用赤豆、蓮子、花生、紅棗之類致紅的原料。

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

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爲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徵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樑”。

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