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需理性選擇,當心傢俱促銷陷阱

裝修集 人氣:1.21W

當心傢俱促銷陷阱 消費者需理性選擇

人潮涌動的家居促銷現場

隨着暑期檔的到來,家居建材賣場競爭日趨激烈,傢俱促銷活動又一次向消費者排山倒海而來,五花八門的促銷活動成爲消費者眼中的不二主題。各大家居賣場顯眼處懸掛了“直降”、“滿減”、“買贈”、“返現”等促銷橫幅,看了不免讓人心動。然而,這些看似大力度的促銷活動真的能帶給消費者實惠嗎?業內人士提醒,促銷雖然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實惠,但當中難免暗藏玄機,消費者不要盲目地爲返利而購物,花冤枉錢,要理性消費。

聯合讓利形同虛設

聯合讓利常用的形式就是贈券,贈券不同於贈品,贈券可以在商場內不同的商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這種聯合讓利的形式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但是少數精明的消費者發現,聯合讓利會使消費者陷入一個不得不購物的怪圈,最後花超了預算。

“滿2000送200”,“滿3000送400”,“滿5000送600”,“滿10000送1500”,類似這樣的優惠標語在各大家居賣場隨處可見,乍看之下是優惠越來越多,可是當消費者真正購物之後才發現是“越湊越多”。牛小姐在某商場購買了2600元的電視櫃,牛小姐覺得滿3000送400比較優惠,就又購買了一個角櫃湊滿3000元,之後又爲了湊夠5000元買了書桌、花瓶等,不斷的累計消費爲的就是獲得更多的贈券,牛小姐說,“細算之後也不知道是不是優惠,最後買了很多預算外的東西花了更多的錢。”據瞭解,不少家居賣場的贈券活動都是在不打折的前提下進行的,平日打折的商品趕到年末打折變成了贈券的形式,反到把消費者繞進了消費的怪圈。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有不少優惠券到消費者的手中沒有使用直接作廢,“剛購買的衛浴贈送了500元傢俱的優惠券,去兌換時發現傢俱的價格都在萬元以上,根本沒有500元左右的商品,最後優惠券只能作廢。”消費者林先生氣憤地說。據瞭解,一般聯合商家讓利的商品都不能直接用贈券兌換,絕大部分需要再支付比贈券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金額纔可以得到,消費者得到贈券卻得不到真正的實惠,聯合讓利形同虛設。

贈品“名存實亡”

買一贈一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讓利手法,大多消費者都明白所謂買一贈一併不是相同的商品,而是買大贈小,所以很多消費者寧願打折也不要贈品,可是如果商家擺出贈品的價值比讓利實惠的話,還是有很多消費者選擇贈品。

家住文庭雅苑的周小姐就吃了贈品的虧,周小姐在某品牌傢俱購置了一張,商家的促銷活動是買一贈一,買牀贈送牀上用品,周小姐覺得反正牀上用品也要買,而且一張6500元的牀送1200元的牀上用品大約相當於打八折,如果不要贈品只能打九折,還是選擇贈品比較優惠,可是當週小姐去領取贈送的牀上用品時才發現,贈送的牀上用品並不是該品牌的商品,而且質量和款式都不好,“早知道這樣就讓商家打折了,本來以爲要贈品比較合適,可是這樣看來還不如打九折”,周小姐向記者抱怨道。

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周小姐的牀是6500元,打九折是5850元,商家贈送周小姐牀上用品的價值是1200元,記者諮詢了牀上用品的銷售人員,如果單獨購買牀上用品可以打六折,牀上用品的價值就是720元,如果周小姐選擇打折購買兩種商品的話,確實要比選擇贈品多花70元,算起來商家的優惠力度並不像看起來能優惠20%那麼大,再假設周小姐能用650元買到心儀牀上用品的話,選擇贈品就更不合算了。

劉先生也碰到了類似的狀況,不久前劉先生剛剛買了一套書櫃,贈送了一個檯燈,但是隻用了幾天,檯燈就壞了,劉先生抱怨到,現在購物的贈品真是“有名無實”。據瞭解,大多數贈送商品的質量和樣式都不能達到消費者滿意的程度,業內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爲了贈品而購物,折扣還是比較實在的優惠方式,而且對於商家贈送的商品,商家一樣要承擔質量責任,所以消費者應該要求其在購物憑證上寫清贈送的商品名稱、型號和件數,以免之後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解決。